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乘坐越野车驶出城市,向着远处的村庄一路奔驰。穿过等待收获的玉米,我们来到一片茂密的胡杨林。
蓝天白云下,一片片金黄色的胡杨树叶宛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微风里翩翩起舞。这醉人的金黄,正是我们一路搜寻的颜色。
我们迅速支起三脚架,摆好相机狂按快门,恨不得把整片胡杨林装进相机。同来的几位女士纷纷换上旗袍,披上轻纱一般的披风,给我们当起了摄影模特。
直到太阳移到头顶,我们才发觉肚子饿了。从车上取来食物,铺开一张被单,把食物摆上去,坐在软绵绵的沙地上,就着卤肉凉菜吃烤饼喝饮料,简单的午餐硬是吃出了丰盛的感觉。吃饱喝足,有人回车上拿来扑克牌,我们接着开始“双扣大战”。
两位女士哈欠连连,说是要回车上眯一会儿。几分钟后,她俩匆匆忙忙跑回来,神情有些慌张,却又带着掩饰不住的激动。她们在胡杨林里发现了一块碑,觉得好奇,就跑回来告诉我们。
我们收起扑克牌,前去一探究竟。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有一块三米多高的黑色大理石碑,上面镌刻着“胡杨之魂”四个红色大字,笔力苍劲,浑然天成,一旁有两行小字,记录着立碑的单位名称和时间。碑的背面有一行行隽秀的小楷,记载了一个人种树的故事。我们被这块碑和碑上所记的故事深深吸引,正七嘴八舌议论着,一个黑红脸膛的汉子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原来,这座碑上记载的是他父亲的生平事迹。
在我们的追问下,汉子娓娓道来。好多年前,这里没有胡杨林,有的只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沙子,每到春季,狂风肆虐,铺天盖地的沙子打得人睁不开眼。有时候,一场大风过后,院子里堆起了高高的沙梁,人在屋里门都打不开。地里的庄稼苗刚露出头,就被沙子掩埋了。有一年春天,一连刮了三天大风,人们待在家里不敢出门,待风停息后,走出家门的人们发现自己熟悉的村庄变了模样,风口上的一些庄稼地,已被沙子埋得连地埂都找不到了。让人最不能接受的是,村口的一棵水桶粗的百年老柳树,居然在大风中被连根拔起。村里的好多人家,受不了风沙侵袭,纷纷搬到别处谋生去了。
汉子说,眼看着大片的农田被撂荒,父亲难过得皱紧了眉头,那个下午,他一个人静静坐在地埂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烟,脸上的表情僵硬凝重。天快黑的时候,父亲回到家里,宣布了一个决定,他要在风沙口上种树。
父亲这个想法,不光家人反对,连村里剩下不多的几户人家也不赞成。大家都说,还是搬走吧,这里已经不适合生存了。父亲说,谁愿走就走,反正我是不会离开的。父亲是个倔强的人,一旦作出决定,就不会轻易改变,他说,如果不想办法阻断风沙源,过不了几年,这一带的农田将不复存在,大片的土地将成为不毛之地,只有种树是最好的办法。
父亲打算种胡杨,胡杨耐干旱、耐盐碱,其优点是其他树木无法比拟的。说干就干,天刚蒙蒙亮,他就带着种树的工具出门了。父亲在沙地上挖出一个坑,再从别处挖来土填进坑里,接着种下一株株胡杨苗。他早上种树,下午用架子车拉来一桶桶井水,浇灌胡杨苗。没几天,胡杨苗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父亲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结果,脸上露出了喜色。
还没高兴几天,突然来了一场沙尘暴,还来不及扎下根的胡杨苗一半被连根拔起,一半被沙子掩埋。眼前的狼狈景象,没能让父亲气馁,更没有使他退缩。
父亲撸起袖子,继续在沙地上种树。
为了保护树苗,父亲连续几天不回家。放学后,母亲让汉子和他弟弟给父亲送饭,他们远远看到有人在干活,走近后却吓了一大跳。父亲浑身上下沾满泥土,仿佛刚从土里挖出来的。看着眼前的“土人”,他们不敢相认。父亲呵呵笑了,傻小子,连老爹都不认识了吗?
就这样,树苗种了死,死了接着种。在父亲的坚持下,一株株胡杨苗在沙地里扎下根,给这片沙地带来了点点绿色,父亲的信心更足了。在父亲的影响带动下,村里人纷纷拿起铁锨,加入了植树的队伍。
胡杨长起来后,挡住了肆虐的风沙。农田里的庄稼没有了风沙的侵袭,年年都能获得丰收。汉子说,那些年,父亲种树好像着了魔,家里大部分的收入都被他买了树苗,连他们的学费也被父亲换成树苗埋在了沙地里。汉子说这话的时候,显得有些激动。
你们恨他吗?有人问道。
恨,特别恨。不过,长大后我们慢慢理解了,也就不恨了。
我们发现,汉子的脸膛更红了。
汉子环顾一圈后说,父亲那些年一共种了多少棵胡杨树,从来没有统计过,不过活下来的一万多棵树木,足以说明他为此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父亲积劳成疾,不到六十岁就去世了。汉子的眼角湿润了,他说,父亲临终前让他和弟弟一定要保护好这片胡杨林。
汉子说,父亲去世后,他和弟弟每年也会种一些树。父亲的胡杨林长起来后,一些搬走的村民陆续回来了,是父亲用勤劳的双手,挽救了这个濒临消失的村庄,当地政府为了纪念父亲,专门立了这块碑。每年清明节,村小学的老师都会组织学生来给父亲扫墓,缅怀父亲的光荣事迹。
在汉子的讲述中,一个满身满脸沾满泥土,佝偻着腰,在风沙口上植树造林,与恶劣自然环境顽强抗争的形象,逐渐在我的脑中成形。为了改变生存环境,他挥汗如雨、战天斗地,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种下这片胡杨林,守护了家园,也给后人带来了希望,他的一生无愧于“胡杨之魂”这四个字。
为了表达心中的敬意,我们在碑前深深鞠了三躬。(作者:马学全)
责任编辑:杨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