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雄站,成昆线上一座重要的车站,现为5619/20次和5633/4次列车的始发终到站。接上一篇,2023年10月3日,我乘坐5619次列车来到了普雄,度过了一宿。次日清晨,东方鱼肚发白,我继续乘坐成昆线小票车的下半程,前往四季如春的西昌。
每天两对车的普雄站
普雄站位于小山坡上,没有站前广场,门面非常小,富有民族色彩的米黄色外墙以及汉字、彝字组成的“普雄站”相当显眼,进站口旁边还有一家铁皮搭建的小卖部,一辆辆电动三轮车搭载着背箩筐的彝族同胞前来赶火车,周围是陌生的语言,这就是普雄站的清晨。
十余年前,一些朋友曾反映普雄站“脏乱差”。如今,我并没有见到这样的情景,普雄站干净整洁,部分墙壁画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宣传画,无人检票也在这座小站中应用。
在普雄站乘车的旅客,除了当地彝族同胞,还有少数如我这般专程体验小票车的外来客。一位兴致勃勃的大妈带着儿子来体验5633次列车,用手机记录这座充满民族风情的小车站。
随着峨广线(成昆复线)的开通,昔日经由成昆线的长途普速车早已改道,如今的普雄站只剩下5619/20次和5633/4次两对列车。走进站台,我已经感受不到11年前那种“菜市场”般的热闹。
熟悉的SS3机车,熟悉的车厢与乘务组,昨天我乘坐这趟车来到普雄,今天我继续乘坐它前往西昌,只有车次变了。早在好几年前,5619/20次和5633/4次列车的始发终到站在西昌南站,前些年才调整至普雄。
大凉山的“火车公交”
8点整,随着洪亮的鸣笛声响起,5633次缓缓驶出普雄站。一路上,机车鸣笛声不断,如雄鸡的啼晓在小镇、田野和山林间回荡。
8分钟后,列车经停第一站——上普雄站。当地的百姓早已在站台等候,他们将乘坐这趟列车前往西昌。
列车驶出上普雄站,经过上普雄大桥。这是一座有9孔的悬砌拱桥,全长176.74米,采纳悬砌法施工,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桥下的小河是牛日河的一条支流。
山谷大雾弥漫,小河蜿蜒其中,机车的鸣笛声在山谷间回荡。
尔赛河站位于山谷之间,当地的山民带着自己的农作物,从这里乘坐火车进城。
列车从峡谷到原野,尽管阴天,高原气候寒冷,但风景宜人。
列车经停尼波站,上车的人越来越多,这让我想起了2012年6月份在普雄站看到的情景。周围风景看似丘陵,实际上这里的海拔已经2144米了。
列车离开尼波站,下一站是乐武。当列车通过长620米的依姆见姑隧道后,映入眼帘的是成昆铁路著名展线之一的“乐武展线”,能眺望到位于展线中层的乐武站。
紧接着,列车通过了牛日河12号桥,驶入了长2442米的乐武一号隧道,在隧道中绕上展线中层,再穿过乐武二号隧道驶入乐武站。
据前一天乘坐5633次的车迷朋友反映,乐武站客流汹涌,堪比春运。然而我乘车当日所见,当地客流并没有那么夸张,或许是我在2号车厢,当地旅客都往后面车厢挤去了;也或许是昨天出行的当地人还没回来。5633次公益小票车实实在在惠及当地群众,给大家多年来的出行带来便利。
列车出站后,远眺乐武展线下层的依姆见姑隧道口和依姆见姑棚洞,接着通过了乐武三号隧道、有格依达二号桥、乐武四号隧道、有格依达三号桥,继续往展线上层行驶。
列车驶出有格依达隧道,进入乐武展线上层,远眺可见刚才通过的有格依达二号桥。
列车通过了解放一号、二号隧道。此时,我远眺窗外的乐武展线和乐武站,不禁回想起2012年乘坐K118次列车路过这里的糟糕体验,果然只有在非空小票车才能慢慢地、好好地欣赏展线风光。
沙马拉达,最长,最高
列车通过了解放三、四、五号隧道和高峰一号隧道,爬上了沙马拉达垭口北坡,驶入红峰站。这里是成昆线最高的车站,海拔2282米,相比我之前去过的西宁,这点高度不算什么,根本感觉不到高原反应。
