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渭城朝雨
河西走廊在哪里?为什么说此生一定要去看一看?
因为那里不仅有鬼斧神工的天然景观,更有历经千年的文化积淀;在那里,可以感受到茫茫戈壁诉说着的千年往事、葱郁的沙漠绿洲展现着的浑然天成。
河西走廊既是一条地理大通道,更是文化和经济的大走廊,它联通东西,牵动南北,惨烈的战斗在这里展开,激烈的思想在这里碰撞,缤纷的商品在这里汇聚,苍茫的戈壁在这里延长!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探寻这神秘的角落,走进这魂牵梦萦的诗和远方
神秘的西北角落
河西走廊地处中国西北部地区,即今甘肃省中部地区。它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靠祁连山,北接巴丹吉林沙漠、龙首山、马鬃山,东西长约1100公里,南北宽数公里至几百公里不等,呈西北-东南走向,因地处黄河以西,形如“走廊”,故名: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形成要追溯于两亿多年以前,在历经亿万年极其缓慢的地壳运动后,其周边的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逐渐抬升,致使夹在其中的河西走廊逐渐成型,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地理大通道。
经地质考古发现,在八千万年前,因为有来自古代海洋暖湿气流的吹拂,河西走廊地区林木繁茂,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自四千万年前开始,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逐渐抬升,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被阻挡,而北方寒冷干燥的寒流便成为了这里的常客,于是葱郁的海洋变成了茫茫的戈壁沙漠,只留下了数量稀少的绿洲。
首创河西四郡
早在5000多年前,河西走廊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活动。在4000年左右,河西走廊正式进入部落文明。
西汉初期,由于匈奴部族的快速崛起,在其杰出的部落首领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开始了统一南北的战争,而原本生活在河西走廊地区的游牧民族大月氏、乌孙部落自然也逃不过匈奴的手掌;自此,河西走廊成为了匈奴的领地,这里优良的天然牧场为匈奴出产了无数的良种战马,使得匈奴对南边新成立的西汉王朝始终处于军事压制状态。
而自汉高祖刘邦在反击匈奴过程中,经历“白登之围”后,西汉始终处于军事弱势地位,只能以“和亲”之策维护双方脆弱的和平。
在经过了西汉初期70余年的休养生息后,西汉的国力逐渐恢复,此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制定盐铁专营政策使得西汉财力迅速增强,为了摆脱匈奴的压制,他开始制定反击匈奴的宏伟蓝图。
首先,为了联合被迫远迁西域的大月氏、乌孙诸国共同对抗匈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于是在公元前138年,张骞从乌鞘岭第一次踏入河西走廊,此时的河西走廊仍然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历经千辛万苦,张骞终于通过河西走廊,实现了与西域诸国的联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人经过河西走廊走向西域,所以司马迁称其为“凿空”之举。
但由于大月氏等国已远离故土,并不想重返旧地与匈奴作战,所以联军之事并未达成。
汉武帝于是决定自行打击匈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年仅20岁的西汉名将、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打击匈奴,霍去病在当年发动两次河西之战,奔袭千余里,闪击匈奴,共歼灭招降匈奴近10万人,重创匈奴右部,并占领了极为重要的山丹军马场,彻底将匈奴赶出了河西地区。
为了加强对河西的控制,完全掌握这条极为重要的东西大通道,汉武帝在霍去病赢得河西之战后便在那里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使得河西走廊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而河西四郡就像四颗钉子般深深楔入河西之地,通过河西四郡的设立,汉朝得以通过它控制今新疆地区,并最终也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
这实是汉武帝和霍去病的巨大功劳!
文化空前繁荣
河西走廊连接西域和中原,无论是由西域诸国来中原,还是从中原走向西域,河西走廊都是必经之地。处在咽喉要地的河西走廊自然也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上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看似荒凉的茫茫戈壁却是各种文化的交流圣地,儒释道三家文化在这茫茫戈壁中均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河西走廊因干旱少雨,地质松散,非常适合开凿洞窟。在佛教由天竺传入西域诸国、再由西域诸国传入中原的过程中,河西走廊因地处咽喉要道便成为了佛教传输极为重要的中转站,在此期间佛教石窟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河西地区遍地开花。
在北凉高僧昙耀在天梯山开凿第一个石窟开始,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榆林石窟、马蹄寺石窟等一批批名闻天下的佛教石窟拔地而起,造就了河西走廊地区灿烂的佛教文化,见证了西方佛教传入中华的历史一刻。
除此之外,中国四大译经大师里的三位,鸠摩罗什、玄奘、不空的足迹都曾到过河西走廊地区,其中的鸠摩罗什更是从西域来到河西走廊后,基本再没去过其他地方,他在河西地区终其一生完成了大量梵文经书的翻译工作,对佛教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汉语里的“爱河”、“心田”、“未来”、“菩提”、“般若”、“希望”、“想入非非”、“大千世界”等经典词汇均出自鸠摩罗什之手;而大唐高僧玄奘也是通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并辗转来到了天竺,带回了无数的佛教经典。
除了佛教,在河西地区儒家同样发展繁荣。自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等一系列事件之后,远在河西地区的文人墨客却获得了相对安定的治学氛围,因此居住在这里的儒家学者们开始大兴儒学之风。
这其中,尤以郭荷、郭瑜、刘昞师徒三人最为出色,他们在河西天梯山下开坛讲学,无数学子均不远千里,慕名求学,一时间河西地区儒学之风鼎盛,名扬天下,历史上称之为:河西学派。
在河西地区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凉州会盟。
公元1247年,藏地高僧萨迦班智达与蒙古亲王阔端在凉州会盟,商定了西藏归附蒙古的相关事宜,自此,西藏正式并入中国版图,藏传佛教也在此后加速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发展。
可以说,河西走廊见证了西藏、新疆成为中国领土的历史时刻。
梦回河西
河西走廊不仅有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更有天梯山下震撼人心的石窟洞穴,不仅有荒漠戈壁的凛冽寒风,也有临松薤谷的涓涓细流;文明的交汇融合,商贸的繁荣发展,丝绸之路上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狭长走廊上诉说着尘封的千年往事。
在凉州城里品味着百年老酒,触摸着遗留千载的历史气息;在嘉峪关上吟诵着慷慨悲凉的诗篇,感受着秦汉明月的丝丝光芒;在玉门关下抚摸着纤细的西域黄沙,想象着醉卧沙场的战况惨烈;在胡杨林下摩挲着无尽的落叶黄沙,做一场穿越古今的美梦黄粱!
河西走廊,此生必去。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更改或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