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名城保定行
作者:邓建龙
保定是我华北行的第四站。保定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面积1.93万平方公里,人口914.4万,辖5区、15县,代管4个县级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地级市。
保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城已2300多年。自古为燕赵之地,为“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关中州”的通衢之地。北距北京140公里,与岳阳至长沙距离相同,历来为京都的南大门。
保定最早名清苑、保塞,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顺天路为保定路,取永保安定之意。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保定府。历史上曾两次成为河北省省会:民国三十五年(1946)六月四日,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保定;三十六年(1947)十一月十日,又迁回北平。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保定为省会;1958年5月,河北省省会迁往天津。
2021年5月19日上午11点半,我由正定县城乘大巴至保定汽车总站,旋又乘车至保定火车站。定好宾馆后,即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纪念馆参观。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下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军校之首。我有本《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书,曾根据此书学员名录撰写过《保定军校岳阳籍学生简述》一文,收录有25名岳阳各县籍学生名录,其中岳阳县3人、平江县9人、临湘县3人、湘阴县(含今汨罗市)9人、华容县1人,收编在我的第一本书《千年古城话岳阳》中。
军校纪念馆位于莲池区东风路585号,占地面积1500多亩,东西长两公里,南北长一公里。大门坐北朝南,为灰色古代衙门建筑,门楣上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八字。主要建筑有尚武堂、东西厢房、教室、宿舍及军校广场。尚武堂内有陈列展2个,一是“军校文物史展”,一是军校将军墙。
陈列馆照壁上书军校校训:“守信、守时、苦读、勤练、爱校、爱国”十二字。军校实际上分清朝与民国两个时期:前身是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创办的中国第一所陆军武备学堂。是为北洋军与新军培养初级军官的学校,先后共培养3000多军事人才。
1912年,民国政府陆军部在保定军官学堂原址开办陆军军官学校(即保定军校),开始向全国招生,至1923年停办,共办九期,培养了6000多名军事人才。
但展板上与宣传资料中介绍军校共培养了11000多名军事人才。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附表五中,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统计表是九期共6574人,即使加上清朝时武备学堂的3000多人,以最高数3900多人算,两者相加也仅10500人左右,不知11000多人,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将军墙刊录一百名军校毕业的著名将军生平事迹简介。据说军校的万名毕业生中先后有1500多人成为北洋政府与民国政府的将军,几乎是七名毕业生中就产生一位将军,因此学校被称为“将军的摇篮”。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如蒋介石、白崇禧、邓演达、叶挺、傅作义等。
由于当时的时代性,军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有的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有的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军政官员;有26名学生则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如金佛庄、叶挺、赵博生、董振堂等。
尽管这些学生毕业后所走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正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书中引言所说:“无论是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都有保定军校毕业生参与,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由于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最正规的军官学府,因此在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近代军事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毕业生中有400多人,任过黄埔军校教官,为黄埔军校的创建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
邓建龙,男,1949年生。巴陵老街坊,岳阳文史研究专家。中国现代史科学会理事、湖南中共党史学会会员。多年从事中华民国史、抗日战争史、中共党史军史、岳阳地方史志研究。著有《岳阳老街巷》《岳阳历史探微》《千年古城话岳阳》《旅行漫记》等书,主笔《中国共产党岳阳历史大事记》,编著《血火湘北——岳阳抗日战争历史图片集》《艰难的探索》《岳阳旧闻》等书,主编《岳阳市南区志》《岳阳楼区文史》《湖南技师学院校史》等书。
编辑:城南花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