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你是怎么过的?有没有出门旅游?游玩时有没有看到过不文明现象?比方说像下面这样的:
一名游客在贵州某景区游玩时,连踢三脚,致使洞内一根生长上万年、长三十公分的石钟乳断裂损毁;
两名游客在四川四姑娘山长坪沟景区,无视标识标牌提示和工作人员劝阻,在景区内开展徒步穿越活动;
为了给孩子拍“花雨”,一名家长使劲摇树,连续摇了五棵树后才罢休,树上的花几乎被全部摇光;
在免费露营地,一些露营者无视提醒,违规使用明火露天烧烤,随意丢弃垃圾、车辆乱停乱放……
伴随着旅游人数的日益增长,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屡屡发生。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是五花八门。此前,有关部门曾组织评选出“十大最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分别是:
随手乱丢垃圾、废弃物;
肆意践踏花草、攀折花树;
损坏公共设施;
不遵守公共秩序,随意加塞儿插队;
随地吐痰、大小便;
拍照时攀爬文物、影响其他游客通行;
在景点随意涂鸦、刻字;
上洗手间不冲水;
在非吸烟区吸烟;
不遵守交通规则,行驶中随意变道抢道、使用远光灯闯红灯、乱停车、占用应急车道。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段美好的旅游体验,那么对不文明现象该如何治理?养成文明习惯这件事,真的很难吗?
为提升公民文明出游意识,2015年4月,原国家旅游局印发《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次年修订为《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游客有9类不文明行为将被“记录在案”,被旅游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进入“游客黑名单”将会影响到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出境、银行信贷等。
文旅部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21年7月13日,共有38人被纳入 “黑名单”,其中,“黑名单”第四位的李某,不文明行为记录年限长达10年。
一女游客用发簪在八达岭长城城墙上刻字
“游客黑名单”政策为各地景区“拉黑”不文明游客撑起了腰:
2021年3月,3名游客攀登八达岭长城时,在墙体上进行刻画,被网友和媒体曝光。当地文旅部门将3人拉入不文明旅游“黑名单”,包括八达岭长城景区等在内的北京市延庆区12家等级景区对这3名游客实施联合惩戒、不予接待。与此同时,文旅部也将其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记录期限为3年。
2023年4月19日,在上海迪士尼乐园,一名男子在非吸烟区内抽烟,工作人员提醒后该男子突然发怒,称工作人员态度不好,让工作人员道歉。工作人员被逼哭和道歉后离开,但该男子依然不依不饶。该男子被永久禁止再次进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
2023年3月,多名男子无视竖立的“请勿入内”提示牌,跨越围栏进入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内部。其中一人攀爬到几米高的石柱残骸顶部,盘腿坐下,让同伴拍照。圆明园管理处将涉事人员列入不受欢迎名单,禁止进入圆明园游览。
今年4月,因为向大熊猫身上吐矿泉水、向大熊猫室外活动场内投掷物品等不文明行为,6名游客被终身禁止再次进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含熊猫谷)参观。这还不是个例,仅去年就有19人因向熊猫投喂、泼水、挑逗等不文明行为被禁止进入基地,禁入时间从1年、5年到终身不等。
对严重违规的游客执行禁入政策,可以说是景区对不文明旅游行为“重拳出击”的一种具体呈现,这种惩戒手段对打击不文明旅游行为来说见效很快,具有明显的警示意义。
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不能仅靠“惩戒”,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养成文明旅游习惯,自觉监督劝阻身边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共同维护文明和谐的旅游秩序。
文明旅游,从爱护环境做起。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个舒适的旅游环境,好环境需要每个人去努力维护,比如不随地吐痰和吐口香糖,不乱扔垃圾,不在景区乱涂乱画乱刻,不攀爬、触摸文物古迹和展品,不追打、不投喂动物,不践踏花草……景区环境之美,就在一点一滴的文明细节里。
文明旅游,从遵守秩序做起。外出旅游时,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景区相关规定,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耐心、理性地对待交通拥堵和景区人流量增加造成的等待。自觉践行文明旅游新风尚,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如遇旅游服务质量纠纷,应理性处置、合法维权。
文明旅游,从尊重风俗做起。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风俗习惯也不同,尤其是出境游时要尊重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此前,我国曾有两名游客在马来西亚一宗教场所的矮墙上跳热舞,就违反了当地宗教禁忌,被列入黑名单。
文明旅游,从提高安全意识做起。安全无小事!乘坐交通工具时,全程系好安全带。不去未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根据自身状况量力而行,谨慎参与高风险项目,听从导游及工作人员的引导提醒。自驾出游注意山区、乡村道路等特殊路段路况,文明行车,不开斗气车,自觉抵制酒后、疲劳驾驶等行为。外出就餐选择干净卫生的食品和就餐环境,关注食品安全。总之,点滴细节不能忽视。
每个人所展现出来的文明之美,也是旅途中的风景之一。一起努力吧!
转自“山东宣传”
来源: 山东省委政法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