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赣皖游第二天:徐州-呈坎
徽州的古镇众多,而我们只有几天游玩时间,选择去哪些,的确让我纠结了一番。第一次进皖南,大名鼎鼎的宏村是必去的,而被朱熹誉为“江南第一村”的呈坎我也不想错过,可这两个村子离得不近,也并不顺路,但当看到“游呈坎一生无坎”的说法后,我决定:两个都要!虽然我知道那只是个美好的期许,但这些年老爸治病遇到的坎坷和艰难时刻,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唯有希望。
昨天从北京到徐州开了700多公里,今天到呈坎还有600公里,早上9点从酒店出发,高速上车很少,下午1点50开上了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我们正式从江北来到了江南。
大大的太阳把江面照得白花花,江上的船只并不繁忙。
今天我们纵穿了安徽,从淮北平原马上就要进入皖南的丘陵山地,一直开下去便是黄山。
进入山地后,开始穿越一个又一个隧道,眼前重峦叠嶂,根本分不清哪座是黄山。
山洼里开始出现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山间也出现了“云上茶香”的广告标语,黄山是有名的茶叶之乡,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三大名茶都源自这里,我虽不太喝茶,但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喝明前毛峰时那回甘的清香。
从岩寺收费站下高速,乡道旁是一水青砖黛瓦马头墙的三层楼,还有许多正在建。
呈坎离高速口还有不短的一段路程,下午4点多终于开到了呈坎村外,村外的客栈很多,我提前在网上定了一家村内的,但车开不进去,老板引导我们在村外停好车,要用三轮车把行李拉进去。
进入村子的各个巷口都有保安,客栈老板说现在查票非常严,只要进村子就要买票,不管是不是住在村内,而且票当日有效,不像宏村等其它村子三天有效。
老板在得知我们明天一早就要离开去黄山时,摸出一张票给我说,这是今天的,但用过了,村里几个重要景点要在票上单独打孔,这个打过你就进不去了,但进村子可以,反正重要景点马上5点就关门了,也进不去了,第二天你们走之前也还没开,花107元不太值,省个钱吧(老爸老妈都是60岁以上免票)。超级感谢这位好心的老板!
在客栈迅速换了薄外套,趁着天还亮,赶紧去看看这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古村到底是个什么样。
据说东汉末年,三国的东吴大将诸葛瑾,也就是诸葛亮的哥哥,携吕蒙一起来此处收复山越人并建村,取名“龙溪”。唐朝末年,江西南昌府的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为躲避战乱举家迁徙,他们来到此处发现依山傍水,有着《易经》中“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绝好风水,于是留下并将村子更名为“呈坎”。
村子周围有八座山,对应着《易经》中的八个卦象,所以很多人也把这里叫“八卦村”,村东有一“永兴湖”,据说是四面八方的水汇聚而成,即“天门地户”的“地户”,五行水为财,所以永兴湖的寓意也是希望呈坎村会永远兴旺发达下去。
罗氏兄弟在这风水宝地繁衍生息,不断壮大,形成了罗氏家族,还出了一些名人,比如“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明代制墨大师罗小华,以及被宋代理学家朱熹誉为“双贤”的罗颂、罗愿兄弟,二人分别在史学、理学上颇有造诣,罗愿写的《新安志》还突破了传统地方志的程式,增加了人物、民风等注重民生的内容。
不知是不是呈坎的门票制度吓退了大部分游客,此时的村子已静悄悄,如画一般的永兴湖周围也只有零星的几个游客,静谧的水面映着古朴的小桥和错落有致的青瓦白墙,真真是人在画中游,相看总不厌。我们是去年11月去的,相信春天油菜花开、夏日荷花满塘的时节会更美。