也许是红峰地处偏僻,上车的人并不多。车上,我和一位懂汉语的山民交谈得知,窗外云烟缭绕的景色在当地人眼中再平凡不过,他们所向往的地方,则是阳光明媚、四季如春的西昌。
远眺红峰站昆明方向的隧道是高峰二号、三号隧道。
列车缓缓驶出红峰站,穿过隧道,第13次跨越牛日河,驶入沙马拉达隧道。
“沙马拉达”在彝语中意为“开满杜鹃花的山谷”。该隧道原名沙木拉达隧道、沙木拉打隧道、东方红隧道,至今仍能在隧道顶端看到“东方红”三字。沙马拉达隧道全长6383米,为成昆线第一长隧道,尤其是进入隧道后540米处的变坡点为全线海拔最高点,它是成昆线为穿越大雪山支脉小相岭的瓦吉木梁子而修建。1959年3月开工建设,1966年11竣工,由于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严重涌水,导致隧道的平行导洞、辅助坑道、主洞均发生过严重塌方,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时光荏苒,60余载过去,尽管隧道口的字早已斑驳不清,但这正是当年铁道兵修建成昆线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成昆精神将永远留存于人民心中。
沙马拉达隧道下穿小相岭,列车搭载我们从大渡河流域进入了雅砻江流域。出隧道后,列车缓缓驶入了沙马拉达站,该站海拔2244米,几乎建在桥上,为成昆线海拔第二高车站。
沙马拉达站自然条件艰苦,一年四季时常刮大风,有人称其“风之站”。随着国家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程,如今对面的山村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公路修进了大山,车站也新修了一座雨棚。
尽管山里的公路连通周边村落,但当地人仍以火车出行为主。
韩都路——两河口展线
列车驶出沙马拉达站,穿过前进隧道群、永红隧道群进入“韩都路——两河口展线”,沿瓦吉木梁子的南坡下山,由此开始,线路海拔逐渐下降。透过窗外,不久便看到展线的下层和永红六号隧道口。
驶入瓦祖站前永红六号隧道口,还能看到刚才经过的韩都路展线上层线路,在车上拍摄此景时间很短,也只有在即将进站的小票车上才能拍好。
永红六号隧道长426米,与瓦祖站连在一起,为双线车站隧道。因此列车停靠此站时,有一半停在隧道内。
瓦祖站另一端是永红七号隧道,长1063米。无论是隧道名字,以及隧道上的“毛主席万岁”几个大字,都富有浓烈的年代感,能感受到当年修建成昆线时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列车穿过新建隧道群(新建一至五号隧道),进入了两河口展线,该展线在两河口镇呈现大大的S型,成就了“一村两个火车站,坐车没有走路快”的奇景。
铁口站通过,该站海拔2094米,是两河口展线上层站,目前不办理客运。
两河口展线蜿蜒的弧形,一度成为了铁路摄影爱好者们的拍摄成昆铁路的“圣地”之一,然而在车上看,周围被茂密的绿化植被遮挡,很难感受到展线的“弧线美”。
列车通过长2356米的铁口山隧道,绕进展线中层,回首还能眺望刚才路过的铁口站。
两河口的名字,源于孙水河正源米市沟与支流韩都路沟在新凉站南侧汇合,故得其名。
列车在长2074米的两河口隧道绕了个弯,来到展线下层,驶入新凉站。这一天的新凉站客流如同春运,旅客甚至还排到车站外面候车,列车在这里停车好几分钟,车厢里一下就全部坐满了,一个空位都没有,甚至还有个别人一路站到西昌站。
车厢里充满了陌生的彝语,我却能从言语中感受到他们的愉悦,毕竟是国庆节,大家都进城赶集。
随着列车驶出新凉站,两河口展线也离我们远去,最后再看一眼上层展线。
喜德到西昌,新旧的交汇
我们的列车顺着安宁河支流孙水河(彝语:“夕夺依莫”)继续向西北方前行,一路下坡路,海拔高度也逐渐下降。由于这段区间地势开阔,隧道不多。
联合乡,因当地有汉、彝、藏3个民族聚居,各民族相互团结,共同进步,“联合”由此得名。1961年在此设立了联合公社,后来1981年更名为且拖乡,唯独车站还保留了联合乡的名字。
