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艳丽
在秀美的华北平原南部,有一条河流潺潺流过,那就是卫河,也是古代大名鼎鼎的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河段。河两岸的景色犹如平铺的锦绣,绚烂迷人。我的故乡馆陶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锦屏之上。
初夏回到故乡的第一个清晨,天一亮就醒来了。
打开窗子,满是清脆的鸟鸣,还有绿植和花草的芳香。
这是在弟弟家里,弟弟的家建有两层楼房,房后还有一个精致的小院子,里面几乎摆满了花草。
我非常惬意这样的小院子,以往的农家院落,养鸡养羊养猪,但现在完全不同了,全是花花草草。这种变化,抑或是宽敞大院到楼房的过渡,抑或是农家由追求物质生活到追求精神生活的过渡。但这正是我梦想中的家,完全不像城里逼仄的狭小阳台,曾经让我引以为豪、我自以为居住在前沿时尚的大都市、居住在高高的楼上是多么值得自豪,如今跟弟弟的小院落相比,竟然有了一丝丝羞涩。
弟弟过上了我作为一个城里人梦想中的生活。
打量完小院里的每一盆花,走出家门,沿着村边小河散步。
空气微醺,小叶女贞正在盛开,香气浓郁,河边菖蒲黄色的花朵格外醒目,像是民国时期的邻水照花人。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漂浮着一个个香甜的梦。
小河如一幅画轴慢慢展开了,一蔟簇梭鱼草开满了一串串紫色花朵,靓丽动人。千屈菜也毫不逊色,紫色的花朵中还带有白色,成丛的花叶芦竹在水边摇曳,绿油油的水葱笔直地挺立着,再力花紫色的小花朵很像豌豆花,在片片绿叶的映衬下,别有一番情趣。
小河的变化是非常大的。童年时它就像一首摇曳的自由体诗,如今是一首讲究平仄韵律、形式工整、充满诗情画意的格律诗。
它早已不再是那个河坡上长满野草的小河,而是种满了各种观赏树和花花草草、浓妆艳抹、经过精心雕琢和打扮的小河。沿河岸还有一条整洁的古色古香的小道,全是用青色方砖铺成,在花草丛中格外醒目。
河岸不远处有一座被绿色覆盖的小山,那就是陶山。山上无石,是一座土山,虽然不算高大,却是故乡人的骄傲。早在战国时期,赵王就在陶山旁建筑馆驿,所以取名馆陶。古人所谓“陶山者,山如陶,陶如山也”,故乡是中国黑陶艺术之乡,以盛产黑陶而闻名,足足有五千多年历史,而且是陶器中的极品,被誉为“土与火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
我家里就珍藏着弟弟送给我的黑陶,一对镂空的花瓶,还有一个笔筒,真是黑如漆、亮如镜、音如磬、硬如瓷。
殷俊廷作品
馆陶籍著名诗人雁翼曾这样描写故乡的黑陶作品:“ 那长发少女的头像,似乎我在巴黎一位诗人书房墙壁上看到过。那变形的大力士又把我引到东柏林古老的博物馆之岛,各种小鸟联飞的透雕台灯株,似乎在西柏林一家宾馆里伴过我思乡之梦。而那似乎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坐下来闭目沉思的女佛,在曼谷木雕商店里诱惑过我。”
黑陶给了诗人多么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故乡不仅盛产黑陶,还烧制青砖。
故乡有“先有馆陶砖,后有北京城”这样一种说法,这与“先有临清砖,后有北京城”并不矛盾,因为明、清两代临清为州,管辖馆陶、夏津、武城、邱县四县,“馆陶贡砖”与各县生产的贡砖,当时统称为“临清贡砖”。
为什么只有这里的砖才能修筑长城和北京城?
故乡在黄河冲积平原上,有大量的淤积土,土性粘沙适宜,细腻无杂质,一层红、一层白、一层黄,故乡人亲切地称为“莲花土”。莲花土含铁量适中,易氧化还原,非常适合烧制青砖。莲花土烧制出来的青砖可谓敲之有声、断之无孔、不碱不蚀、茁实坚硬。
《中国运河网》馆陶篇记载:“沿馆陶卫河两岸的毛圈、刘圈一带有皇窑72座,主要烧制皇城砖和黑陶。专家考证,北京紫禁城、长城所用砖即产于此地,这一点从窑址残存的残迹和发掘出的古陶制品也大可证实。”
在县博物馆,保存着两块硕大的青色贡砖,那略显青白、有光滑磨痕的中部,清清楚楚地打磨着一个长条印记:“馆陶縣成化拾捌年窑造”。
成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从成化元年1465年至成化1487年,共使用23年。早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为了修建都城,就把故乡的贡砖通过卫河漕运,源源不断地运到北京,成为建设故宫和长城的主要原材料。
故乡流传下来这样一个谜语:“那边来了一个獾,吃了秸秆光冒烟,撅哒撅哒上西天,还把河水来喝干”,谜底就是馆陶砖窑。如今,故乡只剩下那些“馆陶皇家窑址”古迹还在,似乎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站在河岸东望,隐隐可以看见远方那一片空旷之处,笼着一层淡淡的烟雾。
殷俊廷作品
继续前行,一会就来到公主湖边。故乡曾是汉唐时期四位公主的封邑,最有名的就是汉文帝的女儿刘嫖公主,汉文帝格外偏爱这个女儿,就把美丽富饶的馆陶给她作封地,从此刘嫖被称为馆陶长公主。
公主湖波光粼粼,是故乡最美丽的镜子,周围就是公主湖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100亩,其中水域面积470亩,以公主湖、广场、展馆为重点,以驸马古渡、黄花故台、竹仙苑茶社、长门赋诗碑为载体,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此时的公主湖风景区已经沸腾起来了,音乐声此起彼伏,有人在跳广场舞,有人在练太极,有人在围湖散步,有人在唱歌……
故乡人真是勤劳,景区内的展厅和店铺早已经开张了。在这里可以看到故乡各种各样的特色产品展示。
走进一家店里,这是一个粮画艺术工坊。只见一位位身穿红色上衣,头戴蓝花巾的姑娘们正坐在长桌边低头忙碌着,她们手边摆放着装满稷子、黍子、麦粒、芝麻等粮食作物的小盘子,走近观看,只见一位姑娘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一粒细小的芝麻按在胶水上,再轻轻粘在勾勒好的图形上。
姑娘发觉了我,就连忙抬头打招呼,并让我看看墙壁上她们的作品。这是一间小木屋,木板墙上挂着一幅幅动人的粮画作品。墙壁上的江上垂钓图、农家小院、小桥流水、松兰竹菊、萝卜蘑菇蜜蜂图、猛虎图、玉米图……花样繁多,件件惟妙惟肖,真让人赞叹不已:好神奇的粮画艺术!
