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就说过,本人几乎没啥费钱的爱好,旅行是为数不多的一个。
很多朋友都表示难以理解:一个失业的中年胖子,为什么总想出国玩呢?
我妈更是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上奉劝我:“中国地大物博,要啥没有,咋还需要去国外呢?外国人都很坏,你出事了怎么办?”
我之前刷到过一条无良自媒体的短视频,标题很扎心:
连世界都没看过,谈什么世界观呢?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正在越南的胡志明市。
我一个朋友听说我去越南,还不去海边,也不去网红打卡的地方,就是天天看看博物馆,吃吃喝喝,特别不理解,说你这种出国有啥意义?
我觉得,出国,就是出国的意义。
这句话感觉是萨特的研究生——我妈——的口吻。
你们看完这篇稿子,大概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1
去年10月,我和旅行搭子李总去了趟乌兹比克斯坦。
估计很多人没听过这个国家,它在中亚,离新疆不远。李总去是因为这个国家正好在一带一路上,是他的研究范畴。我之所以想去是因为它曾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是中亚“失落的卫星”,我正好看了刘子超写的那本书,所以想去看看这个神秘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
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我们买到了特价机票。从西安直飞塔什干,往返1800。
看到这个价格的时候,我一冲动就买了,它比飞新疆还便宜。从来没出过国的李总也没多思考,一冲动就决定跟我一起去。反正不管去哪里,只要能出国看看就行。毕竟过去这几年,出国并不容易。
乌兹比克斯坦是个特别小众的旅游目的地,即使我曾经做过地理老师,我对他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出国之前我还恶补了一下中亚史,但到最后也只记得了一本书的名字叫《撒马尔罕的金桃》,那本书虽然很有名,但特别不好读,我努力了好几次都没读完前十页。
后来,我们去了撒马尔罕,它的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特别震撼。原谅我词汇的匮乏,我能想到的词,就是震撼。
中亚有句谚语:“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这话用在撒马尔罕身上也行,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这俩城市都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我和李总一样,去一个地方旅行,景点不是特别重要,甚至可看可不看,我特别喜欢在这个地方四处溜达,看看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后来,英语就发明了个词,叫“city walk”。
所以,有公共交通的地方我一般都会选公共交通,即使我英语口语烂得就跟不会英语一样。能步行的地方,我一般都会步行。
这次旅行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塔什干宏伟到极致的苏联建筑,也不是撒马尔罕撼人心魄的古城风貌,而是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
去之前,我一直以为乌兹别克斯坦是比较落后的。但落地塔什干之后,城市之整洁、马路之宽阔、基础设施之完善,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去了之后我才知道,塔什干竟然早在1977年就通地铁了,而上海在1993年才通。
塔什干地铁的装饰非常华丽,每个站有每个站的特点,以至于地铁成了必去的景点。
几年前,刘子超写书的时候,去了中亚好几次。他书里有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说塔什干的马路上只有两种车,一种是拉达,另外一种是雪佛兰。
他说:
拉达是苏联时代的最后遗产,大都破旧不堪;而雪佛兰是政府与美国合资建厂的产物,标志着西方资本最终涌入了红色帝国留下的真空。
但我们去的时候,中国的品牌也出现在了乌兹别克斯坦的马路上。不仅仅有比亚迪,还有奇瑞和红旗。我们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个公交车站,苹果绿的公交车很新,仔细看它后面的品牌,是汉语拼音的宇通。我们等红绿灯的时候,马路对面正好驶过来一辆巨大的明黄色的大吊车,是徐工集团的车。
在布哈拉一个非常偏僻的景点里,他们展厅里用的空调,竟然是海信的。
我们在路上经常能看到空调外机,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品牌。
地铁站里,荣耀手机的广告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在手机卖场,是小米、vivo等国产品牌在竞争。在路边,还能看见名创优品。
我们甚至还在路上发现了一家专门卖中国车的4s店,里面的丰田是一汽丰田,大众是上汽大众,连宝马都是华晨宝马。在布哈拉的小巷里,我们还神奇地发现了一辆红旗轿车。
彼时彼刻,除了亲切,我竟然有些感动。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2
我第一次在国外见到中国品牌是在2017年,我去澳大利亚玩,在墨尔本住的是个酒店式公寓。公寓刚开业,装修很好。那个公寓长啥样我记不清了,一直记到现在的一个细节是,那个大客厅里的电视,是海信的,非常大。
那是个挺高级的公寓,站在客厅里能远远地看见大海。
那是我第一次有在乌兹比克斯坦时的那种感动。
多年以后,我跟在海信工作的前同事聊天,他跟我说,海信在澳大利亚的市占率数一数二。
前两天,我看他在朋友圈里骄傲地转发了一条消息:
2月23日,权威市场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2611万台,蝉联全球第二,在全球TOP5品牌中连续两年增长最快。
但剪辑跟我说,她找素材的时候发现这两天也有媒体说,根据Omdia的数据,TCL以2526万台的销量排名全球第二。
她让我核实一下哪个是对的。这玩意儿我上哪核实,我只能告诉她,你看看2611万和2526万哪个更多,你再看看其他机构发布的数据相互印证一下。这不是记者的基本功吗?
