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栏望史
编辑|凭栏望史
资料来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有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的三门峡大坝,一开始就是为了控制黄河的水流,减少下游洪水,同时提供电力和灌溉的目的而建造的。
但在其建成后,不仅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效果,反而引发无数争议,甚至有人说它的建造是弊大于利,还有人甚至要求将其炸掉。
那么,这样一个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工程,花费了许多人心血建造的大工程,好不容易建完了,为什么反而要将其炸掉?
为守护而生
曾经黄河川流不息,从古至今一直滋养着当地的人民,是一条有历史,有底蕴的生命之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但即使是这样一条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河,也会给当地的人民造成许多危害。
黄河从上游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导致河道堵塞,也造成了当地黄土的流失,到了河流的下游部分,两边的河道都变得非常宽,于是水流减缓,导致中游泥沙堆积,河床变高,容易造成洪水危害。
不仅如此,这条河还会有凌汛灾害,特别是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河流最容易形成凌汛,到时候就可能会造成洪水暴发,威胁到下流群众房屋等的安全。
黄河要是断流,还可能引起河道萎缩,导致大部分泥沙只能堵在一个地方,可能会阻碍汛期洪水下泄。
容易诱发更大的洪涝灾害,这样也会对沿岸的一些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生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以前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那时候没有大坝,更没有专门的防汛手段,每每到了汛期,黄河水泛滥成灾,黄河周边的沿岸地区都难以避免被黄河淹没。
最后总会造成许多庄稼、田地、房屋的损失,有时候躲避不及时还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造成危害。
所以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危害,国家派出专家对黄河水域进行勘探调研,最后根据黄河的具体情况以及地势设计出了三门峡大坝的雏形。
方案通过后,就开始往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无数人的努力才最终将这个三门峡大坝建造成功。
但它建造成功后,却在当地引起了争议,因为它在解决了部分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大坝隐患
当时这个大坝是国家派了苏联的专家,对黄河水域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勘探调研,在实际地形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这个大坝。
不但可以解决泥沙堆积堵塞问题,同时还能使用水力发电,但这样的设计却也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更大的隐患。
黄河附近沿岸的居民大多都是从小就在这里生活的,甚至祖祖辈辈都在这个地方,一旦要修建这个大坝,根据专家的设计,会淹没几百里的土地。
所以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方圆几百里左右的居民都得搬走,也就是他们都要被迫放弃自己生活了许多年甚至将近一辈子的家。
根据调研发现,这几百里的居民太多了,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方法,需要居民移居,先不看移居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损失。
光劝说这么大一批人搬离自己的家就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生活多年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搬走的。
国家要居民配合自己的政策,也不能强制这些人都搬走,总之这样做成不成功是一方面,最主要成本也太高了,不划算。
后来那些专家又琢磨出了一个新设计,将目光转向了邙山,但专家实际调查后的总结是,成本依然很高,依然不划算。
1954年,又有几位苏联专家对这个地方重新进行了勘探调研,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改完善,但不管怎么改都绕不开居民搬走,搬到哪个地方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三门峡大坝的设计中,专家没有完全了解清楚准确地形和当地泥沙堵塞的程度,没有考虑到上游泥沙会更多这一问题。
因此也就并没有想到要建设一个能够排掉上游泥沙的排沙洞,也就导致大坝建成后,从上游而来的泥沙越来越多,都被堆积在了大坝这个地方无法疏通,造成堵塞。
堵塞以后,当地的河床就被抬高了,一时间对附近部分地区造成了很大的洪水危害,危害到了部分居民的生命安全。
如果不好好解决这个泥沙堵塞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总有一天会淹没掉更多的地方,造成更大的损失。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才导致这个大坝有很多争议,也引起了当地部分居民的不满,有人还声称这个大坝“早就该炸掉”。
生活周刊,2004年3月26日,《三峡大坝存废之辩》
确实该“炸”
当时国家也一直派专业人员对大坝进行监测管理,当然也发现了这些隐患,所以也及时上报了相关部门,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检查了解,然后做出应对措施。
在1966年和1968年,那些专家先后派了两拨人来炸三门峡大坝,将三门峡大坝的底部,炸出了两个洞、四个管。
这样一来大坝底部空了,有空间了,就能容忍那些堆积在大坝底部的泥沙流走,解决泥沙堆积的问题。
但是专家显然高兴过早了,他们没想到那些泥沙确实从大坝底下通走了,却又像狗皮膏药一样黏在了下游部分,再次堆积到河流中。
后来,专家无奈之下,也为了彻底解决这个泥沙堆积问题,又在大坝底下炸了几个新洞。
中国青年网,2023年7月8日,《三门峡水利枢纽接力黄河汛前调水调沙》
一下子空间更大,大量堆积的泥沙瞬间涌出,没多久这些泥沙都被冲走了,当地的河床也因此下降,减少了洪水危害。
如今的三门峡大坝在一次次的改进中,变得越来越有利,当地还形成了风景区,吸引很多人前来游玩,观看壮观的大坝泄水,希望今后三门峡大坝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