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所城里
所城里也叫奇山所,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止海上倭寇侵扰,朱元璋准奏此处设立“奇山守御千户所”,具有古代军事防御城市特点。康熙三年(1664年),皇帝下令废除奇山所,官兵解甲归田,从事渔农工商,从前的军事城堡变为居民生活区,遂又有所城里之称。所城里是烟台城市最早的发祥地,保存了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宅建筑,胶东民居文化与山海完美融合,是游客来烟台的重要打卡景点。
交通
所城里位于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东面46公里处,出机场后可自驾沿荣乌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行驶至中心城区,全程约1小时;也可乘坐烟台机场巴士至烟台汽车总站后,转乘43路抵达所城里公交车站。游客也可乘坐高铁到达烟台站/烟台南站,两座火车站均有公交车直达所城里。
美食
在所城里,买一杯纯正的烟台苹果汁、莱阳梨汁,尝一尝胶东特色大饽饽,边喝边逛。走累了,来一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小面充充饥,面条糯软、可口又劲道,卤汤有海蛎子肉、扇贝肉、蛤蜊肉、虾仁,热乎乎地吃上一碗,齿颊留香。现点现捞的爬虾、香气四溢的海肠捞饭、多汁嫩滑的鲅鱼水饺、清凉滋补的老虎菜海参……道道香气逼人。
烟台,古为东夷族地。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帝批准建设烟火台,以防倭寇,遇警昼则生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烟台之名因此而来。当年驻军的所城里,今天化身为展示烟台民俗文化和历史陈迹的休闲旅游区。徜徉在此,城墙外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城墙内青砖黛瓦,古朴祥和。
所城里原设四门,东谓保德门,西称宣化门,南为福禄门,北叫朝崇门。城门之上设城楼,专作瞭望指挥。城门及城墙底部均用青石砌筑,上部用大青砖砌筑。城墙高7.33米,厚6.67米。城门之间均衡设“铺”,“铺”呈圆弧状,突出城墙外,可以三面御敌,形成4楼16铺防御格局。
现如今,重新修复的只有四门中的宣化一门,红木漆门楼上悬挂着的两只大红灯笼随风摇曳,欢迎人们到来。走进宣化门,去追溯所城里的前世今生。
在所城里城墙上有一幅复原昔日古城的浮雕地图,游客可以看到从前的地理分布,作为明代海防城堡的城墙、马道、十字大街空间格局十分完整,明代千户指挥衙署和千户官宅、军士粮仓的空间格局仍有迹可寻,整个街区由200余套居住型历史院落组成,并点缀有城隍庙、祠堂、私塾、寺庙。
所城里以前住的都是老烟台的显贵、富裕之户,所以拴马石、拴马桩随处可见。拴马桩,顾名思义是用来拴系马匹的石桩,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用来拴牛、驴、骡子等。后来拴马桩逐渐发展为象征符号,用于彰显财力、地位,还有护佑庭院的吉祥寓意,拴马桩也越砌越高,有的能高达2米以上,并且越来越注重花纹等装饰的雕刻。
所城里民巷小弄里隐藏着诸多文物保护单位,修葺一新的刘子琇故居便是其中之一。“刘子琇,名麟瑞,烟台市奇山所人,曾在江苏等地为官,后在广东开设水泥厂。”一位烟台人辗转大半个中国为官从商,最后落叶归根,寥寥数语的牌匾勾勒出旧宅主人不平淡的一生。建筑圆拱形的窗户、朱红的漆色窗棂十分抢眼,窗台的錾斧花纹微微泛红,据说是大块的石岛红花岗岩用剁斧錾子手工凿出来的,这种手艺现在基本失传。
民国时期,烟台武术流派众多,流传拳种多达36种,是全国著名的螳螂拳和吴式太极拳的发源地。螳螂拳不仅以其独特的神韵名扬海内外,更以其独特的手法、空灵的劲道、精妙的拳理令无数武林人士为之称道,成为我国首批列入国家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目前,螳螂拳主要有七星螳螂拳、太极螳螂拳、六合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太极梅花螳螂拳等七大门派拳馆。各路拳馆汇聚在所城里,安营扎寨,发扬光大。
一部所城里,半部烟台史。如今,所城里建筑群,已成为一个胶东文化符号、一张旅游新名片,散发着独特的诱人魅力。
作者丨孙瑞
责编丨李源源
审核丨连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