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七点半从家中出发,不到八点半抵达长清,将唐大姐扔进学校后我们就奔了泰安肥城的石横镇。在此也衷心感谢唐大姐学校里的各位领导又给了我“肥城一日游”的机会,让我在一天的时间里跑了一宫两寺,外加一座大教堂。
第一站 泰山显灵宫
位于肥城石横镇石横四村,进村后在一条南北向的主道北头就能看到一溜红墙围起来的古建筑。
遗憾的是前门和偏门都上了锁,拿钥匙的人今日外出,五一孩子放假,说是带孩子玩去了。为啥我知晓这么清楚?这不是大红色的庙门上写着联系电话呢,拨通后说明了来意,人家直接冷冷一句抛过来“今天进不去了,没缘分”----一句话顿时浇灭了我的热情。
行吧,进不去就进不去吧,咱去下一个地方,但是!我还会回来哒!
第二站 福山寺遗址
石横还有处知名的地方,即福山寺。。。遗址。是的,就剩下了残垣断壁、隐没在杂草丛林之间的遗址了。
查的资料上说福山寺位于福山东侧,单就这座福山都问了好些人:
路边遛弯的两位大娘
村里诊所里的大夫
打吊瓶的大叔
陪着打吊瓶的大叔
田里采摘玫瑰花苞的大姨大叔
乡道上的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妻
还有水库边山脚下一位乘凉的大叔,俺问路的时候,他身边的两条小狗子还嗷嗷狂吠着起哄。
先前采摘玫瑰花苞的大叔说,他家玫瑰园旁有条山路可以上去,但路不好走,而且你们也找不着;顺着柏油路往前是水库,在水库那边有条路也可以过去。
(大姨说右图的一兜玫瑰花,让我拿回家包包子,我婉拒了,虽然心里想要,但我不会做玫瑰花包子啊!)
山脚下乘凉的大叔看看我们的车子后说可以开到山顶,也有掉头的地方,并回身指着山头上的几座高压电线塔说那几座微波塔(微波塔是甚?我还真不懂)正南就是----可具体是哪一座电线塔呢?我当时也没细问。而后大叔又指着南边100米开外的方向说,看到那辆白车了吗,那条路可以直接开到山顶。
辞别大叔,往那个方向过去。但山道只有一车宽,白色皮卡一辆车就堵住了,我们只好将车停在水库边的树荫下,徒步上山----万幸没开车上去,后面咱再细说。
3号那天,天气超好,一丝云彩也没有,太阳高高地当空挂着,无私地播散着它的热量,烤啊。空气中飘着各种香味,有田间种植的玫瑰花,有路边可爱的白色黄色小野花,就连脚边的青草也泛着淡淡清香。我们仨顺着水泥山路一直向前,山顶水泥路的尽头是变电站(也许是微波站)的大院。
整条水泥路虽平整,但间或有几处塌陷,车子不能开上来,再者无数个小S弯也会让倒车费劲。
咋办,到山顶了也没看到寺的迹象。刚才大叔说在高压电线塔南边,也没有啊?除了树就是树,这时发现水泥路旁的山坡上有条踩踏出来的羊肠小道,要不过去看看?
这回直接来到了两座山头之间,也终于发现了林间的一座石房:山神庙----不对啊,和我在网上刷到的福山寺的视频完全不一样啊。
继续往前,走了这么久也没遇到位能问路的过往路人。不对!有“人”,到处都是,正南方向的一圈山脚下,走没几步就会看到个坟包,一个接一个,有的地方甚至会聚集十几个----这不都是人嘛,就是都躺着呢。
从山上的土路下来又来到了水泥路,没人没车,除了树就是藏在林间的坟包,时不时会听到林中布谷鸟的咕咕叫声,亦或者山鸡也会嘎嘎喊两嗓子。
福山也叫石庙山,福山寺在石庙山东侧,正午时分头顶的太阳所在方向为正南。既然是东侧,那就继续往东找。都走到电厂北墙了,远远的四个巨型大烟囱直插天空,稍细的几根烟囱冒着一朵朵白云似的热气。
电厂门口出来位打电话的小伙,远远地冲他大声打招呼,并询问福山寺在哪里?小伙摇头说不知,但接着说帮忙问问曾总(可能是曾),正巧从大门旁边的平房办公室里又出来位大汉。
大汉曾总一听打听福山寺,抬臂指着正前方说铲车后面上山,一路直走!别拐弯!到高压线塔往北就是,又说好些网红来这里打卡。
万分感谢后,给老唐打电话叫他赶紧过来和我碰头----这傻瓜领着儿子钻林子里去了,都是坟包,上哪里寻福山寺去?