粮画是故乡的又一个特色,粮画艺术起源于唐朝,以五谷杂粮和各类植物种子为原料,通过粘、贴、拼、雕等十几道特殊工艺,制作成山水、人物、花鸟等图画,成为独具乡村风情的艺术品,真可谓用五谷杂粮描绘出大千世界。
“这粮画能悬挂很长时间吗?”我带着疑惑问道。
姑娘微笑着说,这些粮画工艺特殊,先浸药、蒸熏、晾晒,再做防虫防腐处理,然后才是粘贴、增亮、定色、封面、装框。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粮画,不会发霉发芽变质变色,可长期保存和收藏,在墙上悬挂一百年不成问题。
姑娘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还告诉我如果喜欢可以定做,小幅的粮画三四天就可以做出来。
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动走出小木屋,又去了其他店铺,依次看到了故乡的漆画作品、蛋壳粘贴画、手工刺绣等特色展览,各种艺术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让你完全沉浸在这古色古香的艺术氛围中,唯有震撼和激动。
魏征博物馆也在景区之内,远远就看到了魏征的巨型塑像,不由得信步走入。
魏征是初唐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据《新唐书》记载,魏征,河北馆陶人。他以性格刚直、才识卓绝、敢于犯言直谏著称,他辅佐唐太宗开创了贞观盛世,成为中国历史上君正臣直的典范。魏徵的“人镜”精神光耀千古,永远为后世称颂。
魏征是故乡的骄傲,他将被故乡永远纪念和瞻仰。
整个博物馆分为馆陶历史厅、魏徵廉政厅、卫运河民俗馆、乔十光漆画艺术馆、汪易扬艺术馆、雁翼文学馆以及匠心格调馆。
我看到了诗人雁翼的照片和介绍,他先后出版了诗集、小说散文集、戏剧电影剧本集、诗美学论文集等六十六种,其中长短诗集《东平湖的鸟声》、《紫燕传》、《在彩云上面》,电影文学剧本集《十月风云》、《黄河少年》等深受读者喜爱。由雁翼策划、发起、主编和出版的《世界和平圣诗》,在世界上影响奇大,被称之为“惊世创举”。
还看到了乔十光的漆画艺术作品,他被称为“中国漆画之父”,他的作品先后在中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地举办画展十余次。
在博物馆还看到了本家哥哥殷俊亭的许多作品,早在2019年5月央视《大家》栏目中,对殷俊廷的艺术生涯进行了专题报道。俊廷哥真是个了不起的大艺术家,他的作品一箩筐,数也数不完。
2017年俊廷哥应邀出席奥林匹克博览会开幕式,他的陶艺作品在此次博览会展出。另外,他的陶艺作品《祥龙瓶》和《梅花欢喜漫天雪》《年年有余》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陶艺作品《游》被杭州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陶瓷艺术馆永久收藏……
看完不由得让人感叹,陶山毓秀,卫水钟灵,故乡从古至今,可谓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殷俊廷作品
走出博物馆,看到一小队学生整整齐齐地向北面走去,哦,原来他们要去范筑先烈士纪念馆。
说起范筑先将军,他的大名在整个华北平原和齐鲁大地可谓家喻户晓,1881年12月12日范筑先将军生于馆陶县南彦寺村。在1938年11月13日的聊城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终年57岁,牺牲之后,全国震惊,降半旗致哀三天。
每当想到这段历史,无不让人热泪盈眶,先烈的英名撼天动地,让故乡又多了一份悲壮和英勇之气。在烈士精神的激励下,故乡前行的步伐一定会更加坚定。
故乡之行,那古色古香的粉墙黛瓦和青砖街道,那饱含沧桑与乡愁的石碾、石磨、古井,以及典雅精致的咖啡屋、电影院,颇具艺术范儿的葫芦画展厅、麦秸画展厅、蛋雕工作室依旧浮现在眼前。那浓浓的艺术情调弥漫于街巷的角角落落,传统与时尚在此交融,乡村风情与城市品质在此完美结合。
馆陶,华北平原上最耀眼的一颗星,我为故乡而自豪!如今我的故乡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漆画艺术之乡、中国黑陶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县、中国蛋鸡之乡、中国轻工轴承之乡、中国金融生态文明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30余项国家级殊荣。粮画小镇寿东村闻名全国,获得“2015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殊荣,黄瓜小镇、教育小镇、羊洋花木小镇、杂粮小镇等十几个美丽乡村也成为示范典型。
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美丽的故乡馆陶!
壹点号 素年瑾时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