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大桥湿地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放松、亲近自然的网红“打卡点”。林楚楚 摄
北溪桥。林楚楚 摄
“湖清,景美!”今年“五一”期间,参加饶平县环汤溪湖自行车骑行活动的骑友们在尽享骑行之乐的同时,也被水天一色、波光粼粼的碧道美景所吸引。而在更早些时候,潮州市、饶平县分别举办的半程马拉松赛,也选择了“依水而行”——围绕韩江、黄冈河设计路线,在赛事中展现碧道之美。
近年来,潮州围绕“金色韩江发展轴”的打造,以“水、产、城”共治理念,依托韩江、黄冈河、枫江等主要河道高质量建设碧道,沿线串联各类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点和重要城市功能区,形成“两廊、一带、多脉”的碧道总体特色布局,“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民生为本”的潮州碧道画卷跃然城中。
今年4月,广东省发布2024年第1号总河长令,在全省范围内动员部署打造绿美碧带、建设幸福河湖,升级打造集安澜健康水带、绿美景观林带、绿色交通带、文化休闲带、滨水经济带于一体的绿美碧带,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
碧道升级碧带,绿美更添成色。当前,潮州正聚焦范围更广、内涵更丰的碧带建设,以水产城共治理念,在保障水安全的基础上用好水资源,将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融入碧道,探索“碧道+”发展路径,推动碧道迭代升级,让碧带“带”动城市发展。
文:杨可 林楚楚 通讯员 翁玉
休闲之带 水城共融
漫步在潮州韩江碧道上,一边是波光粼粼的江面,一边是古韵浓厚的古城。放眼望去,处处是“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美景……
既是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也是城市与自然的融合。近年来,潮州市全力推进韩江“一江两岸四堤”碧道试点建设,统筹考虑韩江的防洪排水、供水保障、生态保护、景观休闲、文化传承等综合功能,总投资16.5亿元,建设了韩江两岸堤围综合整治等项目,在全省率先完成万里碧道试点建设。迄今已建成约40公里,建设7个滨水公园、亲水栈道5.75公里、步行绿道28公里,形成江河安澜的雨洪通道、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诗情画意的休闲文化廊道和水陆联动发展的滨水发展带。
金山大桥湿地公园是“一江两岸四堤”碧道的其中一个节点。穿越古城区,跨过金山大桥,便踏入了金山大桥湿地公园的怀抱。车辆可便捷地停放在意东堤下的公共停车区,随后步行至江堤,即可轻松抵达这座占地约450亩的公园入口。公园内滩地长1.2公里,与潮州古城区隔江相望,与韩江水域相互映衬。
金山大桥湿地公园不仅肩负着涵养韩江水资源的重任,更是市民和游客休闲放松、亲近自然的网红“打卡点”。这里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宛如城市中的一片绿色净土。笔者看到,经过改造提升后的金山大桥湿地公园,在绿化景观上实现显著提升,园内基础设施方面也进行了全面完善。园区内,新修的栈道、健康步道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此外,还增设了多个沿江观景平台,如韩水秋渡平台、江风亭、望江台、赏鹭台等,让游客不仅能尽情领略江景之美,还能在此露营、观鸟、赏花。
