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岛——海南省第二大岛
海南第二大自然岛是西岛,又称玳瑁岛,位于三亚湾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全岛总面积为2.68平方公里,岛上的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沙滩柔和,海水清澈见底。环岛海域生长着大量美丽的珊瑚,聚集生活着各种色彩斑斓的热带海鱼,宛如一个巨大的热带海洋生态圈,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西岛位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三亚湾内,其全称为西瑁州岛,因此也被称之为玳瑁岛或者是西瑁岛。它位于东瑁洲岛西方2.1海里处,东距三亚港约7海里,北距马岭山脚约3海里,为三亚地区重要的海上屏障。其具体的地理位置为北纬18°14′00″,东经109°22′11″。
西岛四面环海,为珊瑚礁所环绕,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其自然风景美不胜收,因此是三亚市著名的旅游胜地。西岛由主岛和附属小岛牛王岛组成。
西岛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地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朝时期,当时福建省甘蔗园村的群众为了谋生计,一部分人群迁往海南岛,不幸在海上遭遇到台风后,其中一部分漂泊到三亚港门村,另一部分则漂落到西岛,这些“土著”居民成为了西岛最早的开拓者。
西岛与海南岛的面积比较
西岛的面积约为2.8平方千米(也有资料显示其面积约为2.68平方千米),因测量方式和时间不同而略有差异。它位于海南岛南部以西南,是一个具有优美自然风光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岛屿,被誉为“海上桃源,动感天堂”。
海南岛的面积约为3.39万平方千米(也有3.44万平方千米的说法)。作为中国第二大岛屿,海南岛陆地平面呈雪梨状椭圆形,长轴作东北-西南走向,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其热带雨林茂密,海水清澈蔚蓝,拥有壮丽的山河、神奇的原始森林、珍稀的热带动植物以及旖旎的椰风海韵等自然景观。
如果以这两个数据来比较,海南岛的面积大约是西岛的12107倍。
西岛的基本情况
西岛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三亚湾内,四面环海,由珊瑚礁环绕,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岛屿的地形地貌大致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部分,北部为平沙地,地势低平,由珊瑚、贝壳、砂粒组成;中部为草林坡地,是渔村所在地;南部则为丘陵地带,由花岗岩构成,其中西瑁岭(牛王岛)的海拔最高,为122.5米。
西岛的自然风光极其优美,海水清澈见底,环岛海域生长着大量美丽的珊瑚,形成了保护完好的热带海洋生态圈。这里聚集着各种色彩斑斓的热带海鱼和其他海洋生物,如鹿角珊瑚、冠状珊瑚,以及狮子鱼、小丑鱼、青衣、神仙鱼等,海星、海葵、海胆、海螺等海洋生物也在此繁衍生息。
西岛拥有丰富的植被,全岛被绿色覆盖,植被多为台湾相思树、小叶桉及少量的麻黄、椰树等热带乔木,以及相思豆、三角梅、草海桐、仙人掌等灌木林,形成了独特的热带植物群落。
由于西岛四面环海,且由珊瑚礁环绕,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受到了海洋环境的深刻影响。岛上的土壤主要由珊瑚礁碎片、贝壳和砂粒等海洋沉积物组成,这些成分使得土壤质地较为松散,排水性良好。
西岛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形成。丰富的植被覆盖不仅为土壤提供了养分,还通过生物循环作用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西岛是如何形成的
西岛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和海洋环境密切相关。它位于西太平洋地壳构造不同发展阶段的大陆边缘区,其底层构造与三亚市的底层构造是一致的。远古时期,西岛与三亚的大陆架原本是连在一起的,历经沧桑变迁,几经浮沉,才最终形成了今天这个“孤悬海外、四无毗连”的海岛。
西岛四面环海,为珊瑚礁所环绕,拥有优越的海洋生态环境,海底拥有大量珊瑚、热带鱼群及丰富的海洋生物。这些珊瑚礁是由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而成,珊瑚虫死后,其身体中含有一种胶质,能把各自的骨骼结在一起,一层粘一层,日久天长就成为礁石。在满足珊瑚虫生息的条件下,珊瑚岛的形成必须要有水下岩礁作为基座,因此西岛这种珊瑚岛分布于热带海洋气候区。
西岛的相关价值
西岛的地理位置独特,与东岛成犄角之势屹立在南海海面,扼守三亚海上交通的咽喉,被称为“南海前哨的两只眼睛”。这使得西岛在国防战略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是军事防御的重要据点,还是情报收集和海上监控的关键节点。通过这两座岛屿,国家可以更好地掌握南海的动态,及时应对各种海洋安全威胁。
西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海水清澈透明,沙滩洁白如雪,细腻柔软,是一个天然的海水浴场和绝佳的潜水胜地。
西岛还保存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其曾是女民兵的坚守之地,如今建有展览馆,展示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这里的渔村也承载了深厚的渔民文化,珊瑚墙体的传统民居更是西岛独特的人文景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