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南堡村
作者:贾平京
南堡村,是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一个村,辖南堡、田村、吉家河、寺城子、东窑子五个自然村,是渭华起义纪念馆所在地。之所以称红色村,不仅因为它曾是中共华县县委和西北工农革命军司令部住地,重要的是南堡村在渭华起义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一、紧急情况下,中共华县县委迁移该村
1927年7月中共华县县委成立后,县委机关就设在南堡村境内的高塘高小。在此中共华县县委发展党团组织,壮大革命力量,组织领导群众抗粮、抗捐、抗税、抗税、抗一切摊派,与地方发动统治作斗争,秘密恢复农民协会,夺取枪支弹药,武装自己,杀戮反动派。建立了4个区委,党员增加到500人,群众斗争日渐高涨,形成燎原之势。
1928年2月29日,渭南“宣化事件”(史称“二二九”事件)被国民党省政府主席宋哲元污蔑为“实属反革命之行动”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下令对“渭河南北各学校一律停办,切实改组”渭华地区反动当局积极响应,纠合土豪劣绅四处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3月8日晚,反动军警包围了我党掌握的高塘民团,收缴了部分武器,又包抄谷堆小学和高塘高小,逮捕了高塘高小校长李维俊及两校教员陈嘉惠、翟文凤、吉维庚、马步益、杜芳亭、李荫霄及学生李大成等十余人,学校被查封后(见1988年5月渭华起义旧址文管所出版的《渭华起义》p23),县委机关就近秘密转移到吉家河村钟师统家(见1985年11月陕西党史专题资料集(四)渭华起义p306),后转移到三教堂。在此前后,中共华县县委还在钟师统家秘密设立接转省派党员干部去许权中旅的“中转站”和营救被捕同志“临时指挥部”
二、及时报告敌情,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灾难
1928年6月10日,西北工农革命军司令部在毫无察觉情况下,派第二、第三大队外出执行任务,可就在当天田金凯骑兵师,从华县经瓜坡、太平寺,直驱高塘镇,对司令部进行突袭,妄图一举捣毁西北工农革命军司令部。这个时候,南堡村在村外负责巡查、插旗、击鼓、设疑兵人员突然发现大批敌军逼近骆驼渠顶,巡查人员立即操小路直奔司令部报告(见2002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体育教育的开拓者钟师统》p10),司令部即派第五中队长周益山率部及第二大队留守人员阻击敌人,随后张汉泉率司令部赤卫队增援,战斗非常激烈,张汉泉受伤后,参谋长王泰吉指挥战斗,将敌人压制于骆驼渠下,幸好此时高克林、谢子长、武培谟率领第二、第三大队外出执行任务归来,从敌人背部发起攻击,敌人以为中了埋伏,惊慌失措地仓惶溃逃。最后取得了胜利。
三、为起义初期土地改革,提出了南堡村实施方案
西北工农革命军成立后,县委把吉家河村作为组织群众,反对苛捐杂税、清算土豪劣绅账目的重点村之一[见1985年11月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写的《陕西党史专题资料集(四)渭华起义》p298]。为了推动群众运动高潮的到来,军委将刚入伍的钟师统派回村工作,钟师统回村后成立了吉家河村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担任主席和队长。在推进土地改革中,吉家河村率先提出“平均地权”土地分配方案,得到中共高塘区委的肯定,并在全区推广。遗憾的是方案还未实施,敌人的第三次全面“围剿”开始了。
四、为革命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渭华起义失败后,钟师统等为了安全转移群众,和部队失去联系,落在敌后分散转移。在敌后斗争中,寺城子村苏维埃主席郭映升,1928年6月在睡佛寺被敌人杀害。吉家河村郭多娃,8月在华县(今华州区)马王庙被敌杀害。钟师统家被清乡团敲诈去了当年新粮和全部陈粮,变卖了二亩水浇田。众乡亲遭到清乡团的敲诈勒索,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血沃黄土肥劲草,革命精神代代传。今天的南堡村,在革命传统的滋养下,南堡村党支部带领广大群众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硬化通村路和生产路,全长12.31千米,新修排水渠全长6.83千米,实施村庄美化工程,绿化率达60%以上,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围绕红色旅游建起“农家乐”餐饮服务业,建起了初心馆。积极引导群众种植粮食作物,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250吨。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等途径增加收入,2023年实现人均收入1.9万元。经过多年连续努力,全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美好家园建设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阔。
2024年3月7日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贾平京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