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河,一条历史的河流
文/刘彦菊
小时候,最喜河边看
杨柳,正清明前后,
新月如钩,柳条青青,
倒挂一串“毛毛狗”。
耳朵贴在冰面上,
听春水歌唱,一声声:
“忘忧,忘忧……”
不知寂寞,不知愁。
——冬青《看柳》
河流、杨柳、毛毛狗、蝉鸣……总让我想起家乡,想起家乡村子西边的一条大河,以及河两边大片大片的树林。树林很茂密,绵延数百里,大河穿林而过,自北向南,日夜不停地流着。孩提时,我们经常到河边玩。晴空下的河水,闪耀着太阳细碎的光芒,交织着蓝天白云绿树的影子,时时被鸟鸣声激越,形成一幅优美的野景图画。我们习惯管那条河叫“西大河”,地图上称它为“袁公河”。
袁公河自我们村子西边经过时,天地之间仿佛有了一股灵气。春天,河水缓缓流淌,岸边杨柳吐翠,绿草茵茵。寂静的芦苇和棉槐丛里,栖息着成群的鸟雀,当有人靠近时,它们便呼啦一下子飞起来,像扯起一幕树叶似的纱帘。河边洗衣服妇女的笑声和河水的流淌声,像晾在灌木丛上花花绿绿的衣服和床单一样,在阳光下飞扬。溯流而上,树林深处有许多野花、蘑菇,还有一个看林的老人,以及他的小屋和他屋前花圃里各种惹人喜爱的花草。
村西袁公河右岸,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靠近河沿的一块,过去是我们家的责任田。冬天种小麦,夏天种玉米和花生,地头还有一方郁郁葱葱的菜园。天气干旱的时候,我们就从河里挑水浇菜,或者在田边挖一道沟渠,用电机抽河水上来,灌溉田畦。喝饱水后的小麦和玉米,棵棵根强苗壮,叶子油亮碧绿,闪闪发光;菜园里的蔬菜更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袁公河赐予的绵绵福泽,不但使粮食蔬菜年年丰收,而且给这里带来一片秀丽迷人的景色。
夏天,袁公河沿岸树木蓊蓊郁郁,蝉鸣悠扬。上游水库泄洪时,水面上涨,漫过了河两岸的树林。早晨我们醒来,在家里就听得到河水咆哮而过的声音。出家门口往西,不一会儿,就到了水边。浑浊的河水哗哗向南奔流,凉风嗖嗖扑面。河岸近处的大片杨树林,半截浸泡在水中。树梢被风吹得倾斜,树叶如同天空里翻涌着的绿色波浪,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过了几天,河水退却,河面恢复往日平静。树枝上还挂着水草,河面已是波光粼粼。静静流淌的河水让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袁公河平时水流平缓,河底鹅卵石清晰可见,小鱼和蝌蚪往来翕动,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过去附近河面上没有桥,河中间有踏石,一块又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硕大石块,间隔不远栽在河水里,从这岸一直到河的另一岸,为往来行走的人提供可以踏踩的凭借。河水不是很深,有的人索性脱掉了鞋子,挽了裤脚过河,河水最深处也不过刚刚没到膝盖处。但有些时候,河水会变得凶险,不知深浅的过河人,淹死在河里的事情时有发生。
河畔柳树居多,姿态各异,极尽俯仰之姿。有的坚强不屈,昂扬蓝天;有的长发纷披,深情款款。有一棵老柳树,黑乎乎的树干,半是朽腐半是新生,每年春天都抽会出新绿,遮掩住半个河面,像千年树神守护着袁公河。苍老的树身向河面倾斜,长长的发丝垂下来,拂着水面,长年累月,在洗濯一头长发。柳梢划着河水,发出簌簌的响声,像古老的渔夫在唱沧浪之水的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袁公河全长62公里,流域面积544.06平方公里。《水经注·沭水》曰:“袁公水东出青山,遵坤维而注沭。”《重修莒志》云:“袁公水在县东北二十里,源出青山。西过影鸡山,至天井汪。转过城崖,绕仕阳而南,经招贤集东,再下为徐家滂,土沟水入焉。又再下岔河水入焉,合流于沭。”
袁公河源远流长,据说因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袁绍而得名。中国以人名命名的河流不是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北京的萧太后河,江苏苏州的胥江,河南的贾鲁河,再就是子牙河、袁公河、少陵河等。这些河流不仅见证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蕴含了当地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历史中的人物被百姓铭记于心,念念不忘,其德行像以其名命名的河流一样,涓涓不息,流淌到今。
东汉末年,外戚专政,军阀混战,各地割据。官为渤海太守的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军阀混战中,他先后占有了青、幽、翼、并四州之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拥有了很强大的兵力。汉运将尽之际,袁绍很想由自己统一中国,称帝天下,于是与曹操势力发生冲突,最后终于演变为一场大战,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时,袁绍兵多粮足,有大军十万,战马万匹;曹操则粮少兵寡,可以用来作战的,大约只有一两万人。但袁绍方面治军不严、用人不当、外宽而内忌,尽管有刘备那样的杰出人物依附于袁绍,仍不可避免其失败的命运。袁绍大败给了曹操,战后第二年,便忧愤而死。
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兵力的悬殊,还有诸多方面的因素。袁绍和曹操之战,与项羽和刘邦之争多少有点类似。袁绍和项羽的命运都是由强大转为弱小,最后被包围消灭。项羽自刎于乌江畔,而袁绍大约是病逝于袁公河附近。
曹操的《蒿里行》记述了当时军阀混战的事实,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当时人民生活的凄惨景象。“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其中的两句“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也正说明了当时袁绍军队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合作不够紧密,甚至在关键时刻互相残杀,这大大削弱了袁绍军队的战斗力。内部矛盾、战略失误、优柔寡断和缺乏决断力,这些都是导致袁绍失败的原因。
战争给人民带来无边的苦难。虽然与曹操相比,袁绍缺乏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但袁绍对待百姓却是宽厚仁爱,所以百姓爱戴他。《献帝春秋》记载:“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为了纪念袁绍,他死之后,把当地的河流取名为“袁公水”。袁公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使命,像袁绍的德政一样宽厚有仁爱之心,世世代代润泽着大河两岸的土地和人民。
战争的马蹄声从河畔经过,几多悲愤几多忧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来征战苦,生离与死别,纤纤玉手折杨柳,是惜别,是哀痛,亦是祈祷,一切尽在默默无言的伫立中。袁公河畔,杨柳依依,随着每年春天的到来,依旧袅袅娜娜,一遍遍返绿。
今年初春,我们经过袁公河,放眼宽阔的河域。只见河面上已架起了一座桥;河边柳树绿意乍现,柳条迎风摇曳,参差披拂;一片片的杨树林排列整齐,精神抖擞;河两岸麦田梳理得细致平坦,清新温润,如膏如沐,如诗如画。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和这里的一草一木,被袁公河水滋润得聪慧又水灵,丰沛而秀美。
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胜负成败转头空。袁公河,一条历史的河流,穿越两千年岁月,淙淙潺潺,流淌至今,见证了人间无数沧桑巨变。它以不变的流水,关照着万变的世间,让我们记住了一段历史,明白了一些道理,因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作者简介:刘彦菊,山东日照莒县人。日照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神州文学》《流派》《青春诗刊》《山东诗歌》《山东散文》《齐鲁文学》《日照日报》等。《母亲,麦子,夏天》获日照“青·春 诗见”诗歌大赛三等奖。
壹点号 刘彦菊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