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老房子”我们走进了位于雁山区的广西大学农学院旧址,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广西大学复迁桂林,其农学院成为良丰新主人后的发展与变迁。该学院于此耕耘了11年,为今天的桂林雁山区农林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随之打响。这一时期,桂林广大群体开展了广泛的民主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而这些运动的发起与组织与当时我党地下工作机关密不可分。在当时,全国许多城市都有这个机关,普遍称“城市工作委员会”,而今天的桂林市七星区穿山街道穿山村委江东村122号,就是当年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员会的旧址(以下简称“城工委”)。
位于东江村的城工委旧址外观。
从“黑暗”中来
说到城工委,如今许多年轻人可能会感到有一点陌生,但如果将其与一个人联系在一起,可能便会恍然大悟。在桂林七星公园内有一个桂林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红色地标,那就是陈光烈士墓。陈光当年便是桂林地下党的领头人之一。桂林城工委建立初期,他任书记一职,负责开辟桂林地下各项工作。
上篇写到,抗战胜利后,广西大学迁回桂林,刚刚历经战火洗礼的广大师生无不渴望重回安定的校园生活,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企图强化独裁统治,发动内战,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这与全国人民渴望实现祖国独立、和平、民主的愿望背道而驰。
1947年,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民主爱国运动——学生们提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进行集体罢课、游行示威。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置广大青年学生的呼声于不顾,采取了各种镇压学生运动的措施,5月20日,京、沪、杭、苏等地16所专科以上学校的6000余学生在南京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遭到国民党南京政府大屠杀,受伤及被捕学生154人,造成“五二○”惨案。
此时的广西大学刚刚迁回桂林没有多久,消息传来后,学生们怒火中烧,义愤填膺,各系、班纷纷贴出抗议、呼吁书以声援。5月26日,广西大学将军桥本部学生全员罢课。良丰校区也于6月1日罢课。这天,良丰校区农学院和全体一年级学生步行到校本部集中。2日上午,1200多学生冲破国民党军警的封锁,唱着《你是灯塔》《团结就是力量》等革命歌曲,高呼“坚决反对内战”“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随着游行队伍的前进,吸引了大批观众。先后汇合了广西艺专、逸仙中学、护士学校的队伍,浩浩荡荡,在桂林城进行大游行。
这次大游行之后,国民党桂系当局为巩固其反动统治,开始大肆逮捕中共党员、进步人士和学生。面对反动派的一系列谬行,这年9月,中共桂林市临工委便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下应运而生,陈光任书记。工委机关也搬到市郊穿山的江东村,租住在一间木板房里,这间房子便是今天的七星区穿山街道穿山村委江东村122号。
城工委旧址大厅。
小木屋成了散布革命火种的地方
这个时候的桂林市城工委还是“临工委”,顾名思义就是“临时”的,仅有党员10名。所以,一开始临工委的任务也很明确,就是“审查干部党员,巩固扩大党与群众基础,深入下层,大胆放手发动群众斗争”。
而当时桂林处于国民党桂系统治中心,所以桂林地下党的斗争和生存条件可以说是非常恶劣的。临工委的同志们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发展党组织,团结更多群众,并发动群众斗争并非易事,需要善于应付复杂环境的能力。陈光经常告诫同志们:“搞我们这行工作,是不能有半点疏忽的,稍一不慎,就会给党的工作造成损失,给同志们带来无谓的牺牲。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慎之又慎。”
临工委的同志们做地下工作,都需要一个明面上的身份作掩护。陈光当时是以“生意人”的身份作掩护,表面上他是个有钱的“老板”。有一次,一位同志拿着一把葵扇,穿着一件旧线衣,就径直跑到陈光的住处,陈光一看到他的打扮,便提醒他提高革命警惕性:“我是一个有钱的‘陈老板’,你这身打扮却像一个普通贫民。堂堂的‘陈老板’与贫民接近,岂不是容易暴露身份?以后一定要注意,来我这里要穿与身份相称的衣服。”
为了让陈光明面上的身份看上去更加真实,党组织还安排同为广东客家人的高天梅协助他工作,陈光称她为“姨妈”。高天梅每天在门口摆摊卖米,陈光则以“做生意”为由,到各联络点去和同志们接头。为了掩护工作和解决经费,他们是真的做起了生意,一开始煮盐、做豆腐,后来又改养兔子。
养兔子卖,当时是最有利于掩护地下工作的一门活路,同志们在房屋客厅养兔子,并对外放出口风,说是为了防止兔子往外跑,前后门都要紧闭,有人来敲门才开,这样他们还可以大胆地关起门来在里面兼顾油印宣传品。
1948年,党为了迅速提高各方面斗争骨干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决定在桂林临工委办一个干部培训班。这个培训班也是在东江村这栋小木屋里秘密进行。他们在客厅里养了许多小兔子,避免外人突然闯入,参加学习的一二十个同志整天都关起门在房里学习,在房里睡觉,在房里吃。偶有房主和邻居过来串门,就由陈光或高天梅去厅里聊天应付,其他人则在卧室里隐蔽。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每天要吃很多粮食和蔬菜,为了不引起周围人的注意,负责买米的同志每次只运十斤八斤回来,以积少成多的办法存起来,而不是一次买很多;为了解决吃菜问题,陈光交代高天梅由原本的卖盐改为贩卖小菜,她每天早晨从农民手中买进大批菜,然后零卖出去,有意识地不卖完,使得同志们每天都吃上新鲜蔬菜;房间光线太暗,同志们没有接触阳光的机会,陈光担心大家身体垮掉,规定每人每天要喝一杯盐水,黎明前逐个到小厅活动做早操。
