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柳垂岸、碧波微澜,白墙灰瓦、鸟声阵阵……近日,法库爱新觉罗博物院以“东北版小江南”的“盛世美颜”冲进各大网络平台热播榜。昔日藏在清幽处的“小家碧玉”以不断扩展的内涵与外延再度回到大众面前。
有“东北版小江南”之称的法库爱新觉罗博物院,正等待游客的到来。
一公里地下酒窖
深藏近17000吨精酿
法库爱新觉罗博物院坐落于沈阳法库县大孤家子镇,驱车前往的路上,摇曳的风车好似列队的士兵,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当白酒古镇的牌坊闯入眼帘,凭窗眺望,法库爱新觉罗博物院的城墙和建筑高点自然而然收入视野。同车前往的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宣传干事王达告诉记者:“这里前身是辽代皇室酿酒作坊,1635年更名为‘祖家坊烧锅’,2002年更名为‘沈阳爱新觉罗祖家坊酒业有限公司’。以白酒起家再到发展休闲旅游,如今的法库爱新觉罗博物院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话音刚落,采访车已稳稳停在了景区北门口。在法库爱新觉罗博物院旅游接待部经理晁艳军引导下,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了地下酒窖,“酒窖长达一公里,里面存储着近17000吨的酒,光是350公斤的酒坛子就有一千个。走,带你们下去转转。”
推开木门,酒香扑鼻,一个深邃的地下秘境呈现在记者眼前。“我们采用的是热感光源,大家一边走,灯光会随着你的脚步亮起来。”晁艳军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细心叮嘱。
灯光渐次亮起,酒窖两侧数不清的酒坛子从黑暗处显出轮廓。“你看这些都是客人们存储的酒,有的是女儿刚出生就预订的一坛女儿红,有的是几个朋友团购,到了年头再打开,一起畅饮。还有的是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专属酒窖,每年都为员工储存一些精酿,作为一种情感的链接……”窖藏的老酒就像“人间欢喜”的载体,每一次品味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情感的延续。
在晁艳军生动的讲解中,百吨酒海硕大的身躯突现眼前。“这个100吨的篓式酒海,我们做了整整六年,每天只能糊一层树皮纸,一共糊了一千层。”晁艳军告诉记者:“2006年,百吨酒海正式上岗,里面盛装的高粱酒预计存储二十年,再有两年就可以开封了。”
沿途前行的窖壁上布满图文壁画,默默诉说着历史深处的悠悠往事。
匠心展现“白酒文化”
三百年古井清泉酿酒魂
走出地下酒窖,游客中心门口正好碰上一群骑行过来的老人,领队告诉记者:“我们早上8点多就从市内出发了,先到白酒小镇溜达一圈,买点儿酒,晚上在法库住一宿。我们年轻时在这里下过乡,对法库很有感情,真没想到,现在法库变化这么大,这么美……”老人们个个精神抖擞,看着年轻时奋斗的地方发生的巨大改变,内心的感动无法用语言形容。
沿着游客中心的石板路进入景区,草舍泥墙,曲香缭绕。这里以酒文化为主题,随处可见如斛、斗、升、合等计量工具,同时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品也遍布景区里的建筑物及道路两旁,让这座“城池”更显古色古香。
俗话说“美酒之地必得甘泉,泉甘而酒美”,法库爱新觉罗博物院内自然少不了古井甘泉。据县志记载,法库爱新觉罗博物院内的古井已逾三百年,井深6丈、水深3丈,富含特殊矿物质,四季恒温、泉涌不息。
循着浓烈的酒糟味,记者一行又来到了酿酒坊,工人们正辛勤地劳作,阳光洒进来,恍如穿越到了几百年前的岁月。
据了解,酒厂内传统的“酒海糊制”“古法造纸”“石锅蒸馏”和“泥窖发酵”四项传统工艺已经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住游玩一条龙
园林景致美如画
“打算在这里吃午饭或者晚饭的客人,可以提前一天与景区联系,白肉酸菜血肠、酸汤子、萨其玛等满族特色食品应有尽有。”晁艳军告诉记者,景区还提供特色民宿,“可容纳十人的民宿有两间,占地面积110余平方米,其中一间是楼上十张床,楼下洗浴,另外一间是满族大炕,榻榻米形式,每个房间大概50平方米,可容纳3-4人入住,总计可容纳100余人入住。”
“五一”假期,这里还将举办法库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展销”以及法库非遗文化展览、民俗表演等活动,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观赏中增长见闻、在娱乐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娜
来源: 沈阳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