看着天色渐暗,很不忍心地离开湖边,准备去巷子里探索下,但呈坎不愧是“八卦村”,“三街九十九巷”让我一时不知从哪里开启,这时在湖东南角的文献祠碰到一中年村妇自荐要为我们带路讲解,讲解费20元,而且是讲完满意后再付。我心想即便讲的不好,能在短时间让我们不走冤枉路这20块钱也是值的,于是成交。没想到这村妇不光讲的好,还一直为我们着想。
村妇看了下时间发现还没有到5点,于是建议不按常规路线走,而是先带我们去马上要关门的罗东舒祠。村里按点关门的重要景点有“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祖宅燕翼堂、制墨名家罗小华的下屋,以及我们马上就要去的罗东舒祠。三个都看我们时间不够,选择一个必定是被誉为“江南第一祠”的罗东舒祠。
穿过更楼,在狭窄的巷子里左拐右拐,虽有一些指路牌,却依旧让人晕头转向,我心里庆幸,若不是这村妇带路,怕是天黑我也摸不到罗东舒祠,而且这村妇还边走边为我们讲述村子的由来。
村妇说她是邻村嫁过来的媳妇,男人也姓罗,如今呈坎村有人口约3000,80%还都是姓罗。我原以为这样的旅游村都会像丽江古镇那样本地人搬出,把房子租给外地人做生意,没想到仍是罗氏家族的栖息地,难怪巷子里没什么商业味道,透过马头墙的缺口还能看到正在耕地的妇人。
到了罗东舒祠刚好要关门,我的票是用过的,进不去,赶忙让免票的老爸老妈去转一圈,我让村妇一起进去讲解,可村妇无奈地说,祠堂不让村里的女人进,她在外面给我讲。
这座祠堂是罗氏族人于明嘉靖年间(1539)为供奉其第十三世祖先祖罗东舒先生所建,是现存祠堂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罗东舒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思想家,年幼时就聪颖过人,成年后积德行善、淡泊名利,多次婉拒过元世祖忽必烈让他入朝做官的邀请,隐居乡间,赢得了“黄鲁直之才”和“欧阳永叔之贤“的美誉。
此祠堂不仅面积大,营造精细,还仿照了曲阜孔庙的建筑制式,这在徽州祠堂中并不多见。大门是根据孔庙的棂星门而建,之后有三道大门,中间这道叫仪门,古时只有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走,门前两边各一个圆形的抱鼓石叫“门当”,门上4根托匾的短圆柱叫“户对”,成语“门当户对”就是这么来的。“门当”的大小和“户对”的数量,也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仪门后是个四方的院子,中间一条长16米的甬道是古时行大礼的通道,但也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走,一般的人只能从两侧的厢廊走。甬道边象征四季富贵的银桂枝繁叶茂,遥想秋天一定会香飘数里。
后面的享堂宽敞宏大,可容纳千人,是罗氏族人祭先拜祖、商讨议事、举行庆典、接待地方官员、宴请贵客,以及执行族规的地方。
如今享堂里最大的看点就是价值12个亿的四根金丝楠木柱,一根估值3亿。金丝楠木俗称“皇帝木”,因木材生长慢且千年不腐而有着“一寸楠木一寸金”之说,明清时只有皇帝才能用,清朝时少得连故宫里都用不上了,和珅当年被抄家定罪的一项大罪就是“所盖楠木房屋,僭越逾制”。享堂后还有个古时珍藏圣旨、官诰、黄榜、御赐品、族谙及文献资料的宝纶阁。
村姑说以前村子被淹过,旧墙上的水印能看出当时洪水的高度,不过条件好的都翻新了,有开客栈的,有开餐馆的,但此时五点多的巷子里已不见一个游客,圆拱门中空荡的桌椅和孤独的老妇人在红灯笼的映衬下像是一幅剪影画。
老爸老妈出来后问村妇为什么祠堂不让本村女人进?村妇说古时的规矩,那时女人地位低,现在好多了,以前男人三妻四妾,还想离就离,现在不一样了。
走到潨(cōng)川河边的这座环秀桥时村妇讲到,这是元朝一位妇人为她死去的丈夫建的,男人客死他乡,女人却把厄运怪罪到了自己身上,以为自己前世没修德,于是拿出所有积蓄建了这座桥方便大家过河。语气中明显能感受到村妇对古时男女不平等和女性被禁锢的思想很不平。
