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辽阔的东部地区里,有个叫崇明岛的地方,地理位置独特,是自然风光和人文建设完美结合的一个地方。
这座岛天生条件好,位置又特别,经过千百年的变迁,现在已经是上海地界里不可分割的一员了。
它不光是上海翻开城市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标志,还深深改变了周围的资金划分和地区建设的范例。
作为中国第三大的岛,崇明岛有足足1200平方公里那么大,不但是上海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流域地理自然变化的一个例子。
有意思的是,岛上还有两块特殊的地方还是属于江苏省的,而且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这两块飞地不光是在地图上特别,更是行政划分里难得一见的奇观。
江苏省的土地竟然跑到了上海去,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从沙洲到绿洲的演变
在长江尽头的崇明岛不仅历史很特别,自然风光也很美丽,让这地方成了世界河口冲积岛上中很出名的一个。
崇明岛的诞生就是大自然和时间联手创作的成果,河水和泥土紧紧相连,从古时候沙洲一直到现在的岛。
要说到很久很久以前,根本还没有崇明岛这个地方。
那时候只是长江一路带下来的泥沙,在大海和大河碰头的地方慢慢堆起来的一串河口小沙丘。
长江从高高的青藏高原一路奔跑,穿过宽阔的中下游平原,怀里已经揣满了沉甸甸的泥沙。
等跑到终点大海入海口那儿,因为海浪的阻挡和水流慢了下来,怀里的泥沙就一点一点卸货,堆在那里了。
年年月月这么积累,那些小沙丘就慢慢浮出水面,露出了个雏形。
这岛屿的形成也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中间沙丘们分分合合,变来变去无数次。
有时候看着大,有时候反而被水冲小了,最后在千年的积累后,这些沙丘变成了现在的崇明岛。
这么多年崇明岛不光是地盘变大了,还养出了一个特别的生态群落。
岛上平平坦坦的,土质非常肥,加上湿润的好天气,花草树木都长得特别旺盛。
岛上树绿得发亮,湿地一片连一片,各种各样的生物多得数不清。
候鸟们南来北往的都喜欢在这歇脚,珍贵的动植物也把这里当成了家。
正因这样的好环境,崇明岛才能保留着一份难能可贵的自然和宁静,成了繁华城市边上的一片清净地。
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大家越来越关心保护自然环境了,崇明岛的价值也被大家重新发现。
上海的领导们认识到这个岛不光是自然资源的宝库,更是让城市能长久发展下去的关键。
所以他们有了个大想法,要把崇明岛建成世界级的生态岛,一个又能保护自然,又能绿色发展的旅游好地方,三合一的生态模范区。
这个计划不光是说说保护环境那么简单,更讲究人和自然要和睦相处。
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规划和管理,让经济、社会、环境都变得更好。
为了把这个设想变成现实,上海政府在崇明岛上可没少下功夫。
他们努力修复自然环境,做了好多湿地保护和恢复的项目,保护各种生物,还建了生态走廊,让动物们能自由自在地迁移。
在农业上他们推广不用太多化肥农药的绿色种田法,鼓励种有机食物,让土地更健康。
现在还发展出了崇明岛生态游,让大家来这边可以学到保护环境的知识,一边观鸟、体验湿地,一边享受美景,非常惬意。
二、行政归属的变迁
你可能不知道,1958年崇明岛的归属还经历过大变动,这次“搬家”不光是地图上画线变了那么简单。
它其实是国家计划在小地方的落地实施,对崇明岛和它周围的未来走向影响很大。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万事待兴,国家急着要几个大城市先跑起来,带动全国一起向前冲。上海作为东部的头部经济城市,肩负的发展责任重大。
为了让上海能更快地打开门迎客,加快工业发展,江苏省听从国家的安排,决定把崇明岛送给上海。
这一送,不光是给上海送去了更大的地盘,还打包送去了发展的好材料和发展机会。
从那以后,崇明岛就像进了快车道,作为上海的后花园,享受到了更多的照顾和投资,路修得更快了,学校医院都变好了。
上海还给崇明岛定了个新目标,要把它建成生态岛,保护好那里的好山好水,试试绿色环保的发展办法,做个可持续发展的模范岛屿。
不过,这次变动还留下了两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启隆乡和海永乡。
两块地本来是江苏南通的,却因为地形变化和行政划分,成了上海崇明区里的“外来户”。
