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头条首发挑战赛##头条创作挑战赛##颐和园西堤#
颐和园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了,先前主要是集中在万寿山区域,偶尔地去了西堤,那也是受西堤上春天花红柳绿的诱惑。
印象中,西堤在春季之外我只走过一次。那次好像是个团建活动,实在不想跟年轻人挤在船上玩,我便以走路的由头绕西堤走了一圈。
走跟走的目的不同,因此,关注的自然也就不同。以前也许都是在看花看书、看户看景,现在看的是脚下走过的路。
骑车到北宫门,步行到如意门进园。顺带说明一下,之所以不从北宫门进去往如意门走,主要是因为,里面的山势起伏,不如外面平坦。进了如意门,半壁桥就在眼前,不上桥往右转,就看见西堤了。
西堤是乾隆皇帝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建造的,西堤上最著名的景色就是“西堤春晓”,春天的时候,柳芽吐绿、桃花绯红,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西堤上第二个看点就是六座桥了。
从北往南,第一座桥叫界湖桥,这是外湖与昆明湖的分界,也是昆明湖与后溪河的分界。需要说明的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时候,这座桥叫柳桥,即现在最南端的柳桥同一个名字。1860年被焚毁后,光绪年间(1886年)重建,将界湖桥与柳桥互换了名字,现在的名称对两座桥来说,似乎更加贴切。界湖桥边上的水面现在非常热闹,因为游船不仅在昆明湖游弋,还通过后溪河进入到苏州街,且船来船往,非常热闹。
第二座桥叫豳风桥,这个豳字,很多人都不认识,它在光绪年间重修后改成的现在这个名字,以前它叫“桑苎桥”,咸丰年间为了避皇帝诲“奕詝”,所以改名为“豳风桥”,两个名字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提醒皇家不要忘记农桑之事。桥的西边有一个“耕织区”,那里是皇家的田地,意思是说,皇家不忘农事,不忘天下稼穑之苦,那边好像还有一座蚕神殿。
第三座桥叫玉带桥,这是西堤六桥中唯一以形状来命名的一座桥梁。桥身高有十余米,桥洞成标准的圆形,桥身很薄,用的是清玉石,桥身遍布汉白玉的围栏,桥两边呈现对称的优美弧线,真的像一条白色的玉带飘在西堤之上。这是非常险峻的一座桥,桥顶是拱形的,假如遇到雨雪天气,非常容易滑倒,晴天的时候,老人上去也得格外小心,不然,头一昏,后果不堪设想。
玉带桥建造的这么美妙,其实这是有特定用途的,当年乾隆皇帝坐船去玉泉山,就要经过玉带桥下,玉带桥也是玉泉山水从玉河往昆明湖的注入口。
第四座桥叫镜桥,镜字取自李白的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说心里话,原本真的没觉得这句诗很美,用在这个地方,突然发现了景美协同诗美。桥立于后湖和昆明湖中间,把桥比喻成镜子,相互映射出两个湖水的美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两水夹着一桥,在两片湖面上都各有一道桥制造出来的彩虹。真的懂得了镜桥的美,当然,也更读懂了李白的诗意。
第五座桥叫练桥,练字意思是“白色的丝绸”。取名为练桥,其实是形容水面像白色的练在西堤边舞动。这么说,好像意思单薄了一些。走到桥边,脑子里突然冒出来“谁持彩练当空舞”的诗句,联想到主席的诗句,感觉意思还是单薄了一些。
练可以理解为“链”,在这里,后湖与昆明湖完全贯通,在这里,楼与堤完美地实现了融合,在这里小憩,可以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当然,这些都是我的附会,在历史遗迹上,后人做些附会,也是在丰富景点的内涵。
练桥的南边堤上突然变得特别开阔,那里有三座两层的彩楼,中间的两层彩楼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抱厦,说明了其核心地位,且与众不同,这座楼群就以中间的“景明楼”命名,门上的匾额大多来自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样三连排的建筑在承德避暑山庄也有,且大致与颐和园建于同一时期,由此说明乾隆比较喜欢这样的建筑样式和风格。
第六座桥叫柳桥,其实,这座桥名是不用做过多解释的,直接以堤边的柳树命名这座桥梁,主要是说明,桥与柳的相互依存关系,桥是西湖的桥,柳自然也是西湖的柳,柳桥自然也就是为了向西湖的苏堤致敬。
过了柳桥,西堤也就到头了,假如有心的话,可以看见一池三岛的仙境。池即是瑶池,也就是昆明湖,三岛分别叫蓬莱、瀛洲和方丈,外湖的瀛洲岛,名字叫藻鉴堂,那是个四面环水的岛屿,很多高规格的研究和学术讨论就在这个岛上举行,当年看《汪曾祺散文集》,有多篇文字提到藻鉴堂。藻鉴堂一般人上不去的,一般人能去的就是南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