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头回听说有“江阴强盗无锡贼”的说法,而且其来源也并非市井流言、街头无根之语,而是出自大作家冰心之口。冰心是江阴媳妇,其先生吴文藻是江阴夏港人,与同为江阴人的刘半农既是同乡,又兼好友,且同在燕京大学教书。1989年刘氏三兄弟纪念馆开馆之前,官方请冰心先生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其中写到:只记得有一次在递茶的时候,我对他们笑着说:“怪不得人说’江阴强盗无锡贼’,你们一谈起‘打家劫舍’的事,就没个完!”半农先生大笑说:“我送你一颗印章,就叫做‘押寨夫人’怎么样?”我们大笑起来,后来我到底也没有收到这一颗印章。
刘氏兄弟纪念馆就在江阴城中心地带,人民中路和西横街之间。经过2007年的重修之后,纪念馆以故居的形式再次开放,这篇文章现在仍展示在故居正堂。“强盗”、“贼”之类终非什么好字眼,而官方能如此毫无避讳,足见地方政府的坦然胸襟:只有瘸子才忌讳短话,只有头上长癞疮的阿Q才怕说“秃”字、“光”字。这里透出的是一种对自己城市的自信。我理解强盗、贼之类的词语,在这里传达的是一种性格特质,而无关道德操守。
中国强盗的祖师爷叫盗跖,本名柳下跖,就是那个坐怀不乱,品德高尚的柳下惠的弟弟,相传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史记记载其“日杀不辜,肝人之肉”。然其风评却不错,荀子说“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孔子评价他:“勇悍果敢”,足以南面称孤。“勇悍果敢”用四个词来解释就是勇毅,强悍,果决,敢为,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刚”。所以,所谓“江阴强盗”之语,摹状的正是江阴人这种直来直去、敢做敢为、率真刚烈的民风民性。
刘半农先生的刚,从朋友的评价中可知一二。刘半农原是鸳鸯蝴蝶派的写手,后被蔡元培先生聘到北大教书,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曾在文章里把他与陈独秀、胡适并论。如果你不熟悉他,你一定读过他的一首诗——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发表后曾被当时的文化大家、语言学家赵元任谱写成歌曲,至今传唱;如果你没有读过这首诗或歌,你一定天天在用他所创造的一个汉字,就是叫我如何不想她的她字,还有另外一个它字。
现在我们用起这两个字信手拈来,自然平常,而在当时旧文化桎梏下,各种攻讦、污辱、谩骂现代人不可想像,正如鲁迅所说——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所以鲁迅评价刘半农“是《新青年》的一名战士,
他活泼、勇敢,很是打了几场大仗”。又说“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胡适写给他的挽联说“拼命精神,打油风趣,老朋友无人不念半农”。可见其率真刚直、不屑于城府,而又敢打敢拼,敢做敢当的真性情,不唯令人尊敬,更是让人喜爱,这多半代表了江阴人的性格。
故居座西朝东,面积不大,占地400平许,两进三庭院,登堂入室简直可以说逼仄了。然合院方正秀气,蓝瓦白墙,半农先生父亲手植天竺尚在,典型的江南民宅范式。尤其座落位置极佳,出正门左望100米左右便是文庙;右向抬头便见兴国寺塔巍然矗立,直线距离不出300米许;门前正对人民路,沿路行五六百米的样子便是南菁书院,现在改建为江阴南莆实验中学;再往前五百米就是被称为文章司命、教化总持的江苏学政衙署所在地。堪称江阴文脉之所在,小时候的刘氏三兄弟天天浸润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一门三才子也就不难理解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