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石日报】
华新历史风貌区。(何戈 石勇 摄)
走在黄石市中心的黄石大道上,很难不被几座高大的圆柱形建筑吸引,那是华新水泥厂留下的工业遗址。
1907年起,这里就是水泥厂,它托起城市发展的重工业基础,更承载着我国水泥工业从萌芽、发展到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现在,这里是历史风貌区,有着我国现存生产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水泥工业遗存,成为黄石独有的工业文化标签和旅游品牌。
这里,如同时空隧道,可回到过去,又通向未来,是黄石绿色转型的缩影。
5月22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华新历史风貌区(黄石中央文化区),探访它辉煌的历史,领略其蝶变后的时代风华。
见证我国水泥工业百年辉煌
从黄石大道进入华新1907文化公园,工业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华新历史风貌区的核心区,占地174亩,有36处文物建筑。
高大的圆柱形水泥仓,架在半空中的3条百余米长的湿法回转窑,墙面泛黄的厂房,锈迹斑驳的铁轨和火车头……这里保留着华新水泥厂原有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展示着其百年辉煌历史——
1907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华新水泥厂的前身湖北水泥厂,是近代中国开办最早的水泥厂之一。
1947年,华新水泥厂从美国进口2条大型水泥湿法旋窑全套设备,并于1948年投产,因其先进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强大的生产规模能力,被誉为“远东第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人民大会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三峡大坝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都选用了华新水泥。
最值得骄傲的是,1975年,华新水泥自己建造了第三条水泥湿法回转窑“3号窑”,命名为“华新型窑”,在全国推广建设,并远销海外,是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史的重要实证。
直到2007年,因城市建设需要,华新水泥厂搬迁,这个百年老厂关停了最后一组水泥生产线。华新水泥厂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如今,几经修缮的华新水泥厂旧址,变身为华新历史风貌区,集文博、文创、文商于一体。
园区投资运营方黄石城发集团相关负责人黄菁介绍,目前,该区总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划分为文博区、文创区和文商区。保留建筑规模约107.49万平方米,有84处文物单元,7.39万平方米设施,遗存设备332台套,非标件535件。
老厂房与新文化交相辉映
在华新1907文化公园,仍能看到制造水泥的全套工艺、设备、流程。
粗磨车间、细磨车间、包装车间等厂房,变身为博物馆,保留着原有的设备;目前世界罕见的1、2号湿法回转窑及我国自主研发的3号湿法回转窑等室外大型设备设施原封不动留在原地。“当年停掉最后一条生产线时,所有设备都可正常运转,顺着走一圈,便能知道当年制造水泥的全过程。” 黄菁说。
进入细磨车间博物馆,30多米高的厂房里,布满顶天立地的大型设备,犹如置身“钢铁丛林”,其呈现的工业美学令人震撼。车间墙壁上带有年代感的巨幅标语,又让人仿佛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
“我们在这里办过演唱会,自带混响效果。这里也很出片,不论什么年龄的游客都喜欢在这里拍照。”黄菁说,园区里这样的地方还很多,很适合拍照。
据介绍,2021年,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到此参观后,曾说:“城市的文化传承来自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感情和记忆。黄石的工业遗产到了非常关键的合理利用阶段,要找到最合理利用的方向,要让它们能够活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当中,能够给市民和游客带来深刻的印象,来了之后流连忘返,走了之后念念不忘。”
如何让工业遗址活在社会生活中?
将水泥厂原来的厂房、办公楼等打造成各种业态,以各种文化活动吸引人群。
狭长的新装车站台变为艺术长廊。定期引入不同的展览,有的是全国首展,有的仅在黄石能看到。
矿渣库变身为综合展厅,用于举办各类展览、论坛、分享会等活动。黄菁介绍,目前引入了“遇见博物馆”系列光影艺术展,已展出的“遇见敦煌”“遇见古蜀”非常受欢迎,不同主题让人常来常新。
老装车站台则成为一个小剧场,脱口秀、话剧等在这里不定期上演。
面积小一点的维修班、销售科等,则成为了书店、咖啡馆等。
就连园区内的草坪也被打造成了露营基地,吸引年轻人在这里露营、唱歌,搅活“夜经济”。
据统计,华新1907文化公园自2022年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
历史文化在生活中历久弥新
华新水泥厂这个工业遗址的变化仍未停歇。一个业态更丰富、更具国际范、更有活力的历史风貌区,正款款走来。
“我们已请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来做设计!在保护和展现建筑原始面貌的同时,把这里打造成一个酒店。”黄菁指着包装车间旁边的六座圆柱形建筑兴奋地说。
安藤忠雄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以清水混凝土建筑而著名,善于利用光影,在全球打造过多座地标性建筑,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这里过去是水泥储仓,和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非常契合。我们希望通过大师的设计,留下一个地标建筑,吸引建筑爱好者和酒店爱好者。”黄菁说。
正在施工的联合储库厂房,将成为VR元宇宙体验馆。在这个老厂房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黄石工业文化,并通过虚拟游戏等,穿梭于历史和未来。
更多的区域正在建设中。
占地211.7亩的文创区包括东门广场及五羊巷片区,定位于聚集先锋文化的文创产业园区。
正在打围建设的五羊巷曾是华新水泥厂的职工生活区,还保留着礼堂、剧院、浴室等48处文物建筑。这些建筑修旧如旧后,将成为湖北美术学院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将来,湖北美院将有部分学生在这个工业历史旧址上课。
“工业遗址会为学生带来创作灵感,而学生也会为工业遗址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增加园区的文化艺术氛围。” 黄菁介绍。
面积约152.7亩的文商片区已完成施工,这个开放式商业街区,将引进万达影院、婚纱摄影拍摄基地、餐饮、书吧等项目。“希望打造成为潮流商业圈,可以吸引更多本地人常来。” 黄菁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历史街区真正融入百姓的生活,这样才能将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特意搬到文化公园里的一巢书屋老板李杨说:“华新水泥厂的变化,正是黄石从工业城市逐步转型为绿色城市的缩影,聚集而来的文化艺术、人群、业态,更让我在这里看到了黄石的未来。这些都深深吸引了我,我也想通过这家城市书店为传承文脉出一份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通讯员 牛振英 代清漪)( 来源: 湖北日报)
本文来自【黄石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