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千古流传。可是花木兰的故事究竟发生在哪里呢?心境君有幸生活在山西大同市,清晨骑自行车锻炼的时候,偶然经过大同市明堂公园。于是便进入公园游览了一圈。在公园里的北魏艺术博物馆中,我再一次听到了花木兰的故事。这时候我才知道,自己居住生活的大同市,竟然与花木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时间回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那时候的大同市叫做平城,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都城。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袭扰北魏,于是北魏皇帝就在平城以北设立了六镇军事基地,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直到今天,大同市北面还有天镇、丰镇等县城。这就是当年流传下来的地名。
花木兰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她在家中排行第二。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却从小就是一个假小子。她不仅聪明机灵,而且身强体壮。两米多高的墙头三两下就能翻过去。至于爬树、游泳、骑马、打架、射箭,更是不在话下。尽管花木兰在平日里充满了野性,可是邻居们却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她本身就是鲜卑族人,在她的家族中,世世代代都是这样充满野性地自由生活的。
花木兰家属于军户出身。在北魏时期,军人不打仗的时候就回家种地,打仗的时候就应召入伍。所以花木兰从小就跟父亲学习各种军事技术,她对于骑马射箭、舞刀弄枪都是信手拈来。当花木兰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北方的柔然民族忽然大举进犯北魏,直接威胁到了平城的安全。于是北魏皇帝开始大规模征召军队,以抵御柔然的进攻。
由于花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而且腿脚不便,花家只有花木兰弟弟一个年幼的男孩。花木兰的姐姐又天生体质娇弱。为了不让父亲冒险,花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那时候,军户家庭出身的人从军,武器装备都是需要自己准备的。于是花木兰就到东边的市场上买了一匹马,到北边的市场上买了一条马鞭,又到南面和西面的市场上买了马鞍、缰绳、马爵子。
装备整齐以后,花木兰穿上父亲的盔甲,拿起父亲的兵器,就辞别了父母,随军出征。花木兰一行人早晨从大同市新荣区的家里出发,晚上就到了黄河边露营。第二天一早从黄河边出发,晚上就到了呼和浩特附近的黑山军营。黑山军营是北魏军队的一个大本营。在这里花木兰被任命为通讯侦察兵,负责传递消息和打探敌人的行踪。从此,花木兰就在北方的边关山野之间纵横驰骋。而这一去就是整整十二年。
经过北魏将士的奋力征战,终于打败了柔然军队,把他们赶回了西北老家。花木兰也和同伴们凯旋搬师,回到了平城,接受北魏皇帝的召见与封赏。而北魏皇帝封赏花木兰等人的地方,就在今天的大同市明堂公园内。
尽管同伴们都因为军功得到了皇帝的优厚封赏,可是花木兰却婉言谢绝了高官厚禄。因为她知道自己是一个女孩子,在朝中做官多有不便。她只要了一匹快马,希望能够早日回到父母身边照顾父母。于是北魏皇帝下令,让花木兰家乡的官员以最高规格的礼仪迎接花木兰回家。花木兰的父母、姐姐、弟弟,以及她家的左邻右舍听说花木兰得胜归来,都非常高兴。大家杀猪宰羊,精心打扮,好好招待了花木兰和随行的军士们。
花木兰让随行军士在客厅稍作休息,自己则回到闺房中,卸下戎装,换上了昔日的女生装扮。当她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众军士不禁大吃一惊。谁也没想到陪伴自己征战十二年的花木兰将军,竟然是一个娇媚动人的女孩子。众人在惊讶之后,不禁纷纷开怀大笑。花木兰也把自己替父从军的故事写成了诗歌,传给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从此,花木兰的故事便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开来。直到今天,我们还能读到花木兰所写的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