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举棒槌(承德罄锤峰)
在避暑山庄或是外八庙的各个高点,总能看到罄锤峰上巍然挺立的那根棒槌石,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已然成为承德的标志,不知十八世纪初,清王朝选址热河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开建塞外行宫时,有没有考虑到罄锤峰的加分因素。
二上承德,把罄锤峰列入打卡点。来到景区的游客中心,也是索道下站,乘上吊椅缆车向峰顶进发。缆车越过数个山头,时长超过二十分钟,阳光和谐,风清气爽,在起伏中尽情体验峰谷的转换,棒槌石随着角度的不同而变化,或兀立花丛,或一柱擎天,更有山举棒槌擂天鼓的精彩场面。
从索道上站开始了攀登之路,道旁的岩壁包裹着沙砾,似在述说地质往事。罄锤峰形成于三百万年前的地壳运动,沧海桑田的变迁还不算久远,丹霞地貌的特征比较明显,那挺拔擎天的棒槌石就是著名的丹霞景观。
通向顶峰的路上经过宝山寺遗址,原寺由清末僧人麻祥主持修建,以七尊摩崖造像最为著名,宝山寺刻像有砬壁佛光之称,填补了燕山文化摩崖石刻的空白。如今的宝山寺辟一殿一门,殿内壁刻弥勒佛、七世达赖、宗喀巴、五世班禅、不动金刚,殿外为吉祥天女和米拉日巴。
吉祥天女是婆罗门教的命运之神,佛教吸纳为护法天神,据说是四大天王中多闻天王的妹妹,有大功德于众生,所以也称功德天。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的一位高僧,噶举派的第二代祖师。这些刻像说明宝山寺具有浓郁的藏传风格。
罄锤峰海拔596米,主峰上的棒槌石高逾38米,呈上大下小状,上部平均直径15米,下部10米,系长期风化剥蚀所致,上下岩层沙砾不尽相同,不断的崩塌形成了上粗下细的石挺,一千五百年前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该石挺的记载。避暑山庄落成后,罄锤峰成为重要的借景元素,康熙所题的三十六景中就有“锤峰落照”,为此还留诗一首:“纵目湖山千载留,白云枕涧报清秋。巉岩自有争佳处,未若此峰景最幽。”
沿着山脊来到了棒槌石下,近距离地感受“上帝的拇指”,只见它的指关节处斜生一株崖桑,说有三百年的树龄,树上会结白色的桑葚,有强体延年的功效,不知谁能享用它的果实。云峰四面,山河壮丽,美丽的避暑山庄尽在眼底,外八庙如众星拱月,熠闪着建筑的辉煌。上帝的拇指正在点赞,赞美山河,赞美人间,赞美时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