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惜品诗
编辑|玉惜品诗
前言
少小离家老大回,中国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那些背井离乡、在外打拼多年的外地人。正是五湖四海的人们涌入异地他乡,才让一座座城市实现了经济上的跃迁。
城市与人口之间相互补给、互相成全,成为最靠谱、最默契的合作伙伴。
然而时光荏苒,到了今天,也有城市的人对外感慨:来这里8年仍觉得陌生,中国这3个城市根本没有人情味!这是怎么一回事?人们口中没人情味的城市到底有哪些呢?
深圳的“铜臭味”
很多人都知道,“深圳赚钱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这句话看似是在开玩笑,实则将深圳搞钱的基调描述得很透彻。
人在深圳漂,哪有不中招。
只要在这座城市浸泡过的人,浑身上下都充满了赚钱的斗志。这样的作风让深圳不得不充满了铜臭味,走在路上,人人都是行走的印钞机,男女均是如此。
不得不说,深圳人的拼搏是刻在骨子里的。
不管什么时候,很多城市格外低调,城市的居民也都是缩头缩脑,唯有深圳人与众不同:外界纷纷扰扰,我无力干涉,但世界怎么改变,都干扰不了我赚钱的兴致。
那会儿,其它城市的人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有深圳人仍旧动力满满,一门心思只想搞钱。就连女生穿行在地铁中,也是在扛着主机走。
所以,深圳最不缺的就是钞票,也许这座城市在别人眼中差了点人情味,但要论金钱香,深圳绝对味最浓。
毕竟,这是奶茶店都会24小时营业的城市。有一次,朋友小北玩游戏玩到凌晨两点半,想喝奶茶了,点开美团一看,发现霸王茶姬竟然是24小时营业,下单完成后,不到半小时便喝到了。
后来,小北打完游戏准备睡觉时,已经是早上五点了,不一会儿就是天亮时间,就在他准备拉窗帘睡觉时,听到楼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走到阳台一看,是路边摊在通宵为人们服务,大家喝酒聊天、干杯撸串,看上去很惬意。
这是晚上的景象,到了白天,无数的小吃街比这更热闹、更拥挤。
看来无论是奶茶店还是路边摊,又或者小吃街,只要是深圳的一部分,就没有闲下来的可能。
然而大家即便再努力,想要到深圳买房,仍是遥遥无期。或许,正是因为大多数人留深买房无望,才会觉得这是个没有人情味的城市。
既然如此,与其埋怨房价太高,倒不如调整心态,好好享受当下的便利。毕竟,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深圳的速度与效率。
上海的“公主病”
朋友小梦上学的时候,最讨厌学校,她觉得管制森严的教学模式限制了自己的自由。
毕业之后,小梦没有半分犹豫,直接一头扎进互联网行业,做起了自媒体博主,因为喜欢旅游,她慢慢地又发展成一名旅游博主,还积累了好几百万粉丝。
有一次,小梦去上海旅游,一上地铁,刚好看到有个大妈对着一年轻小伙吵吵闹闹。争执的起因是,刚下班的小伙由于太累,没有给大妈让座,这让大妈面子挂不住,怒火中烧之下,直接怒批小伙这个外地人不该到上海来,把这里搞得太拥挤。
看见小伙迟迟没有起身,大妈越说越气,直接对着他破口大骂,周围的人从看热闹转为努力劝架,有人甚至把起冲突的视频发到了网上……
小梦站在一旁,一动不动,她觉得,像上海这么高大上的城市,怎么能有这样蛮不讲理的市民呢?把上海整得像有公主病似的。
小梦看到大妈那副嚣张的嘴脸,突然想起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叫小容的室友去上海玩,刚好赶上国庆,乌央乌央的人。
但汹涌的人潮阻挡不了大家出游的热情和对大城市的向往,仍有无数人挤进魔都看热闹,小容就是如此。只是她那次的魔都之旅并没有多愉快,多少感受到了个别上海人不友善的目光。
那是小容第一次去大城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路灯一亮,景色极美,小容看得目瞪口呆。
玩到第二天的时候,天气更热了,小容准备买一把太阳伞遮阳,不然实在太难受了。当看到店里最便宜的太阳伞都要50元起步时,她小声吐槽物价太高了。或许是小县城长大的缘故,小容口音有点重。
不知怎么的,这话竟然被老板听到了,说时迟那时快,老板故意操着一口上海口音回应道:“没钱就别来上海呀,干嘛来这丢人呢?”
小容不是没听懂老板的意思,但作为一个面子薄的大学生,她没多说一句话,只是涨红了脸,气冲冲地离开了那家店。
她当时就觉得,上海虽然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但“公主病”也太重了些,竟然这么明目张胆地瞧不起外地人!
北京的“老爹味”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名气不言而喻,很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的第一站,首选就是北京。不仅是因为它身份的特殊性,也因为它悠久的历史。
从天安门到故宫、天坛到长城、颐和园到圆明园等等,无一不透露着北京的威严与神奇,这座城市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着魅力,吸引着人们慕名而来。
但外在的名气和内在的历史是北京的名片之一,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北京除了外在的高贵与内在的典雅,其他方面也同样高高在上。
或许在其他大城市,半夜还能找到有夜市摊的地方,但在北京,出现路边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时候的北京就像一个一本正经的成年人,老爹味十足,太不接地气了。
之前在北京工作了8年的朋友表示,上学的时候,最喜欢到夜市吃烧烤,好不容易有能力实现烧烤自由了,却发现再也找不到烧烤摊了,因为北京压根没这东西,要吃烧烤,只能去品牌连锁店,但如此一来又会少点气氛。
思来想去,只好作罢,毕竟平时西装革履惯了,实在没必要下班了还去餐厅继续装。
另外,为了省钱,多年来,朋友一直住在郊区,每天的通勤时间达到了整整5小时,直到去年升职为项目组组长,朋友才搬到了离公司稍近的地方,但也不敢一下搬太近,毕竟随着距离的改变,房租的涨幅不是一丁半点,而且离公司越近,物价也越高,一步到位的话,钱包就得遭罪,一切只能一步一步来,谁让公司就坐落在北京正中心呢?
所以啊,不仅游客觉得北京的物价让人高攀不起,就连朋友这种在北京生活了8年的人也说,仍然对这里感到陌生。
结语
其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是它的大动脉,陌生的彼此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是人情味的魔力。这种魔力让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群,突破尴尬,汇聚到一起。
后来,城市面貌的迭代,又让紧密相连的人群,逐渐走向割裂,只能遥遥相望。
于是,很多人认为,这种改变是人情味在淡化。然而,是时代的变迁,使得人际关系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也许,不是城市没有人情味,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了。
很多事物看似无情,内里却无比丰富。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有人情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