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北京北海公园的旅途,还将继续。在上一期内容中,我们刚刚走进门口,现在沿着水边往西走。
首先我们来到静心斋。此处始建于1757年,后来老慈禧拿海军的经费,在此处增设建筑。然后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抢了一溜够,算是拿银子买了个寂寞。解放后这里被新中国接管,并于1981年归入北海公园。
这里的主建筑名叫镜清斋,牌匾上的三个隶书大字,是民国时期的总理陆徵祥所题写。那个斋字写出来是上面三个圈,下边两个横,这是篆书斋字的众多写法之一。如果不认真猜一猜,怕是轻易认不出来。这个前后环水,面阔五间的屋子,就是乾隆给自己建下的书斋,用途是消夏读书。
然后我们信马由缰,逛逛别处。抱素书屋,曾是皇帝的读书之所。抱素来源于《乐府诗集》中“抱素怀朴”一句,指的是希望百姓保持淳朴的本质。而且乾隆皇帝,也确实在自己的价值框架之下,做到了这一点,把不抱素的都解决掉,剩下的就人均抱素了。
韵琴斋,字面意思是听琴韵的地方,也指门前泉落之声,如琴声般动听。韵琴斋门口确有水塘,却不知活水之源,是从何处而来。
罨画轩,既是作画赏画之处,也与周边的山石树木融为一体,本身亦是画中风景。你我隔窗赏画之时,不知不觉也成为了画中人。
焙茶坞,是乾隆皇帝品茗休息的茶室。焙茶是制茶的一道工序,指的是烘干茶叶中的水分,既方便后期储存,也能改变茶的口感。
沁泉廊始建于光绪年间,就是老慈禧拿海军军费建造的。这个亭子在后院居中,周边几个方向都有看点,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这里都是供人歇脚的地方。
假山顶上还有个枕峦亭,现在不让上去了,当初乾隆还给枕峦亭写过诗来着,里边有这么两句:移情咫尺间,濠濮夫何有。枕峦亭的观景效果,可见一斑。
在古代,人们都热衷于登高,或者登高山,或者登高楼,来观看下方的风景。以前我当旅游博主之前,还是个书呆子,根本不理解古人对登高的执念。如今看的风景多了,终于明白了。登高的视野极好,甚至不亚于无人机,那对于古人来说,当然是很有吸引力了。
现在,我们继续往前逛。
院子西侧有个文创商店,叫静心斋经香阁,这个大家自己了解就好。商业化的东西,我一般不是很关注。
在北海公园的西北侧,有一座名叫西天梵境的古寺院,还有一个始建于明代的太素堂,但如今,前者尚且保存完好,后者却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我们今天,就来好好逛逛这两个地方。
北京北海公园的西线,我们今天还没有逛完,下一期继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