启隆乡和海永乡虽在地理上紧密融入了崇明岛,但行政管理上依然归属于南通市,这样的安排就促进了两地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日常生活中,居民们既投身于上海繁华的都市节奏,又保留着南通的传统习俗,地方归属感很强烈。
对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来说,这份特别的行政归属感,既是他们文化身份的一种彰显,也是地理变迁的历史痕迹。
他们能在享受上海发展所提供的种种便利的同时,维系着与南通的深厚历史联系,享受双份的照料。
三、启隆、海永江苏两兄弟
启隆乡与海永乡的诞生,是长江水流和人们劳动智慧相互作用的结晶。
起初它们仅仅是长江里漂泊的小沙岛,但随着时间推移,沙土慢慢积累,这些小岛扩张并与崇明岛相连,变成了坚实的陆地。
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崇明岛整体加入了上海的怀抱。
而启隆乡与海永乡因历史渊源,保持了江苏省的管辖,成为了一块飞地,在不同的行政管理下踏上了特有发展之路。
早年间,这里还是一片贫瘠,居民生活困苦,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维持生计。
但时间带来了转机,尤其是加入上海的版图后,两乡借力上海的经济发展动力,逐步迈入现代化转型。
农业生产不再单一,转向了特色作物和生态农业,开始种植有机蔬菜、花卉,既赚到了钱,也保护了绿水青山。
随着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兴起,启隆乡与海永乡也抓住机遇,发展起乡村旅游业,让越来越多的旅人慕名而来,感受田园诗意与欣赏自然美景。
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日常生活中既融入了上海的时尚气息,又保留了南通的古朴风情。
方言、风俗和餐桌上的菜肴里处处可见南通文化的痕迹,而教育、医疗、通信等设施的现代化,又让他们无缝对接上海的都市便捷。
这种文化交融,让启隆乡与海永乡的居民拥有了一份特别的文化认同,他们对自己的飞地身份感到自豪。
他们既是江苏的一份子,又融入了上海,双重的身份成就了他们独一无二的生活。
不光是农业,两地的企业也借助“飞地经济”新办法,和上海、南通市政府携手,吸引高科技产业和服务行业入驻。
两边的经济跨地域协同增长,产业类型更加丰富,居民生活更富裕,层次也更高了。
四、还在变大的岛
崇明岛一年年变大,新产生的地方怎么用才既保护自然环境,又能用得恰到好处。
崇明岛是个自然宝库,湿地一大片,生物种类多得很,还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很多鸟儿长途旅行时的休息站。
现在全球气候在变化,人类对环境的需求也在加剧,崇明岛的自然环境就变得更娇贵、更容易受伤了。
崇明岛还是一道天然的大坝,能抵挡长江发水时的威风,保护周围的城巿不被洪水淹没,这样的角色没法代替。
现在这岛屿还是在每年变大,差不多一年新增五平方公里,这对于种庄稼、发展旅游来说绝对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机会。
新出现的地正好可以试试现代的生态农业种植,种植绿色有机的好东西。
既能让大家吃得健康,满足市场的需求,还能守护好我们的土地,不让其受伤害。
新多出来的地方还可以可以发展生态游、乡村游等旅游项目,不光能让游客玩得开心,还能让当地老乡的经济来源更多样。
地多了是好事,但上海和江苏得一起规划好,怎么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把这地用好了,不浪费这片潜力无限的地方。
结语
崇明岛的每一粒沙、每一滴水,都是当地居民和上海、江苏省宝贵的资源。
崇明岛从过去的默默无闻,到今天成长为一个既绿意盎然又经济蓬勃的现代乐园,它正向着可持续的未来大步迈进。
启隆乡和海永乡这两块特别的飞地就像是自然和行政地图上的拼图,展现了边界虽定,但人心与文化的情感牢不可破的力量。
在一步步尝试与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们不单目睹了一个岛屿的发展历程,更透过它瞥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法。
上海和江苏省一定得抓住崇明岛这个合作的纽带,共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第三大岛划归上海,岛上仍有两块江苏飞地,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首发2024-06-11 16:49·王贤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