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计划参观敦煌莫高窟。
出发前在敦煌夜市找了家西北菜,点了羊肉焖饼、两只胡辣羊蹄、凉拌苜蓿,老板另送了一份凉拌包菜丝。
第一次吃苜蓿菜,头一口吃不来,多两口后,觉得还挺爽口。驴肉焖饼超大盘,老板说你们食量小,本地人不给多点不够吃。老板送的小凉菜最好吃,一盘没吃够,老板也大方,二话没说又送一盘。
填饱肚子后,立刻向莫高窟出发。今天走的景观大道,蓝蓝的天,路两侧翠绿的白杨,一出发心里情就很美很舒畅。
下午2点左右,到达莫高窟,景区先安排看两场电影。买的票里包含了此部分内容,因此两场电影都是免费的。
一场普通宽屏电影,可以让你了解敦煌简史和莫高窟的由来。
一场球幕电影,可以让你如同置身于洞窟中,了解洞窟建筑结构和代表壁画。 (因不许拍照,未作留影)
随后,统一排队坐大巴前往莫高窟。
到了检票口,排了很多游客,我们也排队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有讲解员小姐姐过来每人发了一个耳机,她穿着蓝绿色的风衣,瘦瘦的,声音很温柔:“我们是8号队,拿到耳机先按中间按键3秒开机,然后上下键调音量”。确认耳机无误后,刷换的纸质票上的二维码进门。
因文物保护等原因,讲解员小姐姐会提示大家:不可吸烟,不可拍照,不可用闪光,也不可手触文物,通道狭窄,靠边行走,注意安全。
莫高窟,建造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从十六国就开始建造,经过一千多年持续开凿,直到元代结束,一共有735个窟。
17窟(藏经洞),它发现于1900年,发现时内藏有经卷、文书、器物等5万余件文物。后被多国掠夺,绝大部分文物流失到世界各地。现今仅存的文物已被移走,只剩下洪辩高僧坐在洞里,孤零零的讲述着那段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
61窟,开凿于五代时期,门口右侧有一座钟,左侧是一架鼓。佛家,以晨钟暮鼓来报时。
进门后通过甬道,就到了洞窟内部,一进洞窟黢黑的,非常凉爽。只有讲解员小姐姐用电筒照到的地方有一小块圆形的亮光。小姐姐说,她的手电可不一般,是冷光源,国家直接发的,一人一个,坏了才可以旧换新,说到这,还很自豪骄傲的说:“我们这可不是景点,我们是国家直属的文物单位”。
61号窟,是一个覆斗顶结构的殿堂,因顶部像盛米的斗倒过来而得名。这种结构稳定,亦可防震。
洞窟中央有一马蹄形佛坛,佛坛背后有背屏直连坡顶,可惜的是坛上的文殊菩萨像已经不知何时就已遗失。
绕过背屏,《五台山图》就映入脸帘。
图分上下三层。
第一层,众仙赴会,表现仙界场景。
第二层,文殊菩萨真身、五台山周边寺院庙宇,表现佛教场景。
第三层,城垣、建筑、生产生活,表现人间。
壁画描绘了五台山周边方圆数百公里内的佛寺、山川、道路、城池、亭台楼阁等建筑,描绘了佛教经变、佛传故事等佛教思想和文化,描绘了同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 更打造了仙、佛、人三界和谐的生态,展示出一个宏大的文殊菩萨道场,表达出人们对胜境乐土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壁画场面壮观,色彩绚丽,风景美轮美奂,人物惟妙惟肖,生活场面栩栩如生,是一幅集绘画、建筑、历史、地理、宗教信仰为一体的大成之作。
结束参观意犹未尽,站在最大佛所在九层塔一层层往上看,下边三层还能看到六根塔柱和一扇中门,上边四层就只能看到红色塔檐,再往上最顶的两层完全看不见,只有阳光像颗巨大的夜明珠,不偏不倚镶嵌在塔尖,似灵塔瑞现,佛光普照。
有幸来此参观,可以聆听历史,见证丝路,深感时光之宝贵,千年不过一洞一窟一瞬间!
风过无痕,只留塔铃随风摇曳,梵音回荡……
(本文窟内壁画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作者仅编辑和附加文字描述部分)
爱我中华-自驾青甘大环线,下一站:鸣沙山月牙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