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地处京畿之地,文脉绵长,底蕴深厚。京畿文化、运河文化、长城文化、宋辽文化在这里交汇,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戏剧文化资源。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经典剧种流传至今、竞相绽放。完善的剧场设施和演出体系为戏剧文化发展构筑坚实底座,目前全市共有剧场14座,其中大型戏剧综合体6座、地标性剧场1座,文艺院团3家。作为全国规模领先的文化综合体及戏剧演出群项目,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的开园运营,为廊坊“戏旅之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廊坊市积极探索“戏剧+旅游”新型业态,充分挖掘当地戏剧文化资源优势,将艺术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和城市形象打造,让戏剧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成为群众生活和娱乐的重要方式,使戏剧与文旅实现融合共生。
打造戏剧IP 培育戏旅新业态
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廊坊市主动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戏旅产业协同发展,以戏旅新业态带动京津冀地区文化旅游消费升级,聚焦京津游客体验和消费偏好,梳理整合全市“戏剧+旅游”特色资源,全力打造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先行区。
廊坊市推动以戏剧为IP的文旅产业发展,先后拓展出多种戏旅新业态,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今年3月,时隔8年再度回归中国的世界戏剧日庆典活动在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举办,标志着廊坊市戏旅深度融合实现新突破。
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剧场,一年365天戏剧演出不间断,沉浸式演出形式使百姓演戏、百姓看戏成为常态,成功打造出“周末享出游,廊坊看红楼”旅游IP。自去年7月开城以来,剧场已演出7500多场次,吸引各地观众超150万人次,成为京津冀文化艺术新地标。
廊坊市积极推动大厂回族自治县“域见未来”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建设,围绕戏剧文化主题,建设戏剧国际交流中心、大师工坊、戏剧产学研示范基地、戏剧主题旅游度假景区等,打造以“文化+旅游+康养”为核心的戏剧全产业链康养文旅强县。支持永清县益田戏剧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发展“创戏、学戏、演戏、制戏”四大板块,构建戏剧产业上下游生态链,为廊坊市戏剧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挖掘优势资源 戏旅融合更“出彩”
近年来,廊坊市把挖掘和合理利用优势文化资源作为推动戏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对优秀文化传承人和传统技艺的保护和扶持力度,联合职能部门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举办非遗传承人技艺展示直播带货培训,开展“非遗展览”“非遗过大年”等活动,丰富旅游场景、拓展戏旅产业发展空间,将戏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使廊坊市成为京津冀地区周末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
京东大鼓是廊坊市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15年起,京东大鼓书会连续举办9届,影响力从最初的京津冀地区扩大到全国11个省市,成为廊坊市的文化盛事。同时,炊庄高腔、永清老调、燕山大板等曲艺形式也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百姓喜爱。廊坊市在戏剧创作方面成果丰硕,河北梆子《宋相吕端》、京剧《脚印》、现代评剧《焦裕禄》等一系列优秀原创作品相继问世,赢得各界广泛赞誉。
在戏剧产业配套发展方面,廊坊市也表现出色。这里有全国产量领先的专业戏靴生产厂家,霸州市三义斋戏剧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京剧生、旦、净、末、丑靴鞋,研发出戏靴产品样式300余种,民族舞蹈鞋、靴100余种,年产量达5万至8万双,年产值达420万元。固安县御泽剧装厂生产的戏剧“把子”是传统戏剧演出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剧装厂可生产200余种传统手艺制作的“把子”道具,主要供应中央及各省级专业院团、戏校。
廊坊市拥有专门研究历代服饰的中国服装博物馆,以及花丝镶嵌、京绣、焦氏脸谱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廊坊市具备开发戏剧周边产品的能力。
拓宽戏旅广度 解锁消费新体验
廊坊市积极发展文旅产业,推出一系列文化旅游、康养旅游、戏剧旅游等精品线路,培育一批网红打卡地和文旅消费集聚区,让“廊坊文旅”活起来、火起来,让城市文化IP更鲜亮。
在戏旅融合发展中,廊坊市周家务村将传统戏曲文化与高端农业相融合,打造了以“戏曲文旅+农业种植+乡村精品民宿”为一体的“京剧田园小镇”,每年举办各类戏剧演出、展览60余场,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实现文旅年收入115万元。
为进一步做强戏旅融合品牌,廊坊市积极整合“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李少春大剧院等重点项目,挖掘打造“小而美”的戏剧之家、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全力建设“百里戏廊”,不断丰富“戏曲+旅游”“演艺+旅游”“展览+旅游”等业态,打造戏旅融合新典范。
今年以来,廊坊市按照“周周有戏、节假日加场”的模式,精心策划和组织“跟着戏曲来旅行”“遇见艺术”等活动1200场次。深入挖掘戏剧文化元素,推出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戏旅演艺产品,打造凝聚地方特色、传播地方形象的优势品牌。下一步,廊坊市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一系列旅游惠民和宣传推广活动,激发戏旅消费新活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