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踏四县,鸡唱三市响。”在泰山东麓,岱岳区下港镇木营村旁,有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自然村。这里地处泰安和济南的历城区、莱芜区、章丘区四地的交界处,海拔860米,面积3平方公里,居民不足百户,名为蒿滩市村。
蒿滩市,一个地图上查不到的“城市”,隐藏在深山之中。这里植被茂密、山峦重叠、沟谷交错,是游人徒步爬山,访幽探古的“驿站”。
坐车穿梭于群山之间,途经一个个小山村,沿着曲折的道路行至尽头,来到蒿滩市村,村口写有“中国唯一村辖市,山东海拔最高村”楹联的牌坊映入眼帘。环抱于群山之中的蒿滩市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不胜收,古诗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照进现实。村内,道路平整,环境优美,几只喜鹊飞起,鸟鸣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村外,油菜花铺满田地,河水缓缓流淌,几只鸭子在水中嬉戏;山坡上,连翘、桃花、樱桃花次第绽放,齐长城遗址处留下的窄体墙无声诉说着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者的智慧。
“蒿”,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可入药(亦称青蒿、香蒿);“市”,在汉语字义中有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之意,习惯称为集市。蒿滩市村虽然小,但是历史悠久。下港镇木营村党支部书记徐英兰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蒿滩市”的叫法由来已久,早在晚商时期,蒿滩就已成为村落,殷商甲骨文卜辞中已见泰山附近有“蒿”地之记载。
“今泰山西北有岭铺,俱名长城,遗址尚存。”明嘉靖《泰山志》中记载的“长城”就是蒿滩市村北的齐长城遗址。齐长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争霸天下的产物,比秦长城早了300多年,是战国以后大规模修建长城的肇始。泰山一段齐长城建在泰山山脉和鲁中丘陵的分水岭上,古书称“太山西北有长城,缘河径太山千馀里,至琅琊台入海”,又说“齐长城横绝泰山”。
蒿滩市村境内的齐长城为最原始、最独特、保存最完整的长城遗迹之一,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兵学研究价值。现在蒿滩市村新建的齐长城城门,是齐长城沿线全线唯一的保护性关口。而蒿滩药兹沟顶窄体墙由块石垒砌而成,结构简单,充分体现了“因地造型 因险制塞”的筑防原则,是整个下港镇长城段最简单、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长城遗迹之一。
从蒿滩市村进入长城岭省级地质公园,来到齐长城遗址处往南俯瞰,整个蒿滩市村收入眼底。藏在大山中的古村,在薄雾的笼罩下,如世外桃源,如梦似幻。
“蒿滩市村附近的齐长城,是齐鲁两国分界线。当时,为了方便贸易,齐鲁两国在长城沿线的关隘设置了多处‘市’,蒿滩即为其中的一个‘市’,‘蒿滩市’便由此得名。”下港镇文化站副站长石青介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齐长城被废弃,蒿滩市也被逐渐冷落,沉寂千年。清末,蒿滩市重新建村(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舆地志》记下棱地方有“蒿滩”之名),并日渐繁兴。后来的蒿滩市村人将“蒿滩”戏称之为“村辖市”,并先后设立“蒿滩市政厅”“蒿滩市邮电局”“蒿滩大学堂”。
“楼上楼,街上街,出了蒿滩是上海。”69岁的蒿滩市村村民王冠杰笑着说,这是他们村里流传下来的一句话,诙谐有趣的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蒿滩市村海拔之高。
4月的蒿滩市村,春意盎然,山花烂漫,不时有游客前去探访古村、寻觅齐长城遗址。“我们村环境特别好,经常有游客来游玩。原先通往村子只有一条比较窄的小路,后来修了宽敞的道路后,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每年的4月底5月初,是人流高峰期,有挖野菜的,也有赏花的和爬齐长城的。到了夏天,来避暑乘凉的也不少。”王冠杰说。
蒿滩市村以山地为主,水源较为丰富,林果种植以板栗、樱桃为主。下港镇旅游办主任韩伟介绍,近年来,蒿滩市村将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大力发展林果业,在技术、销售等方面为村民提供帮助,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同时,通过道路硬化、房屋改建、建小广场、自来水入户、垃圾集中清运,村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这处大山环抱的小山村,正着力以历史文化底蕴推进着乡村振兴。
记者: 刘小东 杨文洁 摄影: 陈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