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了要去旅游的时候,大家都想好要去哪里了吗?
不管是皑皑白雪的哈尔滨,还是人间烟火的淄博,亦或是白沙海浪的三亚,都有自己的美好,也吸引着大家的前往。
不过除了这几个地方,还有一个地方一定也是常年旅游的重点,那就是北京。
作为几朝古都,北京的文化底蕴自不待言,故宫的珍品更是一次次洗涤着人们的眼睛,让人们感受老祖宗的顶级审美。
前几年穿越热的时候,故宫更是无数人的打卡之地,他们想象着在这里的那一扇门之后,隐藏着另一个世界。
或者是看到被锁着的门,猜测里面是不是冷宫。
除了这些绮丽的幻想,故宫也有不少的“都市传说”。
毕竟这里发生过太多刀光剑影的事情,估计死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所以常被人说看到过不明生物。
故宫一般五点就关门,而且每年还要用六十吨猪血,这就让人不禁猜想:这是要镇邪吗?
所以故宫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
一、故宫五点就下班
前几年有个纪录片红了一把,名字叫《我在故宫修文物》。
里面的修复员除了老一点的是从小来当学徒的,近几年招聘的修复师不是清华美院的就是央美的,所以也有人戏称这部纪录片是两所学校的招生简章。
不过这并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们的工作环境。
在北京各种摩肩接踵的高层写字楼中间,他们却另辟蹊径的在故宫偏殿的东西六宫上班,有些房子甚至就是传说中的冷宫。
修复师们的活急不得,所以干干活就要出来溜达一下,杏子熟了就大家一起来摘,还自己种了一些植物,让整个环境更加舒服。
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是,在北京这些顶级修复师五点就下班了!
现在有多少地方能确保五点就下班,还是在北京这种卷王城市聚集地。
当初看的时候虽然很羡慕,但是也不禁思索,他们这么早下班,是因为故宫真的有啥吗?
他们的上班也很有仪式感,每次开门之前先喊一声,然后才开门。
故宫五点关门这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最有名的都市传说是说有人在雷电交加的风雨天看到了一对宫女在前面走着,并且还拍下了照片。
但是那个时候早已经建国,绝对不可能有宫女。
后来这个说法经过了辟谣,原来他们看到的只是宫女的影子。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故宫的红墙上涂抹了不少四氧化三铁。
这种物质有记录的功能,当电闪雷鸣的时候,就会记录下来当时的场景。
当时应该是有一班宫女在雷雨天从这里走过,所以后来再下雨的时候,就将路上的影像放出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鬼。
其实说了这么多,故宫为什么五点就下班,其实也挺正常的,毕竟故宫后面还有三个字——博物院。
任何一个城市的博物馆都没有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这不仅是为了安全考虑,更是为了文物保护的考虑。
不少文物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风霜,温度湿度等原因都容易导致他的破损。
早点关门,工作人员便可以对文物进行更好的梳理和保护,将不同类别的文物进行分类保护,降低文物的受损情况。
除此之外,也能更好的保护文物的“人身安全”。
毕竟价值这么高的文物总是有人虎视眈眈的想据为己有,在天黑之前关门,也是防止盗窃的有效方法。
在这里需要提示的是,故宫博物院也有淡旺季之说。
淡季的话下午四点半就关门了,所以想去的朋友记得早点预约早点过去。
二、猪血的妙用
至于第二个传言,就更有意思了,说故宫博物院每年需要六十吨猪血,为了辟邪。
故宫作为皇家办公居住的地方,自然也有非常多的争斗和杀戮,尤其是后宫,女人的战场更是杀人不见血。
那些伺候贵族的仆人,不管是宫女还是太监,更是整个宫廷的最底层。
他们的生命被人轻视和践踏,没有人真的关心一个小宫女的生命。
乾隆时期的敦妃,因为一点小错误便将手下的一个小宫女毒打致死。
虽然乾隆非常震怒,降低了她的位份,并且让她拿出一百两给这个宫女的家人作为丧葬费。
但是最后敦妃也没什么大的处理,甚至乾隆看在敦妃亲生的小公主的份上,还把位份又升回去了。
