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494 篇 原 创 主 文-
最近,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火了,超治愈的画面和故事,看得小编真想现在就飞去阿勒泰!
正如娟姨笔下所写的:“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山野的风。”
阿勒泰是梦亦是风,是虚幻美好的亦是自然真实的。
(《我的阿勒泰》剧照)
也许是它太遥远了,远到总是披着一层朦朦胧的面纱,远到让一切秘密还没来得及跨过高山、越过平原,就渐渐消失了踪影。
是的,在阿勒泰最冷的地方,就曾深藏着一个在上世纪上万人共同保守的秘密,它的名字叫可可托海三号矿坑。
壹、“金山”阿尔泰
阿勒泰,“离大海最远的地方”,远到往外再踏一步就是蒙古、俄罗斯或哈萨克斯坦。
而划分四国边疆的是一座从沙漠戈壁纵横2000公里,延伸至俄罗斯境内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山脉——“金山”阿尔泰。
(阿勒泰山川地理图,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在我国境内,阿尔泰山与天山、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共同构成了新疆“三山夹两盆” 的地貌格局。
当你将视线望向准噶尔盆地北部,你便看见了阿勒泰。
(新疆“三山夹两盆”,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来自大西洋、地中海等的北半球盛行西风裹挟着暖湿气流,从西南方向吹来,长驱直入准噶尔盆地,迎头撞上阿尔泰山脉,被迫顺着山脉的升高而抬升。
暖湿气流,在遇见高海拔的低气温后,或化为丰沛的雨水落下,或化为冰雪覆盖在高高的山顶。
于是每年夏天,阿尔泰山上的冰雪融水汇聚成流,从南麓的加勒格孜嘎峰奔涌而出,横跨整个阿勒泰地区,最后流出中国国境,注入了更遥远的北冰洋。
(十年前冬天,老迈狼自驾阿勒泰,恰逢一场大雪)
这就是阿勒泰的母亲河——额尔齐斯河,也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而阿尔泰山也以同样的方式,喂养了乌伦古河,滋润出天山北部的乌伦古湖。
(额尔齐斯河,摄影@读者·庞泳)
阿尔泰山带来了水、也带来了草原,让这片广袤荒凉的大地,即便在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仍水草丰茂、生机勃勃。
优越的自然条件,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吸引了哈萨克族等游牧民族的到来,成就了阿尔泰山脚下的大片牧场。
(阿勒泰的蓝天雪山、草原河流,摄影@VIP读者·卢比肯)
牧民们常说“白云跟着风走,我们跟着羊群走。”于是在阿勒泰地区,你能看见牧羊人们年复一年,遵循着大自然永恒的约定“四季转场,终年放牧”。
而在他们的冬季转场路上,几乎都会经过一个地方,那就是可可托海,这里温暖的山地草原为牛羊熬过漫长寒冷的冬季提供了重要保障。
(可可托海镇位于富蕴县北部,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但阿尔泰山造就的富足远不止此,这里还是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区。
据考证自汉朝开始,就有人在这里开凿金矿,到清朝时淘金人曾一度多达5万,当地也因此有了“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的说法。
(在可可托海发现的额尔齐斯石,全世界只有这一块,图源@CCYV-1《正大综艺》)
尤其是可可托海三号矿坑更是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但你大概不知道在1980年以前的中国地图上并没有三号矿坑的名字。
只有一个神秘的数字代号“111”,地质学家、矿工们来到这里,仿佛“人间消失”,即使离开也对这段工作经历闭口不谈,为什么?
贰、共和国脊梁
上世纪30年代,苏联地质学家在额尔齐斯河淤泥中发现了稀有金属元素,溯河而上发现了可可托海矿区,从此三号矿坑就走向了注定消亡的结局。
(可可托海,摄影@VIP读者·张翔)
1940年,大量苏联专家涌进可可托海这个偏僻的北疆小镇,竭尽全力开采矿石,再用货船经额尔齐斯河,运送到当时还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哈萨克斯坦。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不仅撤回了所有援华专家,还要求中国在1965年前偿还共计52.9亿人民币的债务,此时,唯有以蕴藏丰富的矿石抵债。
(冬日里雪落三号矿坑,图源@CCYV-1《正大综艺》)
为了早日偿还债务,可可托海人咬紧牙关,一日不停地在矿山埋头苦干。
要知道可可托海的冬季气温能低至零下四五十度,被称为“中国第二寒极”,开采施工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但新生的中国没有倒下,可可托海也没有倒下,三号矿更是肩负起双重历史使命,同时为中国秘密研发“两弹一星”提供原材料。
后来的“神州”系列飞船所使用的稀有金属原料,大部分也都来自这里,是真正的“英雄矿”。
终于在1964年,我国提前一年还清了债务,其中从三号矿开采出的矿石就占了总额的三分之一,并于同年成功爆破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邱小姐”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但随着开采规模不断扩大,电力严重短缺,于是国家决定修建一座水电站,而出于保密需要,把地址选在了地下136米处。
两千多人的建设大军“像蚂蚁啃骨头一样,靠人力一点点地把岩石挖掘出来。”,堪称“共和国水电史上的奇迹”。
(至今,在水轮机旁的水泥墙面上还留有当年建设者们写下的文字:“热烈祝贺今日发电 一九六七年二月五日十七点整 普通一兵贺电”。图源@共青团中央《可可托海的秘密》)
紧接着1967年,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破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
一次次的剧烈爆破和外扩,严重加速了三号矿坑的衰老,形成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深约200米、直径约250米的世界最大矿坑。
(三号矿坑,摄影@VIP读者·卢比肯)
1999年11月,三号矿坑终于完成使命,“大地之眼”重归平静,还曾一度被额尔齐斯河淹没,如同一面镶嵌在大地上的镜子。
当一波波旅行者被阿勒泰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所震撼、所触动时,那段不该被忘记的历史正深埋在地底中,随着阿勒泰发展的脉搏有力跳动。
(行走在三号矿坑一层层螺旋矿道上的牛羊群)
700多位建设者的忠骨埋葬在了可可托海,他们所代表的的可可托海精神永垂不朽。
三号矿坑也成为地质人的圣地,乃至共和国最坚实的脊梁,它守住了国与家,也守住了如此美丽的阿勒泰。
叁、心动阿勒泰
前几天晚上,在特大地磁暴的影响下,一场极光盛宴在阿勒泰如期而至。
小编守着中国国家地理的直播间,看见红紫色的极光,交相辉映、如梦如幻,真的美到想哭!
