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中的这句话,被不少户外爱好者信奉。不走寻常路,未开发的网红野生景点常被赋予野性、自由等个性化标签,但危险也潜伏其中。6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石人峡野外溪流中发生了一起落水意外事故,被湍流冲走的两位游客溺亡。同一天,一名游客在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洛日依甲雪山登山时意外坠亡……游客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平台方、当地有关部门又该尽到哪些责任?
“一定要敬畏自然”
石人峡是一个废弃景区,属于野生景点,因为沿途有步道、吊桥、瀑布等,成为台州当地户外爱好者喜欢的溯溪、徒步穿越地。洛日依甲雪山也属于未开发景点,山脚沟口张贴有“禁止穿越”的通告。因为攀登难度相对较低,洛日依甲被不少户外爱好者称为“人生中的第一座雪山”。这两个地点,在社交平台上的热度较高。
近年来,跟风野游酿成的悲剧并不少见。“户外爱好者去的地方通常不是景区。或者说,正因为是未开发区域野景点,才激发了户外爱好者去探险、挑战自我的冲动。”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吴耿安长期研究户外安全,自己也热爱户外运动,深谙户外爱好者的出游心理。
毫无疑问,亲近自然、挑战自我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品质。但是,“这些未开发的自然区域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服务保障,户外爱好者如果对自己的户外运动能力没有清醒的认知和科学的判断,准备不充分,很可能会陷入险境”。吴耿安说。
以石人峡事故为例,当横渡溪流时,为保障安全,经过绳索牵引,人和背包行李应分开通过,而不是人背负重物横过。参与者需要穿着救生衣,救生衣上绑缚割绳刀。当水流冲击力巨大时,人所在位置就会形成一个尖尖的“V”字,只有保护绳,没有牵引绳的情况下,具有丰富户外安全知识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割断保护绳,以获得生还机会。
通过网上流传的3分多钟石人峡遇险视频可以看出,本次户外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应急安全预案。
“一定要敬畏自然,因为人在自然面前是非常渺小的。”多次参与山地救援的云南省蓝天救援队队长助理任玉波说。
任玉波提到,2022年四川彭州市龙漕沟突发山洪泥石流,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这个过程一般很短,山洪肆虐后,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但就是这么短时间的破坏力也十分惊人。”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夏季是暴雨频发的时段,易发生突发性山地灾害。在任玉波看来,充分的安全预案就包括对天气、地质地貌的全面认识和综合分析。
据媒体报道,石人峡事故中男子在微信群中发布6月2日的“石人峡—布袋谷环线活动”介绍显示:“徒步距离:约15公里,预计耗时:约6小时,不含午餐时间。累计爬升:约700米,风景指数:四颗星,活动强度:两颗星,活动难度:两颗星。”
“两颗星的难度,指的是平常旱季的徒步难度,相对容易。这种对难度的判断掩盖了雨季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但会吸引很多户外‘小白’的参与。”一位户外资深领队说。
吴耿安在参与有一定挑战难度的户外活动时,发现一些户外“小白”装备不全就来了,以为只是参与一次轻松的郊游、拍拍照片而已。事实上,对于一些人来说容易的事情,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就很难。而这些户外能力参差不齐的人很可能共处于一个团队。“寄希望于侥幸,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吴耿安说。
平台有审核、提醒责任
石人峡事故发生后,本报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搜索“石人峡”发现,相关内容已经下架。平台发出提醒:“旅游出行,安全第一,请遵守当地规定,勿在危险地方逗留、游玩。”
但如果在平台搜索“溯溪”,会出现不少以“免门票”“出片”“小众”等主题的推荐线路,对于推荐地点的危险性却很少作出预警。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种草攻略在多个平台得到广泛传播。
之前就有网友分享:“石人峡徒步路线大约6公里,适合新手尝试。虽然部分栈道年久失修,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让人感受到一种原始而自然的美。”
近年来,经由社交平台的广泛传播,不少野景点变身网红打卡地。例如,龙漕沟就属于未开发景区,无任何旅游设施配套,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由于社交平台上博主的推荐传播,成为网红景点。不久前,海南万宁的仙女潭发生一起溺水事件,造成3人死亡,此处也是社交平台上推荐的“未开发秘境”……
“很多戏水、徒步地点是当地政府明令禁止的,但博主只顾着推荐,没有告知潜在的危险,只注重流量效应,可能会对许多人产生误导。如果发生意外,博主和平台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起淮说,互联网经济追求大众的关注度、点击率,这些是平台盈利的空间。但并不是平台与推荐目的地之间没有商业合作推广,发生事故后平台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了。
