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在东坡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龙腾端阳·乐享太平”2024太平古街村舟荟活动在永寿镇举办,逾10万人游太平古街的热闹场景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这,无疑是今年上半年以来,东坡区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很火的话题,直至现在,关于“太平古街”、关于“龙舟赛”,甚至关于“豆花饭”,在坊间一直热议不断。用当地主政者的话说,“广泛性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精心设置喜闻乐见、沉浸其中的业态场景,唤醒记忆、留住乡愁,呈现了一场声势浩大、龙味十足的端午盛会”。
一场村舟荟,引出一串“思考题”。如今,永寿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已经开始着手实施农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析因
集民意顺民心,为太平古街注入文化灵魂
很多人有个疑问,为什么要举办村舟荟?
在永寿镇,有部分群众期盼重拾龙舟传统、欢度端午佳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主政者对当前工作的深度思考。永寿镇党委书记姚鹏飞认为,首先,永寿规划布局、地理因素决定了只有做足岷江“水”文章,才能联动三产并进;其次,太平古街需持续推介,注入文化灵魂,才能汇聚商气人气“活”起来。
在广征民意、充分论证、争得民心的前提下,永寿镇决定举办会节,从岷江出发,想到龙舟赛;从非遗出发,想到豆花宴;从民俗出发,想到抢鸭子;从体验出发,想到情景秀。一次次思想碰撞,最终构成本次活动的主体内容。
策划之初,永寿镇定下了以开放之姿表明态度的总基调,不打围、不卖票,所有来客免费观赏、互动参与,但伴随的是安全交通、秩序服务等方面的巨大考验。
盘点
温暖人心,处处饱含互动包容
早前,永寿镇发出倡议书,倡导罗平片区群众步行前往、永寿集镇片区群众骑车走小路,为游客腾出大道。谁也没想到,传统文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感染力如此之大,吸引了岷江两岸超10万人现场观看(据三大运营商数据显示,当天太平古街活动区域终端用户达11万),造成实时通讯、交通疏导、服务保障等方面承载不足,给部分游客带来了不尽人意的游玩体验。
据了解,为做实保障,区镇召开一体专题调度10余次,修订《太平古街村舟荟工作方案》8次,制定安保维稳、交通疏导等保障性子方案10个,工作提档升格,志愿者翻倍增至244名、转运客车增至16辆;参赛、后勤人员提前至当日凌晨4点转运,以时间换空间;最后时刻连夜安装铁栅栏1000米,提升管控安全性;在4个固定医疗点位的基础上增配两组机动医疗队,提供流动性应急救助。
村舟荟前后,所有永寿人都当好了东道主,摆正了主人翁姿态,同频共振、同德同心。最终,活动呈现的整体效果赢得好评,胜在发生的无数暖心之举。
比如,沿途168户农户主动张贴“爱心驿站”标识,提供免费停车、如厕,有的还温馨熬制绿豆汤无偿供应;由于网络不畅,主会场周边70多家摊位商铺就免费提供冰棒、西瓜等避暑食品,20多家餐饮店信任游客可延期支付等等。
思考
做足“金色岷江”文章,抓实农商文旅深度融合
村舟荟为太平古街集聚了人气,那接下来,怎样紧扣都市近郊消费需求,继续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双百’目标为引领,围绕‘金色岷江’主题,以农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抓手,做好一道道思考题。”姚鹏飞说。
怎样“从火一场次到火N场次”?根据四季气候特点,立足临江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逐步开发“春”“夏”“秋”“冬”四季会节活动,依靠群众和民间资本,采取公益或半市场化运作,以群众热爱、游客喜欢为选题导向,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赋予新时代鲜活实践,推动会节品牌化、模块化、流程化,促使会节经济发挥“大功率文旅发动机”的带动作用。
怎样“从火一阵子到火一辈子”?在“金色岷江”打造上,大胆探索推广“0租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营合作模式。主动契合游客消费心理,以物美价廉的超值享受培育“熟人市场”,针对研学、退休、中产等特定群体,布局对口需求的“硬核业态”,尽早完成从“开闸放水”到“细水长流”过渡,实现全时段良性经营。
怎样“从火一个点到火一条线”?一以贯之打造“金色岷江”旅游带,压茬推进“古韵罗平”“花海河塘”“渔悦石佛”“欢乐永华”文旅IP项目建设,抓紧启动“乡村宴会中心”项目组团,同步开发路亚竞技垂钓项目;加速推进玻璃江沿岸水环境综合整治及临江路二期黑化项目,积极对接省水利厅,修改部分生态护坡设计,推动河堤边坡升级为观礼台,将古街老码头至罗平广场段河堤边坡拓宽6米,为复古黄条石浆砌挡墙,推动实现全路线处处有看点。
怎样“从火一碗饭到火一大片”?以“旧时光·慢生活”为主题,重点开发太平古街临江区域为“屋顶综合休闲区”,打造目前眉山唯一的地标性临江网红屋顶综合性打卡消费业态区,持续丰富“罗平豆花饭”、盖碗茶、小酒馆、地摊火锅等餐饮业态,推动精品民宿、主题旅馆、棋牌娱乐、非遗研学、亲子游乐、宴会餐饮、休闲垂钓等业态的新增与发展,形成规模可期的多元化产业布局。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允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