随着碧道建设的推进,宜居宜游的滨水空间逐渐成形,包括金山大桥湿地公园在内,意溪渡口公园、涸溪滨江公园等一批临江公园也相继建成开放,市民休闲放松有了更多新去处。
“如今这里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我们经常带着小孩子来这里散步。周围山水相依,美不胜收,每次来都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在此休闲的市民陈女士说。
这样的休闲空间,在韩江示范河湖上游段凤凰溪也有一处。立足良好的自然禀赋,潮安区归湖镇打造凤凰溪碧道,以碧道建设提升水生态环境,也为当地旅游注入活力。一到夏天,这里便吸引了众多周边游客前来游玩。
在潮安区龙湖镇龙湖古寨,碧水波光粼粼,岸边绿影婆娑,老屋、古树、拱桥相映成趣。然而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池塘淤塞严重,乱搭乱建随处可见。
针对这一情况,潮州市、潮安区水务部门通过实施推进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将龙湖古寨周边水系13口池塘进行清淤疏浚、整治连通。经过串联,如今这里已形成连片池湖,池塘也恢复了蓄水、防洪、生态、休闲等功能。此外,龙湖镇实施五支渠引水工程,将韩江水通过五支渠引入到池塘中,以此保持水体新鲜度。
“连片池湖、卵石步道和绿化花卉,还有几座古朴的拱桥点缀其间,让人感到无比舒适。”从上海来到潮州旅游的姜先生来到龙湖古寨的池塘边,沿着蜿蜒的万里碧道漫步,欣赏着四周的景色。
在饶平县,碧道建设不仅改善了水环境,还推动了周边环境的提升。
该县水务部门通过工程建设,对原黄冈河道内杂树、杂草等障碍物全面清理整治,并优化改造堤顶路,巩固黄冈河下游堤防的防洪减灾建设成果,保障黄冈河下游和中小河流防汛管护通道畅通,黄冈河下游堤防全面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经过系统综合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减少、杜绝周边涉水乱搭乱建、垃圾乱丢乱弃等现象,黄冈河下游岸边带生态修复功能逐步恢复,黄冈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趋好。”饶平县水务局河湖管理股股长李少锦说。
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饶平县还通过打造河滩公园、布置景观绿化设施,促进黄冈河下游和中小河流自然形态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黄冈河碧道城区段生态岸线占比达80%以上。
在水务部门的精心构建下,黄冈城区段周边的中山公园、滨河公园、上林荷花公园、凤江广场、上林健身公园、石壁山风景区和丁未革命纪念碑等景观节点被串联起来,黄冈河碧道游憩系统已逐步形成。
“水与城”的关系,也在碧道建设中得到呵护。李少锦告诉笔者,碧道沿线有部分道路曾是泥泞不堪的土路,为此,他们采取了“堤路结合”的方式,将原本仅有单车道的堤顶道路拓宽为四车道,如今这条道路已成为市民、游客爱逛的“网红路”。碧道建设还带动了周边原本荒废的田园和工业区的“蝶变”,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家融入生态休闲元素的教育研学基地。
目前,潮州已完成140公里碧道建设,形成独具潮州山水和文化特色的碧道群落,综合效益日益凸显。”笔者从潮州市水务局了解到,今年,潮州还将建设14公里碧道,遴选碧带试点项目,推动滨水环境治理再上新台阶,全力建设幸福河湖。
经济之带 碧波跃金
一到节假日,饶平县汤溪水库管理处主任刘剑强总得提前安排好人员,以应对如潮的人流。“汤溪水库太火了!”