今年1月,社交平台小红书官方账号“薯管家”发布了《关于上线“风险地点”举报专线的公告》。公告中提到,如用户发现任何危险目的地、危险行为、不当游玩攻略等内容,均可点击笔记上方进入“举报入口”,选择举报“风险地点”,平台在核实后会快速处置。举报成功后,该笔记上方就会出现“该地存在一定风险,请谨慎前往,注意安全”的提醒。
在张起淮看来,博主推荐旅游目的地,应该尽可能真实、全面、准确。互联网平台也应该尽到审慎注意义务,仔细审核相关内容,发现博主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做出相应的安全预警和风险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石人峡事故和洛日依甲雪山事故中,户外活动采取的都是AA制约伴方式。吴耿安介绍,“在这种AA约伴活动中,一般组织方会提及,山区风险不可低估,务必要注意安全,自愿参加,风险自负,责任自担,组织者不负责任,参加活动视同认同免责声明”。
“很多私人组织的户外运动,特别是在网上通过社交媒体发起的招募,不会履行正规的申报程序,有些工作人员也未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从业资格证。因此,在监管上比较困难。”一位户外专业人士提到。
张起淮解释,免责声明如果未对活动中遇到的具体风险作出明确说明,也没有就如何防范及避免风险发生作出具体的要求,活动组织者不能因该条声明而免责。活动中,活动组织者应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筑牢公共安全屏障
“抢门票、跟着人流走马观花看风景、打卡到此一游,传统景区旅游对我来说有点‘无聊’。我更喜欢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和朋友徒步越野,享受探索、发现美景的过程。”中国农业大学大一学生李赞是一个户外爱好者,且身边不乏志同道合者。
李赞也注意到网上经常刷到的野生网红景点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和条件,且具有一定危险性,容易发生意外。“参与户外运动不是说走就走,更多时候需要携带专业设备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千万不能盲目跟风。”李赞说。
“如今很多游客喜欢追寻小众野生景点,但这些地方不是景区,有着不可预估的风险,游客应该拒绝前往。即使前往正规景区参加户外运动,也需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对路线强度、陡坡、山石掉落、极端天气等情况有整体的把握。”吴耿安提到,游客要正确评估自己的体力,不要独自前往,而是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结伴而行。另外,“及时放弃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勇气”。吴耿安感慨,在自己过往的户外运动经历中,及时放弃才能让自己险中求生。
洛日依甲雪山属于未开发景点,山脚沟口张贴有“禁止穿越”的通告。万宁的仙女潭边,警示牌上写着“禁止游泳,禁止跳水”。龙漕沟事故发生前,当地政府在龙漕沟附近围上了铁丝网,还在山沟两侧竖立了不少警示牌。山洪暴发前,还有村干部对游客进行说服劝离……
一些旅游业者认为,近年来,户外运动蓬勃发展,当地管理部门对于未开发区域应更多一点责任意识。这些网红野生景点大多是公共管理的薄弱之地,筑牢公共安全屏障,刻不容缓。
相关业内专家还提到,一旦发现某个区域突然出现人流激增,属地部门要立即重视起来。网红野生景点所在区域的相关单位及部门应张贴、布置相关安全提醒,加强安全巡逻,加装护栏,制定安全管理措施,积极引导游客去正规景点,也需为突发情况做好准备。
前不久,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政府发布《关于禁止到未开发开放区域开展一切旅游活动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指出,因四姑娘山镇区域及周边未开发区域较多,一些地方位置偏僻、无交通、无通讯,区域内地形复杂,山洪、地灾等安全隐患较大,为切实保障广大游客及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禁止一切单位(户外公司)或个人非法进入四姑娘山及周边未开发开放区域。
公告还提到,对因擅自进入未开发开放区域造成的事故,救援费用全部由被救助人员承担,由组织、参与活动的单位(户外公司)或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遵循‘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有偿救援与公共救援相结合原则、教育与警示相结合原则,有利于规范户外运动的健康发展。”任玉波说。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张骏提到,网红野生景点体现了旅游产品开发的更多可能性,目前也存在安全问题、环境破坏、生态受损等方面的隐患。他建议,要对此类资源充分调研评估,对于有开发价值和可能性的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在保持其自然状态的基础上建设基本的服务设施,同时引导游客正确评估户外风险,倡导安全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
“近年来,人们对户外运动的热情不断增长。我们是否可以参考美国国家公园或国外知名户外目的地的做法,游客需要缴纳一定费用进入,属地入口处设有咨询服务台,游客可以拿到免费的地图,里面详细标出每条徒步路线的长度、耗时、风景点,路上有指示牌指示方向。”吴耿安建议。另外,他还特别提到,“户外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应对中小学生加强灾害科普教育、急救知识普及等,这一点对户外运动可持续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曹燕;编辑:杨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