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是玄奘立下的誓愿。1300多年前,玄奘用他的行动和精神昭示着一个伟大盛世的到来;一千三百多年后,他翻沙越岭、西去取经的拼搏故事和突破俗念、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依旧对每一个徒步场上奋斗的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玄奘曾在瓜州锁阳城的塔尔寺开坛讲经。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胡商,名叫石磐陀,也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石磐陀信奉佛教,希望玄奘为他摩顶受戒。受戒以后,他就正式成为了玄奘的第一个徒弟。常年行走于丝绸之路的石磐陀,正好能为玄奘解决他如今无法越过边境的困局。
当时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朝廷关闭了西部边境,严禁商旅人员往来,玄奘西去求经的请求也被皇帝驳回,没有通关文书,他只能偷渡过玉门关。石磐陀告诉他,可以带他绕过玉门关及五烽,穿越八百里沙海后,就能到达西域的第一个国家伊吾。
但刚到达五烽下,石磐陀就退却了。他们必须去烽火台下取水,否则无法穿过接下来的沙漠。但烽火台下守卫严格,如果被发现,按大唐律法,偷越国境者死。石磐陀后悔了,想杀了玄奘灭口。
夜幕降临,两人各自进入梦乡,半梦半醒间,玄奘发现危险悄然接近。石磐陀拿着匕首,玄奘却一派无动于衷的安然,只说不会出卖他。石磐陀劝说他放弃西行,玄奘却坚定道:“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他的正气与决心不知是感化了石磐陀,还是震慑住了他。总归最后他仓皇地逃了。
朝廷的追兵,还有沿途的匪徒将玄奘逼至了绝境,他既要躲避追杀,又要应对缺食少水的恶劣环境。在古瓜州与伊吾之间的八百里沙漠中,他艰难地行走了四五日,滴水未进口中,终于昏倒在夜里。
夜晚寒冷凄清,他感觉有无数鬼魅灯火将他环绕着,那是葬身在这荒漠中的商旅、行客。魑魅魍魉缠住了他,像是被拉入了无尽的海底。迷蒙中,他仍心念佛祖,嘴里吟诵起“三世诸佛心要”,虽被恐惧裹缚,仍不改西行初衷。
不知过了多久,远处忽然金光乍现,身体的负重感消失了,耳畔的尖啸声远去了。一旁的那匹老马喷了个响鼻,马蹄声踏踏向刚才光芒闪耀的地方而去,他昏昏然爬起来跟上去,结果竟然见到了一眼清泉,人与马由此获救。后来世人感佩,此泉是观音菩萨被玄奘的佛心感动而化现的。这就是瓜州著名的野马泉。
这是来敦煌徒步时,常会听人介绍的两个故事。我们能从这些口口相传的传说中,窥见玄奘虔虔不懈、不惧艰辛的问佛之心,他超脱外物、坚毅淡薄的品质,也支撑着每一个徒步者走得更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