村妇不仅讲得好,照相技术也不错,这是她为我们照的全家福。她说她经常看摄影师拍照。
从环秀桥再拐入巷子,亮起的大红灯笼把斑驳的白墙照得影影绰绰,非遗传承人在屋子里认真地雕刻,我想能承受这份孤独的人应该也会有好运吧。
继续向前是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2年)的钟楼,原属户部侍郎罗应鹤府,后为村民打更、报时之用,门楼上刻着“钟英”两字,意为钟灵毓秀,英才辈出。
钟英楼下南北方向的钟英街是古时当官人居住的巷子,也叫花街,村妇说这家酒坊以前是一家当官人家的私塾。村子最兴旺时有人口2万多,比现在要多得多。
到了抗日将领罗纯夫故居时已是大门紧闭了,不过从这大门上还是可以看出古时防盗门的模样,清磨的花岗岩石块与水磨的青砖混合建造,上面还用铆钉固定,既能防盗又能防火。
村妇说古代当官大小从这外面的门楼上就能看出,经商的只有一个门楼,而当官的门楼越多说明官越大,这个五个门楼属于正三品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房还会突出来一点,叫“外八字”,用来招官招财,有句古话说: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走到拐角处,本是直角的墙角被削掉了中间一部分,村妇说这叫“拐弯抹角”。因为这个巷子非常窄,花轿或马车过时很容易剐蹭到,所以主人就把墙角往后抹了三分,但顶上和地基依然保留直角,因为地基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让给任何人,这叫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和气,和气生财,礼让三分。
我想古时徽州商人之所以能够称雄商界近400年,做到“无徽不成镇”,大概就是因为他们这种巧妙又不失原则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吧。
“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祖宅“燕翼堂”也在这里,有660多年历史。罗聘在8岁前都生活在这里,之后随父亲去了扬州,有幸成为“八怪”之首金农的关门弟子,善画鬼怪,是八怪中最小的一怪。不过我们到的时间肯定是关门了,村妇有点惋惜地说,如果明天有时间你们还是来看看。
古时徽州商人做的最成功的4个行业分别是:盐业、木材业、茶业和典当业,村子里也还保存着那时的典当柜台。当铺的柜台都是高高的,这样不光安全,也在气势上显得高高在上,易于压价。村妇说这家里面是村里唯一一家方梁方柱的,不过如今已不是当铺,是家木雕店。
走到下屋时正赶上唯美的蓝光时刻,翘角飞檐上雕工精致的屋翎在宝蓝色的天幕下好似要动起来,我幻想着到了夜里,它们真的会活过来聚到一起玩耍。
下屋是明代制墨大师罗龙文的家,他制的墨“一螺值万钱”,他能书善画,号小华,嘉靖时是奸臣严嵩之子严世藩的幕宾,曾官至中书舍人。罗小华娶了五房太太,每房太太一个屋子,所以下屋是五个屋子连在一起的大宅,不过每屋的屋檐大小规格各不同,是根据每房太太的级别大小而定。
不到7点的呈坎村已静如深夜,村妇让我们注意看墙上的裂纹,风化后的墙面好像龟壳的花纹,十分好看,她说老墙是用鸡蛋清、糯米浆、桐油、石灰等搅拌的,年代越久,风化得越好看。
回到永兴湖边,落日的余晖把湖面变成了一面粉色的镜子,很是梦幻。虽只是走马观花了一圈,但我还是喜欢上了这古朴静谧的村落,水中有灵动,巷中有沧桑,村妇和客栈老板的眼中都有善意。
晚上吃了徽州著名的臭鳜鱼、冬笋腊肉、炖豆腐,还有老板自家种的观音菜,还炖了个鸡汤,一共350元,比昨天我们在徐州吃的物价高不少。
晚上想起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没有做,那就是“过坎”,这是我当初决定来呈坎的初衷,但现在也不能摸黑去,于是第二天不到7点,我便带来老爸老妈往永兴湖的方向走,心里盘算着如果被查票的保安拦下该怎么说。
