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的一天可以说是非常有意思了,而且天公作美天气舒适,就像旅游一样惬意。我们先乘车到了半山腰,随后开始登山。
大明山位于临安,高山深谷,耸峙峭拔,垂直节理恢弘大气,钨矿洞幽深曲折,结合了朱元璋起兵的历史故事,不仅是上好的赏景去处,更是实地考察学习地质学的宝地。
在山下,土壤颜色仍为江南典型的红壤,但是随着我们的攀爬,土质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山腰处颜色逐渐变黄,变黄的界线大致在海拔600到800米间,可以说在此界线之上由于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植被茂密,主要土壤形式就是黄壤。
而且这条界线也受纬度的影响,越往南面这条界线就越高,因为南面温度更高,想通过增加高度来降低所需的高度更高。
在山顶天气寒冷,中湿的环境下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淤积,潜育化发育生成黑色肥沃的高山草甸土。
大明山顶比较平整,边缘陡峭,类似高山平原,主要是由地壳内力的抬升作用,经过各种作用后形成的高山平面,这也为高山草甸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适宜的土壤和气候让一种独特的植物在大明山生长茂盛,那就是夏腊梅。
中国绝大多数的夏腊梅都生长在临安大明山上,而世界上另外一处夏腊梅的聚集地则为美国,两种植物极为相似,位置却天南海北,这为地质板块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在爬山下山的过程中,道路附近总有河流和瀑布淌过,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其V型侵蚀,相比于冰川的U型侵蚀,范围更小,两侧更加均匀。
而在瀑布冲刷点,实习老师给我们指出了裂点,即水流冲刷形成的水蚀凹地导致的溯源侵蚀,这将使瀑布上层岩石持续崩落,不断后退。
除了河流与土壤外,大明山的岩石也很有意思。
大明山成分主要是火成岩,多为花岗岩组成,而在山顶则有大量的变质砂页岩和变质火山岩,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柱状的垂直节理,这在山顶某些植被稀少的立面上可以清晰看出。
此外,海拔越高,石英含量越多,颗粒越多,酸度越大,但是不足以抵消温度降低所减少的有机物分解,因此在大明山,仍然是越高的土越肥沃。
大明山除了外在风景壮美瑰丽,它本身也是一个千亩钨铍矿床,在开采之后有了曲折回环的矿道作为一个风景点。
此矿床为一亿年前成矿的气成热液石英脉型绿柱石钨铍矿床,是中南地区已知规模最大的。
下山途中,同行的博士为我们提前讲解了土壤剖面,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了大明山的土壤类型。
图中的刻画清晰显示了土壤的分层,最上面土层黑色,为A层淋溶层,积攒了大量有机质,大多数草本植物的根都在此层分布;第二层为B层,淀积层,淋溶的盐基离子多在此淀积颜色稍淡;再下一层为C层母质层,主要为风化后的母质,无明显成土作用,颜色偏红,倾向于生成土壤的岩石的性状。
下山之后,经过在山路上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今天的最后一站,瑞晶石花洞。
此洞发育于五亿年前的晚寒武纪条带状含白云质灰岩之中,体积极大,几乎占据了整个山体内部,面积近三万平方米,落差上百米,洞内恒温十八度,集七星岩之宏大,芦笛岩之绚丽,瑶琳洞之离奇,灵山洞之幽静。
洞内有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溶作用生成了诸多石钟乳和石笋,有些石笋和石钟乳因为数千万年的沉积连到了一起形成石柱,但是由于地质作用板块横移又断裂。
诸如此类,形形色色,瑰丽奇特,令人浮想联翩。
最后,石花洞自然富含石花,此地由于方解石含量高,温度气压稳定,洞壁裂隙特别发育,尤其适合石花发育。
石花是由针状、细柱状文石晶体组成。而文石的形成过程是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孔隙缓慢持续渗出从而结晶的。
此外,由于本地岩性的原因,岩石中大量含有的镁离子、锶离子导致矿物晶型畸变,促进碳酸钙结晶,而较低的碳酸钙含量虽然减慢石花形成速度,却使其有充分的时间空间放射成长,石花反而更加完美;
而且条带状石灰岩有大量微孔隙发育,有利于水渗。
今天饱览风景,还学习到了许多高山和溶洞的知识,获益匪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