本组图片出自《美以美教会像册》,由在福州的美国传教士拍摄,具体时间不详,看照片中的人物穿着打扮,应为清代末期。
清末时期的某一天,几名美国传教士走出福州城,前往乡村传教,这是他们在途中看到的景色:田野中间立着一座帽子形状草棚子,这是当地农夫夜间看守庄稼的地方。 远处的高地上,一个牧童正在放牛。
浅浅的水溪,溪水中悠然徜徉的水牛群,几棵造型奇特的树,衬托着连绵的远山,勾勒出一幅景色优美的乡村风景画。
溪水边的一块菜地,筑着竹篱笆,里面巨大的枝叶已经干枯,活像一把把收起的伞,不知什么原因如此荒废了。
稻子成熟的季节,农夫和农妇正在稻田内收割稻子,当时的生产水平很低,亩产水稻大约只有一百三十公斤。
正在使用耙子平整水田的农夫,耙田是插秧之前一道重要的工序,在梳理平整田块的同时,也将粗大的泥块破碎,并将田里碎草、石块挑拣出来。当年没有机械设备,完全依靠人力完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难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了。
乡间道路边上的一座神龛,全部用石头筑成,门前墙壁上还留有一半对联,上面写着“神灵合境保平安”,另一边已经破损,只残存“乡添福”三字。
旧时的福州寺庙广布,在城内乡间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小庙和神龛。这座小庙显然已经有很多年历史了,两旁立柱一边是石头,一边是青砖,是维修之后的结果。
四个在路边玩耍的孩子,两个年幼的待在路边,大点的孩子则下到路基下的小河边收集干树枝和枯叶,用作烧饭的燃料。大人忙着的时候,小孩子基本上都属于散养状态,有时候还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图片的原本注释说这是一座甘蔗加工作坊,几头牛正在拉动石磙碾压榨取甘蔗汁。感觉有点不像,更像是在碾场打粮食。
传教士们来到一座村庄边,村口是一大片的空地,逢集的时候,这里是一片热闹的集市,人流量非常大,这一点从路边一排厕所就可以看出来。今天是休市的日子,只有几个卖柴人在路边聊天等待买主。
正在家门前簸谷的老太太,所使用的工具为一架扇车,这种清理稻谷中杂质的工具早在汉代便已出现,通过摇动手柄产生风力将谷壳吹去清除。
乡村道路上行走的两个人偶, 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游神又称迎神,是福州地区一项古老的“娱神”风俗,旧时每逢神诞日或传统节日,都会举行游神活动。
美国传教士的到来,吸引了村里很多人前来围观,其中有不少的小孩子。人群旁边是传教士的行李,都被装在大箩筐内,方便挑夫搬运。
几名传教士站在一座乡间的一座寺庙前交谈,旁边是一个月牙形的小池塘, 池塘边围着坚固的石栏杆。从池塘的形状可以断定这是一座文庙,半月形的小池塘又名泮池,是旧时文庙前必有的设施。
一支杂耍班子在村头的树林边扎下场子,引来了无数村民前来观看,其中有挑着农具的农夫,还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这是旧时人们难得的休闲娱乐时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