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祭奠屈子的粽子,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便随着四处谋食的人流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妻女离开了三尺蜗居,重新拿着打狗拐杖和一只破碗 ,“新乡东、郑州东、洛阳龙门、灵宝西……” 一路北上、北上,去往该去的地方。
麦田里的麦子业已收割入仓,只留得万里平畴青纱帐绿,大地山河一览无余。车过黄河,我忍不住向外观望,只见得大河东流蜿蜒平缓与沃野田园镶嵌一起,点画些白杨绿柳错落村寨,便觉得自然之美时光静好。尤其车行灵宝,穿山越洞丘陵崎岖忽焉开阔忽焉闭阻,似如山水画卷渐次展开,有茅檐低小有绿树山峦有商旅贩夫有牛羊犬豕有车水马龙有旷野沙丘有窑洞人家有红墙绿瓦……难怪先人说“道法自然”,自然之美足以醉人、足以化人!!!
前一段狼奔豕突的有些累了,累的嘴唇、手脚都是麻的,夜里安息总觉得明朝不知道还能不能穿上今晚脱下的鞋子,想起父母妻女情绪有些低落,转念一想罢了我总有回归大道之日只在迟疾而已!好在上天有好生之德,藉着端午调息了几日略微好些。有时候想想,真的是到了一定年龄吗?打拼时觉得心气还可以,千里穿行马不卸鞍都没问题,一旦稍事休息便觉得有些气血不足,情绪也会低落许多。广成子曰:“至道之情,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年,而形未尝衰。”以后是要注意些的,我在世间的任务尚未完成呢,怎能撇下一堆牵挂不顾羽化而去呢?
一次,一位长者微信我:“小炎,我看你写的文章,一会写写这儿一会写写那儿,内容挺多,我都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看到这条微信,我久久没有回答,其实我也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要对谁表达,“文以悦己”我只是利用闲暇时间借助古圣先贤忠臣孝子佐以诗词歌赋,打发一下时间而已。
梁漱溟先生对于做学问有八个境界的论述,我一个都不在谱。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第三层境界:融会贯通;第四层境界:知不足;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第八层境界:通透。这八种境界实可比肩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阐述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不做学问、也成不了大事,偶尔舞文弄墨拾人牙慧,写一些豆腐块文字取悦一下自己,足以!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这一生读书也不算少了,谋生谋利的专业技术的书汗牛充栋,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儒释道的书落落大满,至于梁漱溟先生说的形成主见、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以及王国维先生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连边都不沾,更别说登堂入室了,至于“道”至于“惟恍惟惚”的“道”,我更不知道在哪里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最早知道这句话,是在课文里《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学到的,并不是一开始就从《论语 里仁》读到的,《周处除三害》这篇文章对我的启迪还是挺大的。原文如下: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竞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周处出战之前,朝中许多官员都已经知道司马肜要陷害他,其中一个大臣叫孙秀,是东吴旧臣,请求司马肜放过周处,没有成功。其他人乐于见到周处战死,不仅不求情,还煽风点火。周处不是死在叛军手里,而是死在了司马肜及其同党手里。周处死后,司马肜并没有受到朝廷的惩罚,两年后司马肜不降反升为司徒,执掌朝政,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周处除得了山里的白额猛虎、水里的出没蛟龙,纵有掀天揭地的本事却只能在人间的妖魔鬼怪的戏弄下伤生,岂不悲哉!!!
这世道,没地儿说理去!!!
“朝闻道,夕死可矣!”周处确实是做到了,虽遭奸人残害,却依然熠熠生辉光照来世!!!
纵观古今,我总觉得这个地球在太虚之中是有罪的,造物者是让一个叫“人”的物种来摧毁它的,肆无忌惮的释放人类的欲望,以科技为武器以私欲为戈矛排山倒海改天换地黑白颠倒忠奸莫辨战火纷飞哀鸿遍野,直到人与地球两败俱伤玉石俱焚!!!
不胡思乱想了,还是眺望一下远方的好。这几天天气较炎热,窗外远处巍峨的秦岭约隐约现雄伟高耸绵延不绝,这是华夏命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