在很多时候,即使数据都是真的,但得出来的结论也有可能不一样,看你怎么说。这就是我们这个行当的特点。
但有一点,是没什么争议的。就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慢慢开始习惯在国际上看到中国品牌的身影。
后来,世界的顶级赛事里也开始出现中国面孔。在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赛场上,“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标语,让全世界都对海信这个品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去的这些年里,海信已经赞助了四届顶级赛事:两届世界杯、两届欧洲杯。
放到十年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走向世界的中国的企业们,这些年好像一直在做那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这方面,我们山东不显山不露水的海信,是其中的代表。
赞助2016年欧洲杯,海信从接到邀约到最终拍板、确定赞助,只用了不到十个小时。这是海信历史上投入最大的赞助活动,也是欧洲杯56年来第一次有中国赞助商。
海信当时的考量是,足球是第一运动,体育是世界通用语言,中国企业要在海外树立品牌形象,这是个捷径,这个钱该花。
2016年赞助法国欧洲杯之后,海信曾委托市场调研机构益普索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全球知名度为37%。2022年又做了一遍调查,在上一次调查的这些国家里,这个数字已经提升到了59%。
顶级赛事一直都是世界级品牌崛起的“加速器”,可口可乐、三星等品牌,一直是顶级赛事赞助的常客。
现在,牌桌上终于来了中国玩家。
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3
新时代的底气是,我们的民族企业,在很多行业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我们已经可以不只是弯着腰挣血汗钱和辛苦钱了,我们也可以像那些世界级品牌一样,站着挣钱了。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现在如火如荼的电动汽车行业和中国早已经成为霸主的家电行业,或许,智能手机行业也算。
我还是拿我们山东的海信举例。
海信是激光电视的王者。2014年9月,海信推出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当天,《新闻联播》说:
激光显示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电视显示技术的长期垄断地位。
这是一片真正的无人区,在此之前,没有人造出过激光电视。
后来,当家人贾少谦回顾这段历史时说:
无论环境和竞争的挑战多么纷繁复杂,追求技术领先一直都是海信超越行业技术迭代挑战,实现规模增长的核心秘诀之一。
《海信史》这本书就说:如果不是极度自省的企业,很难在一片模糊中看到一条前途未卜的路,并摸索着走下去。
谷歌和数据公司凯度每年都会联合发布《中国全球化品牌五十强》榜单,海信已连续多年稳居前10。
在南非、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海信电视已经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品牌。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海信电视的市占率排名第二,在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市场也进入了前三。
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30多年前,海信还是家国营小厂,要靠引进外国的技术来求生存。但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海信现在已经成了一家国际化大企业,甚至在2018年收购了日本的东芝,并迅速在日本市场做到了第一。
海信的成长是一种非常中国式的叙事,或者说非常山东的叙事:从一家国营工厂开始,自立自强,靠着苦哈哈搞技术,参与全球竞争,再到立足世界,再到深入技术的无人区,这就是无数世界级中国公司成长的缩影。
无数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才成就了中国制造的崛起。
所以,在世界杯赛场上,海信才会拿出宝贵的广告时段,打出“中国制造,一起努力”八个大字。这是一家稳健的山东企业,特有的小浪漫,也是它筚路蓝缕55年奋斗的缩影。
去年我还去了一趟匈牙利,我在布达佩斯机场特意留意了,有中文的指示牌了。前两天在越南河内的ATM机上取钱,不但支持银联,还有中文。在很多地方,除了日语、韩语和英语外,也开始出现中文标识了。
这或许就是我喜欢出国旅行的原因,我想去看看别的国家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我也想去看看中国和这个世界是怎么连接的。
而这样的连接,“海信们”功不可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