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爨文化博物馆位于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内,其前身是爨碑亭,由学校创始人、第一任老校长谢显琳先生于1937年修建,将《爨宝子碑》和《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合庋一亭。爨文化是曲靖悠久历史的见证。博物馆建成后,承担着对爨文化的研究、展览、普及与传承,是宣传和展示曲靖城市文化的窗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爨文化博物馆,一起揭开《爨宝子碑》的神秘面纱。
曲靖融媒主播 袁璐:说起爨文化,大家的印象是什么,是著名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对不对?那“二爨碑”有着怎样的故事?爨文化在云南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爨文化博物馆。让我们有请博物馆的讲解员,袁思琦。你好,思琦。
爨文化博物馆讲解员 袁思琦:你好,欢迎大家来到爨文化博物馆,我是今天的讲解员袁思琦。接下来的旅程,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爨文化,我们去看看吧。立于我们面前的这块,就是我们今天要与之对话的国宝文物,我们俗称“小爨碑”的《爨宝子碑》,其实它的全称是碑额上所书写的《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它是一块墓碑,由于碑主人的名字叫爨宝子,所以世人就称其为《爨宝子碑》。那为什么又会叫“小爨碑”呢?我们知道曲靖素有“珠江之源、二爨之乡”的美誉。所谓“二爨”指的便是大家面前碑高为1.83米的《爨宝子碑》和收藏于陆良县、碑高为3.38米的《爨龙颜碑》。两块碑刻在形制大小上有所差异,故把它们分为了“大、小二爨”。可能你也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样一块国宝级的碑刻会在一所中学校园内进行保存?其实就是因为在1937年的时候,南京国民政府正在修建我们的国际大通道——滇缅公路。滇缅公路的境内段,我们称之为京滇公路。在京滇公路结束工程的时候,国民政府就派出了一个京滇公路周览团来到云南进行考察,我们的时任代理省长周钟岳先生他就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出面协调落实资金,并且委派了自己的得意门生谢显林,就是曲靖一中的第一任老校长,在我们一中的校园内建立了一个双院士的碑亭,将我们的《爨宝子碑》和外面的会盟碑,于同一年移到我们学校进行保存。在2013年的时候,正值曲靖一中百年校庆,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校友的捐赠下,我们就重新修建了今天的爨文化博物馆。
1961年,国务院将《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和《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一批次的石刻及其他类文物共11项,曲靖占了3项,爨文化博物馆里就有2项。而《爨宝子碑》的拓片,曾两次创造了中国古碑拓最高价。
爨文化博物馆讲解员 袁思琦:说到《爨宝子碑》的价值,第一方面就是大家最熟知的,它的书法价值,我们的碑学大师康有为称我们的《爨宝子碑》为正书古时第一本。他的意思就是说,你如果想要找到正书、楷书的源头,那就一定要来研究我们的《爨宝子碑》,是跳不过去的。由于它见证了这样字体演变过渡的特征,所以它在我们中国书法美学上,乃至是对整个华夏文明生命链条的链接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贡献,所以我们《爨宝子碑》的拓片也曾两度创下了中国古碑拓的最高价,这个就是它的书法价值。那么这块碑在历史史料价值上,对于研究我们云南的地方史还有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和汉族进行融合的过程,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汉文化的历史文化艺术相融合相碰撞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例证。第三方面就是文本价值,文本价值指的就是我们这块碑的碑文。其实这块碑的内容就是爨宝子的生平功绩,是对爨宝子的赞扬与歌颂。《爨宝子碑》的碑文是我们骈体文出现的一个初期代表,它采用了四字的骈文形式来进行书写,对仗工整,用词非常典雅,即使今天我们现代人不会用古音去朗读他的碑文,依然能感受到碑文中这样一个铿锵的韵律和音乐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珠江源头水深情灌溉着曲靖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爨氏家族,创造了一世璀璨的爨文化,爨文化也成为了云南历史文化发展的三大高峰之一。以《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为代表的爨文化也早已深入了曲靖人民的血脉,成为了曲靖世代相传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都说爨文化博物馆是“小馆大文化”,我们也期待大家可以走进爨文化博物馆聆听更多文物背后的故事。
曲靖融媒记者:张静芸 张鑫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