路上经过一座上屋,垂花柱式门罩上刻着漂亮的四季平安图案,并由不同砖色组成,徽州的砖雕确实精美。上屋始建于清代,据说现属私人,所以不对外参观。
清晨文献祠的地上晒满了萝卜条,昨天我们就是在这里碰到村妇的。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的文献祠是纪念朱熹称的“双贤”罗颂、罗愿的祠堂,文、献分别为兄弟俩的谥号。不过这祠堂是后翻建的,另外这兄弟俩的父亲罗汝楫虽当时在朝廷里当大官,却是诬陷害死岳飞的秦桧党羽,后人还将他的跪像放在了岳飞墓前。大概正是这个缘故,昨天村妇并没有为我们讲述文献祠的情况。
史书记载后来罗愿“以父故,不敢入岳飞庙”,不过咱们前面说过,罗愿还是有一些作为的,聪明博学,做官也是兢兢业业。48岁时他突然想通,觉得自己是一心向善,且政绩还不错,于是去了岳飞庙,可诡异的一幕发生了,“甫拜,遽卒于像前。”也就是说,他刚一祭拜,便死在了岳飞像前。是巧合,还是天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
文献祠通往永兴湖的门口有保安在查票,或许是他看到我父母岁数大了,也没有非要看我的票是不是今天的。清晨的永兴湖畔犹如静美的如世外桃源,枝繁叶茂的古树像一把巨伞守护着呈坎村的祥宁。
几只大鹅站在湖中半岛与小桥的连接处,此时除了我们,没有一个游客,这原生态的乡野气息谁见了能不爱呢?难怪一代国画大师刘海粟曾都说:“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通过小桥和半岛走到湖中央,初升的太阳把村庄照得暖意满满,大鹅们跳进湖里开始了“曲项向天歌”,倒映着天空蓝色的湖水被红掌拨出一道道涟漪,若不是今天要去黄山,真想一直呆在这里。
看时间不早了,赶紧奔向永兴湖西北角的平安坎,完成一项来呈坎必做的仪式——迈坎。虽然整个呈坎村有很多个出入口,但最正式的进村入口是在这里,所谓“迈过这道坎,就能一生无坎”的美好寓意就在这里。
这石门坎的两端还连接着两头小神兽,远看以为是狮子,近看才发现长相很独特,据说它们是紫微星下凡时带到人间的瑞兽,叫“tun"(写法是把“鬼”字里的勾变成“進”),是貔貅的前身,它们吞进去的是邪气、晦气,留在人间的是祥瑞之气,所以过坎之前可以先摸一摸它们,俗话说:一摸tun头,吃喝不愁;二摸tun身,富贵一生;三摸tun舌,紫气东来。”
摸完tun后就可以迈坎了,这石坎上有三条鱼共一个头,寓意和谐有余,富贵有余。鱼的两边还有代表祥瑞的龙纹图案。
迈坎时男迈左腿,女迈右腿。迈过来后回头看,不远处正对着一块奇石,很像一个“福”字。
过坎后发现西边还有一片晒秋广场,红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橙色的南瓜,一片丰收美满的景象。
广场上还有一些供游客拍照的道具,一早上包场的感觉真好。
无意中发现还有个二楼的观景台,此时升高的暖阳把湖面蒸出一层微微的水汽,配着远处如黛的青山飘渺又朦胧,也祝看到这里的朋友们都“过此坎,一生无坎”。
下来的时候发现还有芒果台《爸爸去哪儿》的剧照,才想起来这个节目的第五季就是在呈坎收官的,当时陈小春、吴尊、刘畊宏、沙溢等明星都带着各自的孩子在这里体验过一番。
这次呈坎虽游得匆忙,但我庆幸还是来了。在后面游过宏村、西递后,我依旧会回味起呈坎独有的韵味,我想若不是这里的门票不大合理,知名度和客流应该不逊于宏村,如果能住上两三天慢慢体会肯定会更好,可如果一票管三天,这岁月安然的静美又会不会被如织的游人打破?
第二天花费共计1323.85元
吃饭350元,住宿350元,加油336元,过路费287.85元(ETC95折)
下一篇我们去登“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不想跟团!也不想穷游!怎么用最经济的费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体验?更多既舒适又全面的自助游、自驾游,尽请关注游走在感性与理智间的“饕餮小娘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