如果说电视剧的播出是幕后人员的“有意”为之,那极光盛宴便是宇宙对阿勒泰的“无意”垂青。
却都发生在了阿勒泰暑期旅游旺季前的5月下旬,此时的北疆冰雪慢慢消融,草原森林渐显绿意,一切都是那么的刚好。
(布尔津中哈边界大峡谷,摄影@读者·偶尔路过)
(袁健雄环中国时经过这里,摄影@VIP读者·卢比肯)
饰演张凤侠的演员马伊琍,在回忆拍摄过程时说“在阿勒泰的两个月像做了一场美梦”“希望大家可以远离喧嚣,去那边做一场梦。”
(马伊琍饰张凤侠)
梦里有“神的后花园”喀纳斯,你可以坐在岸边,任夏季湿润的风吹过脸颊,看熠熠生辉的阳光照射在清澈碧蓝的湖面上。
(喀纳斯,摄影师@宗刚(请横屏观看))
梦里有千沟万壑的五彩滩雅丹,你可以赶在日落时分前往,当余晖洒在丘陵时,记录下五彩滩的浪漫时刻。
(布尔津五彩滩,摄影@读者·庞泳)
梦里有“童话王国”禾木村,你可以走进图瓦人的小木屋,与热情好客、热爱音乐的图瓦人学几句民族歌曲,听听他们的民族故事。
(禾木村,图源@Veer图库)
梦里有“西北第一村”白哈巴,山上茂密挺拔的松树林延伸至村中,穿林而过的哈巴河蜿蜒灵秀,牧民打马而归、炊烟袅袅升起,聚成了最朴实的烟火气息。
(位于中国版图雄鸡尾羽的白哈巴村)
梦里有驼铃阵阵的可可托海,绿草如盖、壮美大气的可可苏里湿地和伊雷木湖,与传奇的三号矿坑一起成为可可托海最引以为傲的关键词。
(可可托海小镇秋色,摄影@读者·庞泳)
梦里有剧中男主角巴太,策马奔腾的那仁草原,这里夏季山花竞相绽放,那仁河宛如玉带般游龙其间,蓝天通透、白云朵朵、阳光洒落,只消一眼就醉了。
(《我的阿勒泰》剧照)
在梦里你还会看见阿尔泰半山腰上由西伯利亚红松、云杉、冷杉形成的“泰加林”景观(寒温带针叶林)。
会看见额尔齐斯河赐予阿勒泰水草丰美、面积广阔的草原,看见向西流淌的乌伦古河,是如何唤起沿途无限生机,最终注入了乌伦古湖。
(乌伦古湖,摄影@VIP读者·国门大叔)
会看见阿勒泰牧民们骑着马,赶着牛羊、驮着毡房,从春牧场向阿尔泰山北部进发,来到位于富蕴县城以外,110公里以外的萨依恒布拉克夏牧场……
(剧中说的彩虹布拉克就是萨依恒布拉克,关于村名还有个美丽的误会)
说实话,小编最近心里常常在想,要是阿勒泰没有那么远就好了啊,但写到这里又突然觉得,不,阿勒泰就应该是遥远的。
正是因为足够遥远,阿勒泰才如此纯真自然、可爱美丽,没有掺杂一丝杂质,又给足了世人想象空间。
(在阿勒泰偶遇骆驼与牛羊群(这么一对比骆驼真的好大啊...),摄影@VIP读者·卢比肯)
你不知道何时会遇见阿勒泰,但你知道它就在那,安静地等待朋友们的到来,它倾听、抚慰着内耗空虚的心灵,又送走喜悦、满足的脸庞。
剧中有句台词说“再颠簸的生活 也要闪亮地过呀”
所以今年夏天,我们一起闪亮地去阿勒泰吧!
(G219北疆段自驾线路图,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可可托海,这里有深情的牧羊人,更有共和国不屈的脊梁,太多的传奇往事,在这片土地上静静地等待每一个过往的人。
下一次去阿勒泰,别忘记到可可托海看三号矿坑呀!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
想了解更多自驾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自驾地理,对话框回复“入群”进入自驾交流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