“流量”并不突如其来。在刘剑强看来,其“拐点”在于汤溪水库碧道工程的完工——该工程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3.2公里碧道,沿水库建设了800多米长的滨水栈道并铺上彩色沥青,水库旁鸭仔山上新添三条登山道,除险加固主坝副坝也得到了美化。对于粤东最大水库、素有“潮州千岛湖”美称的汤溪水库来说,这条碧道宛若飘扬的彩色“围巾”,“颜值”十足。
紧抓碧道工程完工契机,饶平县于去年国庆长假期间在汤溪水库坝区举办为其三天的2023年“百千万工程”文旅嘉年华,在全天候开展文艺表演的同时,布设饶平文旅手绘长廊、非遗展示区、“汤溪八景”候选打卡点、趣味运动集市等。
据不完全统计,该活动吸引游客近3.2万人次,带动消费约180万元。“活动持续三天,三个停车场天天爆满。周边一位饮食店主告诉我,他店里仅10月份的营业额就已经超过了过去三年。”刘剑强说。
此番热闹,给汤溪水库带来了“长尾效应”。刘剑强说,水库旅游从去年10月一直“旺”到今年3月,总能看到很多从潮州市区、汕头、揭阳、梅州等地前来游玩的自驾车,时不时还有旅行团组织的一日游大巴。周边新开的饮食店多了起来,连附近浮山镇、浮滨镇的饮食生意也被带动了起来。今年春节期间,汤溪水库再次迎来客流量高峰。“管理处每天都安排40多人值班,人手足足比往年多了两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一湾碧水,带动河湖水域周边产业发展,是碧道升级、碧带建设的题中之义。汤溪水库旅游的火爆,正是其生动体现和印证。尽管目前其周边发展刚刚起步,但未来文旅产业之“热”趋势已显。
汤溪水库所在的汤溪镇也已窥见这一趋势。据介绍,近期,该镇计划将原有碧道再延伸1公里,碧道旁也将建设露营营地,未来还将引进运营商,投资建设乡村酒店、游客中心、游船码头、游客中心、儿童游客设施、水边美食街等,让“流量”变成“留量”,让“人气”转为“财气”。
围绕着汤溪水库及周边碧道,汤溪镇也已谋划“一圩一湖一环”总体发展布局,致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镇。具体而言,该镇将把汤溪水库作为创建核心区,以3A级景区建设标准为起点,配套游客集散中心、乡村酒店、游船码头、自驾车营地等旅游设施,发展游船观光、水上表演等体验活动。同时,以环汤溪湖11个村庄为建设区域,注重绿色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着力打造处处是景、处处异景的乡村新气象,增厚“绿旅”家底。
不只是汤溪,如今“绿色水经济”已在潮州各地多点开花。
韩江、黄冈河碧道成为优质赛道,半程马拉松、龙舟赛等赛事举办得红红火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湘桥区凤新街道高厝塘村,就以一池清水带活乡村旅游,打造了湿地公园、增设水上小火车等休闲项目,村集体收入从2017年60多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282万元。龙湖古寨环湖碧道建成后,为古寨注入活力,吸引更多游客来此深度品游,古寨每年增加游客约25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约750万元。
高质量碧道建设,还将为潮州带来更多发展“绿色水经济”的契机。目前潮州已向省里申报3个水文旅类项目作为水经济试点:改造提升韩江仙洲岛综合码头,打造一条内河游艇游轮精品路线;通过建设浮滨溪并堤工程,于凤凰山坪溪片区打造一条茶旅走廊;厦里美村加强育种科研,创建美丽渔场,发展水产养殖和水上文旅。
文化之带 古韵悠长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对于潮州来说,建设碧带就是在建设“文化之带”。
在潮州古城东南约3公里的韩江下游第一支流北溪入口处,北溪分洪桥闸经过重建,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并开放试通车。与过去常见的桥闸不同,北溪分洪桥闸没有桥上控制室,看起来无异于一座普通过路桥。桥闸右岸,省级保护文物潮州凤凰塔傲然屹立。
“以前的水利工程常被人戏称为‘黑土粗’,只注重实用功能,不注重‘颜值’。”潮州北溪桥闸管理处主任陈传昭说,建设桥闸是为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更好保障水安全,但与此同时,它也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而北溪桥闸就建在凤凰塔旁,更应考虑与其景观相协调的问题。
为此,管理处在重建北溪桥闸时,改变了以往传统水闸设计模式,首创采用液压式启闭,将启闭设备“藏”在了水下;同时,将以往建在桥上的控制室“搬”到十几米外的管理处,新建调度中心实现远程控制。在外观设计上,则采用了花岗岩围栏,既坚固耐用,又富有“潮”味。
