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村隐于荆山南麓、沮水之滨。驾车沿着乡路来到湖北省远安县,经过山路十八弯后,便到达了这个秀美古村落。
翘角飞檐、土墙青瓦,曲径通幽处,20余座被保留下来的明清时期四合院式老房子侧立于古朴的石板路旁,与周围的银杏、楠木等古树相映成趣。
“7年前,年轻人都出去务工了,这些房子很长时间都没人住。后来村里发展旅游,将闲置的房屋从村民手中租过来开发成民宿度假区,取名‘拈花谷’。”龙凤村党支部书记薛明华一边走一边讲述这些老房子的前世今生,“改造的时候就一个原则:修旧如旧,不能破坏老屋原本的结构和风貌,要的就是古色古香”。
凤栖梧、如梦令、永遇乐……如今,每个院落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进入房间,推窗见绿、抬头见山,扑面而来的山风中混合着花草的清香,足以让人暂忘世间烦忧。
虽不是假期,来龙凤村的游客依然不少。“沿着这条路直走左转,开车十几分钟就到龙隐谷景区了。”民宿门口,工作人员正在给3名外地游客介绍附近的好去处。
“这几位河南来的客人今天刚办理了续住,他们说,这里安静,空气好,是个休闲放松的好地方。”民宿经营者李绍平来这里经营民宿已有近2年,他招呼客人的同时还忙着回复网友的咨询。
“除了工作日,其余时间都得提前一周才能预订到房间,现在的20间房已经不够用了。”李绍平说,为了提高接待能力,民宿的二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庞凤琴,拈花谷的原居民,也是“庞氏农家菜”的主理人。2018年初,她从江苏辞职返乡创业,投入十几万元将自家小院改造成了农家乐,在山水田园间谋生计、享生活。“如今,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高峰期的时候,一天就能进账2000多元。”
庞凤琴的小院在村里还有另一重“身份”——同商共议院。
院墙上一张“同议公禁”石碑的拓印本上写着:若成材之木,妄行斩伐,殊属不情,当从公论,罚钱一千。“这是200多年前先辈立下的碑文,告诫村民要保护环境、禁止砍伐。”薛明华说,得益于这条村规民约,村里留存有近30棵千年古树,同商共议的传统也被传承下来,大事小情都商量着办。
沿龙凤村的石板小路拾级而上,梯田上连片的桃林映入眼帘,红彤彤的桃子缀满枝头。“村里耕地少,产业不发达,用好生态资源就是最大的出路。”薛明华说。
这几年,村里发展蜜蜂养殖、牛羊养殖,种植蟠桃、核桃等经济类作物,依托拈花谷的客流实现自产自销。如今,全村发展起水果基地2000余亩、中药材500余亩、农家乐35家,村集体年收入45万元,村民每年每户增收2万多元。
“旅游这条路子算是走对了。”如今,龙凤村已是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拈花谷旅游区更是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指着山头不远处的沥青路,薛明华说,龙凤村通往宜昌百里荒高山草原旅游区的石百路已经建成通车了,这条旅游公路串起了高山草原与传统村落,以后,游客来村里就更方便了。
崎岖山路成大道,传统民居添诗意……龙凤村这个承载着诗意与乡愁的传统古村落,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董庆森 来源:经济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