终于找着明白人了,等老唐爷儿俩过来的工夫,发觉电厂门口有条水泥路是可以直接通大道的,如果早点知道有这条便利的捷径,车开到山脚下再上山,用不了十分钟就能到福山寺跟前。
呵呵,我们绕山大半圈,还翻了两座山,又打扰了众多坟包里的先人们的清静,在走了一万多步后,才找到大名鼎鼎的福山寺----典型的多一劳磨。。。
福山寺建筑年代不详,传创建于唐代,历代重修。由石阶上去先是两道很厚实的石砌门楼,门洞为拱券形,资料上说两座门楼均为二层,而今只看到了一层,且顶上也长满了杂草。门洞里还有好些残缺的石构件,上面还有着简单的雕花图案。
穿过两道拱券的门洞后,踏上石阶后是处台基,高台上面只余了几块门石,形只影单地矗立在高台之上,依然默默地坚守着早已不复存在的大殿。
寺前原有石碑8通,我们今日只见到了一通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的修建碑记高高地耸立在山边,由当时的肥城知县新野陶淑已所立。“新野”应该是说陶知县为河南新野人士吧。
说是寺前原先还有一块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李邦珍撰碑,除了散落林间的一块块碎碑块,啥都找不着。
后面是那块有名的岩壁刻字:
七佛传灯 崇祯丙子上元清丰郑位题(1636年)
其中“丰”字是我个人这么写的,因着风雨侵蚀,岩壁上的刻字被损坏了几个,查的好些资料都是“崇祯丙子上元清郑位题”,通通清字后面缺失一字。
在我查找福山寺的资料时,看到一篇“齐鲁一粟”先生当年所写的文章中有提到:郑位,字羽宸,北直清丰人(河南清丰县),以明经尹肥城。时肥城亦有变民起事,位捍御有方,贼不敢犯。十三年(1640)泰安城被土寇围困,郑位复率兵入援,知素惮肥兵,望旌溃去(光绪《畿辅通志》卷二二三《郑位传》、民国《清丰县志》卷六《宦业》)。同年,清兵入山东,游哨至肥城境,亦为位击退(《兵部为奖惩有关官员事题行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崇祯十三年明清登莱战防史料》)。以功累擢山东佥事。
----真是辛苦齐鲁一粟先生十几年前查找的这些珍贵资料,不然真不知道郑位是如此一位文武双全的官老爷。明朝这样的人物好像很多吧,名满天下的王阳明先生不也是吗?对了,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也是哦。
再次感谢齐鲁一粟先生的付出。
而七佛传灯又为何意?
“七佛”又称“过去七佛”,是指释迦牟尼及其成佛之前悟得正觉的六位佛尊,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灯”乃佛门六种供具之一,用灯来供养佛菩萨三宝。以“一灯能破千年暗”为象征,通过“灯灯相传,传灯无尽”传递美好的愿望。点亮了真理和慈悲的明灯,从此,苦海里的众生有了希望。象征智慧光明的心灯,象征了佛法的薪火相传。
----看字面意思也懂,但我表述不出来,但郑位先生在书写这四个字时的心境,还是能够理解的。
对于福山寺查不到过多的资料,但在历史上也是处名寺,历代文人墨客多有临寺游览赋诗,清朝咸丰年间壬子科进士工部屯田司主事尹汇瀛诗云:“青霄突兀起危楼,璧嶂嵯峨最上头。终古灯光留七佛,于今庙貌壮千秋。遥分海岱雄齐境,近接陶牛控泰州。肥子城西石横镇,茫茫泌水绕村流”。
----不用问,这段肯定是我复制粘贴的,本诗表达的是当年福山寺的鼎盛和壮观。只是今日的福山寺,除了清乾隆刻碑和明崇祯刻字,您甭想再找到点什么。
走吧,告别千辛万苦费劲绕了俩山头寻到的福山寺,取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吧。
挨着电厂北门一条平整水泥路可以直接上大道,我们偏偏不走寻常路,累得腿要迈不动了。可车子放在山的那一边,围着大山绕过去太远,为了节省脚力和时间,只好翻山返回去,然后又跟列位躺在地下的先人们再次擦身而过,他们也一定烦死我们了,大热的天也不让人睡个安稳的午觉。
为了不让你们走冤枉路,给大家贴个导航图片,百度和高德都贴出来,导哪个都行。反正到了地方看到四个巨型大肚子烟囱,正东方向山上有座独立的高压电线塔,塔北侧不远就是。
而我们,唉。。翻山越岭去水库边取车。
第三站 圣佛寺村里的圣佛寺
这座寺好找,只需导航圣佛寺村和八道岭村就行,因为在这俩村子中间的路边。
要不是有前期人家拍的照片和视频,万万料想不到这座空荡荡的院子当年会是座大寺?!
本为以福山寺已经没落的足够凄零,进到圣佛寺的院中一瞧,感觉在村里随便找户人家的院子都比这里强。
院子里刚松完土,踩上去软软的,日常应该有不少人来过,松软的棕褐色土壤上面满是脚印坑。
偌大的长方形院子就三座屋子:东西两座石屋,坐北朝南一座土坯屋,还露顶朝了天。看这建筑结构哪有星点的寺庙风格?
所查资料复制如下:
圣佛寺始建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元延祐四年(1317年)落成。明清两代多次修葺,为肥城境内较大寺院。原寺院内有古井一口,旱时不涸,雨季甘泉自溢,除供僧人饮用外,亦引流灌田,为当地奇景。寺北有墓塔林。寺东西青山对峙,遍山披翠,秀丽异常。
清末民初,该寺住持热心办学,免费为群众治病,曾获民国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法门读秀”“热心教育”巨匾褒奖。
后寺院改为小学,1970年代后,寺院建筑物被拆除。
行吧,没的看了,咱回家吧。
一天的时间跑了一宫两寺和一座大教堂大教堂,是返程途中拐去了胡庄。关于胡庄大教堂,就不多赘言啦,反正在外面的摊位上买了点玫瑰制品,感觉不错。
去寻福山寺时,我们车子停在水库边的农家乐旁,刚才在电厂北门问路时的几个哥们驾乘两辆轿车也来了这里下馆子。而我们三口子则坐在车里安静地吃着压缩饼干----可以吧?省下钱买汽油,咱好继续奔赴更多的美妙之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