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阵清脆的鸟鸣唤醒,习惯性地摸到手机一看,5:30。还早,翻身欲睡。又是一阵啼鸣,同时伴着雨打屋檐的滴答声。这下完全清醒。对了,这不是躺在京城自家的床上,这是在苏城的平江府里。昨夜下榻于此,却只有今天这一个宝贵的凌晨可以在古街逗留,岂能辜负?于是,迅速起床洗漱,撑一把枣红色雨伞,在微濛的晨雨中,去和久违的平江路相会。
出平江府即是白塔东路,路两侧的法国梧桐,叶已成荫。清晨路上行人极少,偶尔有摩托车风驰而过。右行七八米,便是平江路的交汇处。路口小吃店已经开始营业,煤炉上那锅褐色的茶叶蛋冒着热气,男女店主正在灶台前忙碌着,油条和麻团的香味,着实诱人。
平江路是条沿河古街,与白塔东路的交汇路口有个码头,立着一块概要介绍这条古街巷并配有地图的牌子。
原来平江是苏城的曾用名,沿街的这条河就叫平江河,当年伍子胥为苏城设计水陆并行双棋盘格局时,平江河是“三横四直”干流中的第四条直河。沿河而建的这条古街,尽管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却仍旧保留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幽深古巷、枕河人家的江南水城特色。
其实,此行并不是首访平江路。第一次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夜,匆匆忙完公务,苏城好友说,约请了一位擅奏古琴的朋友在平江路雅集。我们穿过游人如织、闪烁着五彩霓虹的古街,走进桥畔那间焚香的茶室,顷刻,汗消心静。夜幕屏蔽了嘈杂的市井之气,在潇湘水云、平沙落雁缥缈的琴曲中,人仿佛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
第二次走进平江路,也是一个午后,因为正在撰写有关赛金花的文章,很想一睹当年迎娶名妓的洪状元宅邸。平江路周边小巷,一向藏龙卧虎,那一扇扇看似简陋的木板门后面,或许就深藏着某个动人的故事。
悬桥巷,一条水气氤氲的幽深小巷,尽管赛金花居此仅半载,却完成了从二八红粉佳人到社交名流的蝶变。巷子里还有一条被称为顾家花园的僻静小巷,著名历史和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就是在这里度过了童年与青少年时光。当然,位于中张家巷的昆曲博物馆的古戏台、评弹博物馆的书场,还有附近的拙政园和耦园,更是不能错过的。
两次造访,虽然有焚香听琴的清幽和探寻古迹的满足,却着实“怠慢”了平江路这条沿河古街本身的自然神韵。而此时,细雨迷蒙的清晨,一切都还在沉睡,恰好走在平江路被雨水冲刷得光洁闪亮的石板路上,那可真是有福分,眼前完全是大自然随意点染的水墨画卷,不仅悦人眼目,更有一份穿越历史的古意。
河岸两边是粉墙黛瓦、木栅花窗的枕河人家,斑驳的墙体被阴湿的青苔侵蚀,多了几分岁月痕迹。河面上,倒映着弯弯的桥影和婆娑的树影。桐油色的游船静静地停靠在岸边。营运的三轮车,蒙着红色的雨布,在街边待命等候。攀援至房檐的红色凌霄和窗前的白色夹竹桃,花瓣上滚满了晶莹细碎的雨珠。街角的芭蕉树和门前的那一丛翠竹,被晨雨浸润得似玉如翠。还有那几株随风摇曳的岸边垂柳,灵动婀娜。
古街还没有苏醒,店铺的门板冷冰冰地关着,那一排排挂在房檐上的红灯笼,寂寞地在晨风中摇来晃去。绿森森的爬墙虎,将斑驳的矮墙铺盖得严严实实,甚至爬上二楼,遮蔽了阁楼的窗棂。唯有橱窗里冷眼的模特,穿着紧身的碎花旗袍,享受着晨雨中古巷短暂的宁静。独自走在古巷里,耳畔唯有淅淅沥沥的细雨落街声,仿佛是历史脉搏的跳动,那一扇门一扇窗里,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远处有五色伞由远而近,以为是妙龄少女,走近搭讪,原来是买早点的阿姨。她用好听的吴侬软语告诉我,店铺要到9点钟才开门,开了门,才好“白相白相”。虽然石板路有些湿滑,阿姨也不再年轻,但却并不妨碍这位吴门女子款步雨中的步态。是啊,行走在晨雨中静谧的平江路上,不论是谁,都会不由得生出几分清雅与灵秀。
都说海内美景多,唯有苏城能给人一种真正的休憩。晨雨平江路,或许,这就是人们心向往之的天堂梦境吧。
(原载于《苏州日报》2018年09月11日 A12版)
编辑:汪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