这样的事情,肯定不会是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这个黑暗的后宫,吞噬着无数年轻的生命。
所以人们对于故宫的印象总是黑暗的,总是觉得阴森森的,没有太阳晒到的地方,总是显得阴冷而灰暗。
所以人们便将每年用的猪血,认为是辟邪镇宅用的,毕竟这里死过那么多人,满清又相信萨满,所以用猪血去辟邪。
而且在古代,用动物的血液做祭品,以保佑建筑物的安全,还是很常见的。
但故宫的猪血却是有实实在在用途的,猪血看起来很恐怖,但他的主要作用确实用来充当粘合剂的。
在故宫建造初期,工匠们巧妙地运用了一种名为“猪血灰”的特殊材料来保护那些精美的木质结构。
这种猪血灰,是将猪血、熟石灰以及碎瓦片经过精细研磨后混合而成,然后涂覆在木头的红色部分,使其看起来更为美观,同时也起到了保护木质的作用。
这种看似简单的工艺,却蕴含着古代匠人们无比的智慧和技艺。
他们用最自然、最贴近生活的材料,创造出了一种既美观又实用的保护措施,令人赞叹不已。
猪血一直是古代工匠的重要材料,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漆器组的组员都需要忍受生漆过敏的痒,和猪血的血腥味道。
猪血灰因其出色的填平木质表面小缝隙的能力,一直是古代漆工师傅们制作基础材料的一种油漆底料。
这种材料的使用时间非常悠久,无论是皇家的宫殿还是寻常百姓的房屋,只要是需要涂料的地方,猪血灰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用他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其易得、价格亲民,以及出色的填缝封口效果。
然而猪血灰并非完美无缺,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所以它容易吸引细菌,产生异味,并难以长期保存。
此外猪血灰涂抹上去的附着力稍逊,打磨时粉尘较多,涂刷油漆时还可能吸漆,味道特别浓重。
所以到现在修复和保护工作中,猪血灰的应用已不再广泛。
不过故宫博物院需要修复的都是时代久远的漆器,还是需要旧时的修复技术和修复材料。
对于那些对颜色和质感有特殊要求的场景,故宫使用猪血灰仍是一种平常的事情。
三、故宫的美好
说起故宫,大家似乎总是想起来宫斗,无数的精美文物,和里面勾心斗角的故事。
对也不对,勾心斗角的争斗是属于紫禁城的,属于哪个远去的旧时代,不属于现在的故宫。
大家都觉得故宫的建筑真美,觉得文物真好看,其实故宫中最美的,还是人。
从民国开始,就有无数的专家学者为了保护文物而努力奋斗者。
在战火纷飞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为了保护这批文物的安全,那些专家学者选择了南迁。
其中不乏有不少学者,选择用生命守护文物的安全,虽然这一路颠沛流离,但是最后依然保存下来不少珍贵文物。
现在这样的人也不少,比如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祥。
在一个纪录片中,单院长真的让人感觉到这才是中国文人的风骨,尤其是说票价的那一段。
提升票价来阻止游客进入,挡住的只能是学生和低收入人群,而他们是最需要文化吸收的。
还有很多,包括挡住大门,太酷炫了。
故宫的这些改变无不是以游客为主,以传播文化为主,真的很幸运有这样一群人来保护我们的文化,来传播我们的文化,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总结
当初法国总统来参观的时候,院长力排众议,要求总理下车步行进入。
“外宾不能把车开到紫禁城内,关门事件后,现在都要在外面下车。
当年八国联军是骑着马进的紫禁城,今天我们文化复兴应从文化自身做起,我们的文化是有尊严的,我们的观众应该享受平等的待遇”。
院长全程说了很多遍“尊严”两个字。
观众应当有尊严,文物应当有尊严,御花园也应当有尊严。这点真的好戳我,是有情怀的用心的院长。
有这样的人守护,故宫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故宫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就是这样的小故事才让故宫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重要,你还知道什么关于故宫的小故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