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地,圈(quàn)门
圈门是门头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本就是京西煤运古道,门头沟的地名即由此得来,“圈门前头有条沟”。
网上找的圈门老照片
黑河沟
京西古道自西向东穿过“券洞”就算进入通往北京的大路。顺着黑河沟逆流而上,则开启了京西古道探秘之旅。
黑河沟
是门头沟新城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原本是自然形成的永定河泄洪沟,后因干旱,杂草丛生,煤矿关闭前,沟里淌的全是黑煤水。
如今关闭矿山退出采矿业的门头沟,把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整个河道的景观设计以“采煤文化”廊道为主线索,一座座“浮雕”无声诉说着煤炭的起源以及无数往来商贾财源兴旺的传奇故事。
天浮桥
天浮桥,这里竟然是1947年底著名的“天桥浮战斗”所在地。
天浮桥村因村前门洞如桥,上可行人而得名。古语云“见桥不走桥,走桥不见桥”。
天梯,目测坡度有70度,手脚并用爬上去非常艰难。
据说原本是一处断崖,为了方便村民出行劳作,村内一名老先生用锤子、凿子、锄头等工具一凿一凿,在这座险山上手工凿出了43级台阶。由于山势险要,故称之为天梯,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愿借时光的明媚,采一束阳光,温暖流年光阴。
愿借岁月的悠长,捻一指微笑,灿烂生命繁华。
野蜂也在此筑巢。野生蜜蜂对栖息场所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既要适宜寒冬居住,又要适宜炎夏生活,因此常在背北向南的山麓、山腰中的树洞、岩洞、土洞内筑巢,很少在风力大的地方或山顶筑巢,而且周围要有蜜粉源植物。
马蹄窝
千马万驴的铁蹄,年深日久的蹬踩踢踏,把坚硬的石头踩出深深浅不一的蹄窝印痕,世所罕见。
因为有了坑,马蹄自然更愿意踏进这坑里,能避免打滑,所以坑就越来越深。
在八九十年代仍有驮着物品的骡驴行走在京西古道上。时光交错,曾经商旅古道的繁华景象恍如昨日。
略过时间,耳畔的风也这样吹佛了百年吧?
拉拉湖,因水库原有两个相连的水坑得名。
一众户外爱好者走过拉拉湖村后,古道中道的面目才逐渐清晰起来。
走过官厅老村、十八盘、峰口庵、十字道、小店子、白道子、赵家庄至王平口,实际总长41里的京西古道中道在这里深入了腹地。这里有废村、依然生活在废村的人、让人惊讶的蹄窝密集处、岭上通衢的峰口庵、十字道,散落的石碑还有把守的关城。
潭柘山麓的古树
潭柘寺的螳螂
潭柘寺的螳螂,晒着午后暖阳,在缓慢又宁静的时光里听晨钟暮鼓,经声佛号。
它神态安祥,慵懒,没有捕食者惯有的警惕,对人也没有戒备。当你伸出手指,它也抬腿缓缓朝你走来,似与你相握,仿佛前世旧相识,今世重逢。
遥望定都阁
定都峰海拔680米,与长安街同一纬度,位于门头沟区桑峪村东北狮山山顶,其位置正处在长安街向西的延长线上,是传说中“燕王喜登定都峰,刘伯温一夜建北京”的所在地。
定都峰也是观看北京城全景的最佳之处。
定都阁,位于潭柘寺镇定都峰,地上高度为33.9米,共有6层,外观看为3层,为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造型。
定都峰四周群山绵延逶迤,峻岭叠嶂,山峰上巨石嶙峋,峰顶陡峭高悬,素有“不到定都峰,枉到北京城”和 “京西观景第一峰”的美称。
传说姚广孝曾登顶定都峰,堪测地形再建北京,此后该山被称为定都峰。明成祖朱棣登此山后曾感叹不已:“此峰位之观景之妙,无二可代,天赐也!”
苍穹繁星密布,城市灯火辉煌。
回望古道,时光似乎在古道边设置了分水岭:山上古村静谧,山下川流不息。平淡与静默,繁华与喧嚣。西山如一本硕大的书卷,在落日的余晖中合上了一页。
感恩同行的我们五个小伙伴,各有各的有趣,每个人都棒棒哒,随喜赞叹!
感恩遇见,不负相识。
徒步小结
本次线路 圈门-天梯-啦啦湖村-马蹄窝-潭柘寺-定都阁-圈门
路程 全程23.13km,用时约8小时27分,爬升高度700m,微信运动总步数42945步
路况有台阶路、山路陡坡、丛林路、古道上天梯以及中间有几段爬升会比较累
路线特色 离市区近,从北四环出发开车1小时到
难度适中,既有挑战路,也有好走的路,不至于特别困难
人文风情,中途经过马蹄窝,可以想象到古代这里的繁华,商贾往来,骡马叮当。(马蹄窝属于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带登山杖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杖尖戳它哦!)
装备 头灯、充电宝、登山杖、防风防晒冲锋衣、垃圾袋、食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