由于这一系列细致的部署,培训班办了很多期,一直没有暴露,就连周边朝夕相处的村民邻居也未曾察觉。江东村的这栋小木屋竟成了散布革命火种的地方。
城工委旧址被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桂林市第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黎明前的大聚会
1949年1月10日,根据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广西城工委决定在桂林秘密举行为期10天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地点就在东江村这栋小木屋里。
地下党同志黄绍亮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记述了当时的情景:“这栋木屋,是农村中常见的普通民房。进门后就是一间堂屋,左右分成两间,前间是厨房。”
“堂屋的边上有一道门,门后右边小房里养着20多只兔子,左边小房里放着便桶、用具。通过门后的过道往前走,就是后门,隔着一条乡间小道,对面就是房东王秀山及其他村民的一排住屋。前后有路,独门独院,左右没有房屋相连。确实是做地下工作的一个理想处所。”
“在正屋大门的两旁,上联:经之营之,财恒足矣;下联:悠也久也,利莫大焉。匾额:一本万利。俨然是个生意人之家。”
“我进到右边的厢房,看见里边已经坐满了人,而且多半是熟人……同志们都显得特别亲切,真是一见如故。这也难怪,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国统区,平日党内同志大家都采取单线联系、个别接头的方式进行接触,能像这样欢聚,几十个人坐在一起,还能共同生活一小段时间,实在不容易。”
城工委旧址内部卧室,地下党的同志们曾在此培训、开会、休息。
这次会议是在广西反动统治最强化的地方,在敌人省府的所在地召开,全广西的地下党骨干在此聚会,决定了黎明前最后的行动方案,意义非凡。会议分析了全国形势和广西形势,估计全国解放和广西解放时间为期不远,确定了接下来放手发动群众,“里应外合”配合解放军和接管城市的方针,并决定桂林市地下党在原临工委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中共桂林城工委,代号“黑龙江”,陈光继续任书记。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1949年5月14日,时机成熟,全体地下工作人员出动,秘密散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等革命传单,瞬间引爆敌人的心里防线,使其惊恐不安,而市民们则通过传单了解了党的政策,在不同程度上打消了疑虑。
接着,城工委持续发起宣传攻势,成功地领导了几次较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在光明与黑暗搏斗的最后时刻,陈光和同志们紧密配合,积极宣传党的解放政策,动员各社会阶层成立解放联合会,组织全市党员开展城市调查,设法收集桂林各主要机关、团体、学校和厂矿企业的资料。
但也因此,相较之前更频繁的活动,让敌人更加警觉,从而引发了地下党同志暴露的危险。一位经常与陈光接头的同志就在这个过程中暴露了身份,虽然他做了紧急撤退,但陈光却受其牵连也被敌人盯上。
按理说,陈光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向上级反映,调离桂林。但他一心只有党交给他的任务,毫不在意自身安危,坚持在桂林开展城工委的工作,通过几次搬家与敌特组织周旋。
1949年10月3日,陈光去柳州开会,大伙都建议他就此转移,暂时不要回桂林。但4日他开完会还是回来了,就在江东村的小木屋里,他向城工委的其他领导同志兴致勃勃地传达了省工委会议精神,并约定次日继续开会。就在这时,大伙都还在劝他暂时不要出去,因为他已经被敌人盯上了。但当天晚上,他惦记着外面的工作,不顾危险地再次外出。5日,大伙按照约定在东江村等他开会,他却迟迟没有现身。房东闯进屋子,把高天梅叫住,告诉她:他在挑粪的时候看见陈光同志在象鼻山下被捕。
事后查明,正是在10月5日这天,陈光与一名接头人约好进行一次材料交接,但不料此接头人已经叛变,与敌人勾结,将陈光出卖。
失去了主要领导人的桂林地下党,面临严峻考验,大家没有惊慌失措,在省工委的正确指示下,调整部署,坚持斗争,迎接解放。而陈光同志在敌人的酷刑面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对我党的秘密守口如瓶,敌人“绝招”用尽却一无所获。
11月11日,距离桂林解放只有11天的时间,敌人于溃逃前在北门外杀害了陈光同志,其年仅31岁。
11月22日下午2时,在桂北游击队的配合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三师进入桂林城,被国民党桂系统治20多年的桂林宣告解放。
如今,70多年过去,位于桂林市七星区穿山街道穿山村委江东村的桂林城工委旧址已被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林市第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它承载着一段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曾经这里有一群满怀理想的革命战士,他们隐姓埋名,身处黑暗,却为桂林解放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七星岩下那座纪念塔上的五角星依旧耀眼,桂林人民每年清明如期而至,缅怀英烈,正如歌词里唱的那样——“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来源:桂林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