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仙游。
因西汉安徽庐江何氏九兄弟来仙游“炼丹成仙、跨鲤升天”传说而得名。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人文积淀丰厚,历史上出现“科甲冠八闽”的盛况。是中国“戏剧之乡”,莆仙戏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一起来看仙游名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全部4大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莆田市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
一个深山里藏匿的古朴秀美村落,名列第6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济川古名“漈坑”,地处仙游、永泰交界,古时仙游入永泰,就经过济川,迄今还留有一条千年古道。据说从汉代其便已有人驻居,至今2000多年历史时光,风光秀丽,古风浓郁。
古村落自宋朝以来形成了林姓聚居地,98%以上的村民姓林,主要以九牧八房为主。
济川人崇文尚教、书香传家,儒、释、道在这里交融,耕读传统在这里发挥到极致,使得科第文化兴盛一时,这里的十六对“功名旗杆夹”见证了历史上科举的辉煌。
据记载,南宋乾道年间,当地儒生郑侨曾经在云顶岩读书,后来进京赶考,金榜题名,成为仙游第一位状元。这一鼎盛文风与耕读文化都留存当地,让济川世世代代人文一直传承。
走进古村落,不时可见明清历史建筑的遗迹,古井、土楼、妈祖庙等,处处保留着浓厚文化和乡土气息的明清山楼式民居群,是济川村一大建筑文化特色。6万平方米的山楼式民居,与当地自然风光,构成美丽的画卷。
济川的明清历史建筑保存规模较大,众多人文古迹闻名遐迩。有南宋乾道年间状元郑侨年轻就读的云顶岩寺,有宋代古寨石鼓山,有明建清修的林宇茂宅等。
2 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龙山村
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龙山村,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落形态似帆船,生态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旖旎,历史底蕴深厚,古厝屋宇毗连,现存古民居、龙山村书院、普正书院、福兴宫等历史文化资源。龙山村大部分居民姓林,属于莆田林姓“九牧林”族系。
龙山村古厝群,属宅邸民居,规模庞大,保存完整 风水布局,细致考究。古厝群大多依山而筑、面溪而建,暗含守阴抱阳之意 ,彰显了“山川毓秀,古韵悠悠” 山水人文底蕴。
院里林氏大厝,始建于清朝,现存建筑为双座二层七间厢,带左右护厝格局 ,建筑由院埕、下厅、天井、顶厅组成 内部构件用料较大,构造简洁大方 ,是龙山村大型民居的重要代表。
龙山村书院,始建于清代,总体格局为联体大厝。现为龙山海峡书画院、乡土文化展示馆,收藏有大量本地书画家的精美作品,是龙山村深厚文化底蕴的缩影。门前树立着一尊宋代进士林迪石像,林迪威宋绍圣元年(1094)进士,龙溪知县,復转运使,授朝散大夫 ,为宋宰相蔡京恩师,是村落部分林氏先祖。
普正书院,又名“三一教祠”,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由门前墘人士林至昭子孙,为祭祀“三一教主”林龙江捐献厝地建祠而成,几经修葺,书院至今保存完好。
另有福兴宫,始建于明末,1982年重建,总占地面积390平方米,总体格局为双座三开间,宫内建筑雕花、髹漆,精美讲究。
3 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天马村
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天马村,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绿油油的竹林、蜿蜒整洁的小路、300间民国古厝交错分布,一条石门峡谷溪涧贯穿村庄,让这里有着别样美好的风光。
天马古厝群,包括外石门陈氏、何氏两个大厝,始建于清末民初,坐落在天马溪的环抱中,为土木结构,整体呈长方形,共有房间300间,占地面积6500平米,建筑总面积约12000平米,历史风貌保存完整。与广袤的田野相映成趣,夜幕降临,灯光旖旎,是绝佳的摄影取景地。
其中,陈氏大厝现存格局为双座二层五间厢带左右下间,构造简洁大气,部分构件髹漆,现为民俗文化展示馆、乡贤馆、传统生活展示馆。
何氏大厝现存格局为双座二层七间厢带左右护厝及下间,规模较大,拥有独立的庭院空间,是仙游当地大厝的典型空间形态,现为竹工艺展示馆、竹文化馆。
天马古厝群有一条绕宅而过的石门峡谷溪,是天马古厝群区别于其他古厝的最大亮点。峡谷溪流穿山而出,与村落古厝一起,营造出“流水人家”的美好田园风光。到村后石门峡谷也值得一逛,这里集峡谷、瀑布、奇石、田园等四大特色景观,美不胜收。
4 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
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始建于的宋代馨山书院最为闻名遐迩。这里,理学家朱熹曾来此处讲学写下“养我浩气”题词,更是仙游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闽中著名的革命圣地。
馨山书院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主体保存宋代建筑风格,结构由台阶、前门、中厅、屋舍及四方回廊、园林,组成梯进式建筑。1927年4月,莆仙革命先驱者陈国柱在此成立了“中共上宫支部”是仙游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是闽中著名的革命圣地
这里的回型土楼独具风格,又叫山头土楼、山头集体厝,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莆田规模最大的土楼之一,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为四角形民居,分内外走廊,东西侧为主楼,南北侧为护厝,环抱近1000平方米的广场,有大小房屋208间,现为游洋镇乡愁记忆馆。
这里还有上宫古街,形成于宋,盛于明清,一头通往莆田沿海, 一头通往永泰。借由此道,海盐得以运往内陆,是莆田版的千年盐马古道,宋时仙游四大古街之一。这条古街长约1公里,宽约2米,青石板铺地,两侧多清末民国建筑,古风浓郁。古街内尚存一块“清朝下马碑”。
这里的美林古村落也值得一看,以月牙形的形态,镶嵌在半山腰下,村外青山环绕,村内阡陌纵横,房屋错落有致,古色古韵,仍保留着20世纪山楼形态,是一处安宁沉稳的世外桃源。
另外这里是吴圣天妃文化发祥地,莆田第一女神的传说在这里流传了1300多年。据传唐武周时期,吴媛修行于兴角山古峰庵,悬壶济世、鞭石筑坝、扶持农桑,深受敬仰,后尊称吴妈,宋晋封吴圣天妃。吴圣天妃信俗为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如今坐落于海拔880米的兴角山上古峰庵,始建于唐代,重修于明清,大殿主奉唐代女神吴圣天妃,陪祀有妈祖、临水夫人等神尊,是兴化最早的三女神庙。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