喜德县城位于小相岭南侧,坐落在河谷之间,喜德取自彝语“夕夺拉达”的谐音,意为“出产铠甲的山谷”,当地以漆器文化和温泉而得名。
成昆线经过喜德一号大桥,该桥原名“光明大桥”,源自喜德县人民政府驻地光明镇。成昆线采用特大桥形式跨过县城,是为尽可能减少占用县城用地。如今的铁路建设,尤其高铁,大多采用类似的修建方案。
列车缓缓驶入了喜德站,站台上等候的旅客非常多,不亚于新凉站。昔日繁忙的喜德站,如今仅剩5633/4次客运列车运行,对于县城的百姓来说,小票车是最方便的铁路公交。
已经步入暮年的SS3机车和SS4机车,仍然在成昆线上发挥余热。
列车出站后经过喜德二号大桥进入喜德隧道,值得一提是,喜德隧道是1989年增建。由于当年这里发生地质灾害,成昆线被迫改线,在北边山体内增建隧道通过。如今,老线痕迹早已埋没在附近村落之中。
列车接近冕山站时,峨广线从上方跨越,远处是峨广线著名的特长隧道——小相岭隧道,全长21775米,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
早在成昆线规划时,曾考虑在小相岭打隧道通过,由于当年技术条件落后,最后采用展线爬山+隧道的方案,才有了韩都路——两河口展线、沙马拉达隧道和乐武展线。
冕山站海拔1778米,由此往南,该站算是喜德县境内最后一座车站。
离开冕山站不久,远处是喜德西站,尽管离喜德县城较远,但峨广线的建成大大缩短了当地群众走出大山的旅程,拉近了成都与昆明的距离。
列车即将驶入冕宁站,成昆线在此与峨广线交汇。远处还能看到峨广线的邓家湾隧道,长9390米。
冕宁站位于冕宁县泸沽镇,车站原名泸沽站,1970年7月1日投入使用。后来因属于冕宁境内而改名,尽管距离北面的冕宁县城约30公里,但是该站是冕宁县最大的火车站。
如今的冕宁站于2021年3月25日改建,2022年1月10日重新投入使用,成为成昆线与峨广线共用站。
离开冕宁站,远处是峨广线的兴隆隧道,长1923米。至此,成昆线驶入安宁河谷,地势起伏较少,海拔下降至1600米左右。其中,冕宁站至攀枝花南站区间的限制坡度由13‰加力坡下调至6‰。
列车跨越泸沽安宁河大桥,主跨采用112米刚性栓焊梁系杆拱,是成昆线四座采用该主跨形式的桥梁之一。
漫水湾站通过,该站已停办客运。由于车上人多,无法到另一端拍站牌。顺带一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铁路支线就从该站引出。
月华站属于西昌地界,也是进入西昌站前最后停靠的车站。
此区间线路较为平缓,周围原野风景宜人。或许没有了先前壮美的风景,加之气温上升,令人昏昏欲睡。
礼州站被货列挡住了,没拍到站牌。1970年7月1日,成昆线在礼州站接轨,全线建成通车。
西昌北站通过,列车一路驰骋,驶向西昌站。
有道是五年一大变,十年一巨变,如今的西昌已经不是11年前的西昌,城市发展之快,可谓刮目相看。
最后,列车跨过海河大桥,准备驶入西昌站。(此海河不是天津的那个海河,如果今天出现在这是天津的海河,那我下车就去买狗不理包子。)
西昌站,1970年7月1日随成昆线投用运营,1998年8月5日,新站房投入使用。这只是5633次中途的一座大站,也是我体验成昆小票的终点,我跟随车上的彝族同胞一同在此站下车。最后,我回望一眼这趟陪伴我两天的列车,感谢你带我体验了感受了最浓厚的彝族风情,赏尽壮美的成昆铁路。
作者有话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时隔11年,我再次走进成昆铁路,圆了当年留下的遗憾,潇洒走一回。5633/4次列车年复一年地为当地百姓服务,也让我们这些外来客领略到大凉山深处的美。当我们打开车窗,看到的不仅是铁路、展线、小站,更是一幅行走中的“彝族风情画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