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那天,我独自一人驾车朝着久负盛名的赵州桥驶去。
赵州桥在石家庄东南,离北京有三百多公里。很近,但我从来没有去过。不是不想去,退休前忙于工作;退休后,虽多次驾车途经石家庄,但却想不起来去赵州桥看看。
前些日子,在整理欣赏音乐资料时,偶然听到了河北民歌《小放牛》。优美动听的旋律,风趣幽默的歌词,勾起我对儿时的些许回忆。
读小学时,教我们音乐的是一位卢姓男老师,山西人,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毕业后即分配到我们这所子弟学校。在一次音乐课上,他教唱了这首《小放牛》。在教唱歌前,他先给我们讲了一个民间故事,是关于赵州桥的一个传说。
这里赘述一下。大意是,相传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叫洨河。其发源于河北西部的井陉山。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成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因此,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后来,这种状况被著名的工匠鲁班知道了,他特意赶来,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这个好消息很快传遍了四方,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后来这个消息一直传到了天上,被张果老听说了。好奇的张果老不相信鲁班有如此大的本领,他就骑上毛驴直奔赵州洨河想看个究竟。半路上,碰到了成仙的柴荣柴王爷,于是邀他同去。二人来到赵州洨河畔仔细一看,只见赵州桥犹如苍龙飞架,新月出云,又似长虹饮涧,玉环半沉,奇妙无比。二人不由得赞叹道:鲁班造桥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天下奇工啊!
张果老存心要和鲁班开个玩笑,他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太阳,一边又装上了月亮,要从桥上走过。这还不算,他又要柴王爷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独轮车,问鲁班能不能禁得住两人同行过桥。这时,鲁班刚把大桥建好,正十分得意,便很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么坚固的石桥千军万马从上踏过都毫无问题,难道还禁不起你们两人走吗!
张果老闻言只是一笑,轻巧地跳上驴背,柴王爷也笑眯眯地推起了小车,两人一起走上了桥头。这两人上了桥以后,只把桥压得摇摇欲坠。鲁班一看情况不妙,赶紧跳下桥去,用力托住桥身东侧。鲁班天生神力,支撑住了摇晃的桥体,才使两位仙人带着太阳月亮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
从此桥上留下了几处人们津津乐道的“仙迹”:张果老的驴蹄印,柴王爷推车用力过猛,一膝着地压成的膝盖印和车道沟;还有鲁班托桥的手印……
这个传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在语文课上,又学习了《赵州桥》这篇课文。这样对赵州桥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并滋生出有朝一日一定要去看看的念头。
赵州桥是一座位于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上的石拱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当地人称之为大石桥。赵州桥始建于隋代,距今己有1400余年。是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并不是传说中由鲁班建造),后由宋哲宗赵煦赐名安济桥,并以此为正名。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雕刻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颍豪放,显示了隋代深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桥体饰纹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赵州桥在中国建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全世界后代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长大参加工作以后,曾到过祖国的许多地方,每当经过一些古代的或是当代的桥梁时,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赵州桥来。尤其是听到当今一些桥梁,建造时间并不长,却接二连三坍塌的信息时,更激起我对赵州桥的崇拜与向往。
夏至这天终于圆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尽管当天天公不作美,遇上了滔滔不绝的中雨间大雨,但我还是兴致勃勃的游览了赵州桥景区。
赵州桥景区面积不是很大,据说有近十万平方米。但这个景区建设的非常漂亮整洁,管理上粗看去也是很到位。这个景区是免费参观,在入口扫码或刷身份证均可进入景区,非常人性化。想来当地有关部门下了很大功夫,打造出了这个4A景区。尤其是他们没有把景区的落脚点放在金钱上,而是着眼于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思想教育,启发人们热爱祖国的觉悟等方面,很值得尊敬和赞美。相比国内其它一些景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收门票,拿到真金白银再说其它的。真是云泥之别!
进入景区后,雨还是下个不停。可能是躲雨吧,景区里的游客非常少。三三两两的人,使景区内显得空荡荡的。
我在一个亭子里也躲了一会儿雨,但看着不知何时能停下来的,我心一横,撑着小伞,直奔赵州桥而去。
雨中的赵州桥别有一番风韵。从桥的侧面看上去,这座桥显得磅礴大气,威严庄重,给人一种沉稳的力量的感觉;从桥的正面看上去,雨水落在桥面上,溅起的水珠,仿佛是无数颗珍珠跳来跳去,给桥凭添了几分灵气。桥下的洨河河水,像是一条碧绿的玉带从桥孔穿过,与桥浑然天成一体,衬托出桥的俊逸风貌。此时,我想起了元代诗人刘百熙曾写下的诗句:“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日暮凭栏望河翔,不须击楫壮心生。”赵州桥确实美!
我撑着小雨伞,庄重的在桥面上慢慢的走了一个来回,在零距离接触到桥体的那片刻,仿佛感觉到桥体的温度炙热了我的心,使我的思绪穿越了时空,来到了1400余年前,观看了能工巧匠们建造石桥施展才华的动人情景。
雨越下越大,我从桥上下来后,来到桥头西北侧的长廊里避雨,想等雨停了再去桥上感受一下。可左等右等,雨一点停下来的意思也没有。考虑再三,我决定离开景区。在往外走的时候,我找到了放牛娃和牛的塑像,又瞻仰了李春的塑像。
雨水打湿了我的衣服,地上的积水浸湿了我的鞋袜。尽管湿了的衣服鞋祙裹协着我浑身上下,使我难受不已。但能亲临现场看到赵州桥,我还是高兴的,总算圆了儿时之梦。
在回京的途中,我以为,现在的赵州桥已不单单是一座桥了,而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暴风雨的洗礼后,已经化身成为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勇敢沉着,不怕困难,坚持与人民在一起。我觉得,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强壮自身的体魄,热爱中华民族,热爱自己美好的人生!
在离开赵县时,我通过车载音响,又播放起那首优美动听的《小放牛》。优美的旋律伴随我当天往返近七百公里,没感觉到一丝丝疲劳。我期盼着,《小放牛》永远是我们幸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优美旋律。
再见,赵州桥!
六月二十八日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