“我们希望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兼顾‘水与城’的协调发展,不忘保护文化遗产。”陈传昭说。
正如陈传昭所说,潮州人的精细品质与刻在骨子里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在此次桥闸设计、施工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施工过程中的一次偶然事件,正见证了这一点——2023年5月7日,工程施工人员在右岸桥台基坑开挖放坡过程中,发现位于边坡深处有一规则条状碑刻。北溪桥闸管理处果断暂停作业,在判断其具有文物属性后快速上报潮州市文物保护主管部门。在文保专家的指导和要求下,管理处又把碑刻安全地挪转到涸溪社区门禁闸机内。经考析,该碑刻为《右司马螺川郭公生祠记》,是潮州2023年考古的重大发现。
此次重建,管理处还在桥闸旁新添了一座具有浓郁潮州建筑风格特色的红色风雨廊桥,将水利工程与其蕴含的水文化元素有机融合,致力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品位。
步入廊桥内部,可见部分横梁的剖面上彩绘有花鸟图卷,立面横梁上则有书法、人物画彩绘。“北宋哲宗年间,澄海盐官李前率民开凿南溪运河十五里,历时14年,连通韩江下游东溪和北溪……”抬眼细看,原来彩绘上画的是《李前开凿南溪运河》的故事。
在陈传昭看来,潮州有着独特的治水文化,以横梁彩绘的形式将“风雨廊桥”变成“展览馆”,就是在向来此游览的市民游客讲好潮州治水故事,传承、弘扬潮州治水文化。目前,该廊桥仍在进行彩绘部分的施工,“明朝杨琠、清朝方耀治水和韩愈走马牵山、丁允元筹建湘子桥、郭子章建塔的故事,都会以人物画的形式在这里展示。”
陈传昭透露,风雨廊桥建成后,将把韩江两岸碧道以及东厢堤栈道、凤凰塔景区、码头公园等景点连接起来,形成“山水塔桥”相互映衬的景观格局。重建工程也将配套建设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小公园,为市民游客增添一处亲水休憩好去处。
这正是潮州充分利用韩江两岸山清水秀、文物景点众多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具有“潮州特色”碧道的生动实践。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潮州以水为纽带,将碧道建设与广济桥等多个国家级、省级文物景点有机结合起来,以“一江两岸四堤”碧道建设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为典雅美丽的“山水宋城”增添生态底色、景观亮色。这条碧道,不仅串起沿江一大批潮州文物古迹,也汇聚了众多红色景点。对此,潮州首创“水利+红色文化”融合模式,打造潮州红色文化长廊。
步入潮州古城上水门,潮州交通旅社——中央秘密交通线中转站展馆映入眼帘。这里的原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开辟的从上海—香港—汕头—潮州(潮安)—大埔—青溪—永定,进入瑞金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潮州段的地下交通旅店。今年1月11日,该展馆正式开馆,在为潮州再添红色名片的同时,也成为韩江碧道上的“红色驿站”。
诸多“左联”之旅节点公园,也在韩江碧道上串珠成链。
位于潮安区江东镇的红棉公园,就是纪念从韩江流域走出去的22位南粤“左联”文学青年,是宣扬韩江“左联”红色文化的总站。在潮安区归湖镇、南粤“左联”文学青年戴平万故居附近的溪口古渡,则结合了“左联”+“韩江”两个文化因素进行打造,溯源了戴平万从韩江走向上海的足迹。赐茶公园位于南粤“左联”文学青年陈波儿的故居附近,是纪念这位潮州籍“左联”文学青年以及生于潮州庵埠的华侨烈士许甦魂的主题公园,记录着陈波儿从电影明星到新中国电影事业奠基人的成长历程,以及洪灵菲、戴平万、陈波儿等南粤“左联”文学青年在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许甦魂烈士的故事。
此外,潮州还致力挖掘、传承和弘扬先进水文化,在潮安区龙湖镇建设龙湖古码头水利公园,这是国内首个以韩江水利史、水运史为展示主题的堤岸公园,是讲述韩江水历史、弘扬韩江水文化的总站。在这里,韩江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精彩瞬间第一次跳出史书方志和学术著作,以生动的图文形式展示在公众面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