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在浙水村感受古韵今风。吴艳斐摄
太行山巍巍屏障,浙水河潺潺流过。东扼太行、西连上党,位于南太行板山脚下的陵川县浙水村,宛若一颗明珠镶嵌其间。
浙水何时有人居住无确切记载,据村中现存碑记及民居建筑风格推断,村落建成最近也在元末明初,近600年历史,至明代时已是陵川古八小镇之一。村前蜿蜒流淌的河流就叫浙水,发源于嵩山南麓,曲折向东南汇聚,让这里山水相依、生态宜居。
穿过村口门楼,行走在古道老街上,青砖灰瓦的街巷,精致的牌楼,家家户户门额上的木雕,触手皆是时光深处。浙水村党支部书记靳慧永告诉记者,村内的房屋大多是明清时期留下的,保留比较完整的明清古院落就有17处。居住在这里的500多户人家大多姓靳,相传600多年前,浙水村连降暴雨,靳氏祖先拿出积蓄,带领村民重建家园。同时,拓宽整修出一条能通车马的大道,又陆陆续续在路边建起一处处房子,吸引晋豫两省客商在此休整。久而久之,浙水村便成了连接晋豫两省商货流通的古驿站,那条穿村而过的石板路也逐渐成为上接太行、下连中原的重要商道,成为晋豫两省客商出入太行山的阳马古道。
村里人说,阳马古道西起陵川县县城,向东北经浙水村入壶关县,过壶关县东南,达河南省林州市,长达90公里。在过去,粮食、布匹、煤铁、药材等大宗贸易皆从这里往来,不少商旅常常在村中休整,浙水村逐渐成为一处热闹的集市。“明清时期,不少客商在村里定居建房,并开设了‘顺兴隆’‘德盛魁’‘鸿兴隆’等有名气的商号,村子当时十分繁荣。”靳慧永说。
随着时代变迁,浙水村古驿站的功能已然消逝,但阳马古道两边依然保持着旧时的模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2016年,浙水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并先后荣获“山西省最美旅游村”“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中国森林康养人家”等称号。
2020年,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修到村口,浙水村成为这条旅游公路晋城段的起点,原本坑洼不平的十公里村道被建设成一条路面宽7.5米的高标准三级公路。平坦的公路,让这个曾因路而兴的村庄,再次因路而重焕生机。
此时,阵阵微风吹拂着写有“驿站”字样的面面青旗和盏盏灯笼,沿途古色古香的油坊、醋坊、酒坊、豆腐坊、草药铺传来热情的吆喝声,浓郁的明清市井气息充斥其间,让昔日阳马古道上的繁荣景象似重现眼前。
与此同时,乡村咖啡馆、页岩图书馆、乡愁纪念馆陆续建起,阳马古道两边开起了民宿、驿站、农家乐,茶叶、文创、草药等特色农产品更是琳琅满目。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住在农家小院,游山玩水品尝农家菜,感受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能享受到现代都市的休闲方式。“以页岩为椅,木制书架相伴,这样独特的图书馆让人开眼了。”端午假期,河南游客李先生在这里翻看书籍,好不惬意。
“路”的畅通,让精通厨艺的靳福田夫妻俩回村办起了静水闲居农家乐,仅去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村民靳学斌投资7万元,将自家的小房子按照高标准民宿进行打造,收入比以前翻了两三倍。就连村里的老人也在家门口做起了小买卖,共享流量,共分红利。
“现在,村集体收入达到92万元,人均收入超过2.7万元。”靳慧永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今后将继续挖掘村内历史文化资源要素,打造“民宿+”主题精品线路,开发农家宴等特色文化名吃,打造中草药系列产品,让古老村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郑璐 吴艳斐
(责编:李琳、温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