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薛昊悦 通讯员 刘瑞华 赵晨旭
5月23日,国内30余家媒体、40余名媒体总编辑、记者们走进潍坊临朐,对临朐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采访调研。采访团一行先后来到临朐国际会展中心实地采访系统门窗常年馆和临朐之窗;随后沿齐鲁天路参观了临朐1号大道沿途风光,实地领略潍坊临朐壮美辽阔的自然风情及乡村文化振兴带来的秀美景色。
一个隐藏在潍坊南部的沂蒙革命老区,缘何吸引众多知名媒体云集于此?
奋进中的临朐,仿佛是一片充满澎湃动能的新蓝海,迸发着乘势而上的无限潜能。又如同一匹“黑马”,屡屡在县域竞争中闯入大众的视野。近日,在山东省公布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中,临朐榜上有名,潍坊市仅2席。
今天的临朐,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心齐、气顺、劲足,蓄势待发。
工业产业澎湃:创新引领发展新动能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记者团一行在采访过程中,一路走一路看,纷纷表示临朐潜力巨大、看点十足。
下雨天自动关闭的窗户、自动感应的智能新风窗、一体化电动平移窗……在临朐国际会展中心系统门窗常年馆现场,各个展位风格迥异,如同门窗界的“炫技场”,引得记者团纷纷驻足。
作为全面构建“优势产业+会展平台”的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临朐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0.2万平方米,聚集了120余家相关企业。同时,这里也是中国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在临朐,品牌已不局限于产品,铝型材产业也以品牌来“提质”、用标准谋跨越,先后参与起草或负责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1项,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件、山东优质品牌22个,成功承办国家铝型材行业标准化会议,提升了行业“话语权”。
高端铝型材、新材料、高端食品、装备制造、绿色建材……近年来,临朐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以五大产业园区为经济发展主阵地,突出招大引强和育大培强并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产业强促县域强。
创新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因,“将1米宽的市场做到100米深”靠的是科技创新。日前,位于城关街道的华特磁电LHGC-6000型立环高梯度磁选机被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认定为“世界上转环直径最大(6000mm)的立环高梯度磁选机”,获2023年重型机械世界之最科技创新成果认定。
在拼经济的大潮中,产业是“舟”,创新是“楫”。今年以来,临朐县大力实施“1236”主体企业培育工程,全力推进“百企扩能”行动,预计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以上。开展“遍访企业”“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12.9亿元,输送用工1.1万人,“地产互采”规模突破30亿元,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力农业挖潜:打造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富民产业,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尔滨的蔓越莓、四川的鱼子酱、甘肃的南美对虾……年初,一场“全国农业大摸底”让临朐鹅肥肝火爆出圈。在临朐之窗,鹅肥肝产业引起了记者团的极大兴趣。透过这枚小小鹅肥肝,得以窥见临朐立足特色产业抓住国内外机遇,逐步实现产业转型与发展的缩影。
“小鹅肝”托起了“大产业”,“小县城”联动起了“大市场”。现如今,临朐已经是全国最大的朗德鹅养殖基地,全县存栏朗德鹅100万余只,年出栏近500万只,年产鹅肥肝约5000吨,占全国产量的70%,居全国首位,亚洲第一。
如果说鹅肥肝是临朐的特色产业,那么“首朐一指”的大樱桃就是临朐的当家产业。
眼下,正是临朐大樱桃上市的产销旺季,每一口空气似乎都散发着香甜的味道。40年前,这枚小红果在临朐生根展叶、开花结果;40年后,这里已是种植总面积15万亩,年产樱桃10万吨的“中国大棚樱桃第一县”,是全国四大樱桃集中种植区之一。
从鹅肝、板栗、山楂、山柿再到大樱桃,临朐农业可谓百花齐放。今年以来,临朐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双百双千”工程要求,围绕拓展创新“三个模式”,以片区化发展为抓手,以融合化发展为路径,着力破解山区乡村振兴中要素散、布局乱、规模小、村庄空等问题,奋力打造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目前,全县已发展果品45万亩、中药材14.7万亩,是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培育区域公共品牌、特色品类品牌、著名企业品牌矩阵,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达到9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9家,寺头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生态绿色跃动: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天地
今年,“齐鲁天路”的打造可谓让潍坊火爆出圈。“齐鲁天路”是由潍坊南部山区旅游路串联而形成的一条自驾游线路,是“安丘天路”“临朐天路”和“青州天路”的总称。“齐鲁天路”全长687公里,其路径曲折蜿蜒,如蛟龙盘踞在潍坊大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长卷。
来临朐,必然要来“齐鲁天路”临朐段打卡。记者团驶入天路后,沿途一路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景色秀美。漫山林木郁郁青青,不时有受惊野鸡从树丛中掠过,行驶至临朐淹子岭房车露营公园。
很难想象,如今的“齐鲁最美田园”淹子岭村,曾几何时偏僻闭塞,五道山梁夹着三条深沟,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且以山岭薄地居多,村民收入地里来地里去,靠天吃饭,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淹子岭变成了“空心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待字闺中的山旮旯村,如何成为了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守着青山绿水,惯于土里刨食的农民,又是如何端上了“旅游碗”,吃上了“生态饭”?
随着天路的打通,淹子岭村之变由此开始。一波波的游客纷至沓来,慕名来淘“山货”的游客大有人在,村里陆续建起了小米、蜜桃等特产门店,蜜桃等旅游附加产品让村集体收入“水涨船高”。“去年一年旅游业就为村里带来收入40万元。”村民王国勤笑着说。
淹子岭的变化是临朐拓宽“两山”通道,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一个生动实践。依托殷实“家底”,临朐秉持“打生态牌、念山水经、唱文化戏、走特色路”理念,打破“点性”思维,在全域旅游版图上“排兵布阵”,全面打响“灵气所钟,山水临朐”品牌。针对景点散落于阡陌之间的特点,打出“捆绑开发、提升级别、优化组合、统一包装”组合拳的同时,从各景点强基内功切入,在“处处是风景,村村有看点”上下功夫,变游客走马观花的“快”旅游,为亲近自然的“慢”体验。
于是,“挥毫泼墨”山水间,美丽风景入画来。通过推动沂山换挡提速,深化老龙湾、石门坊等景区综合开发等措施,实现县内干线公路至主要旅游区、重点旅游镇、旅游乡村交通连接全覆盖,全县重点旅游景区和50多个乡村旅游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点上有特色、线上有示范、面上成规模”的“齐鲁乡村风情画”。
乘着“齐鲁天路”发展的东风,如今的临朐发展更有活力、生态更有魅力。在这里,农文旅融合交汇,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成为可以惬意享受的体验,满足了人们更高品质的生活追求;在这里,农文旅的叠加效应,作为经济转型的新动能,让临朐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自信满满、越走越宽广……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