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去挖虫草了”
进入藏区,深切体会到冬虫夏草与藏族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丁青县城,我们住的酒店叫“虫草大酒店”。那天晚上,我想打车去县人民医院罐氧气,等了半个多小时还没打到一辆出租车,在平台上没人接单,在路边拦不到。我到酒店前台问服务员,她说:现在出租车很少,都去挖虫草了嘛。没办法,我只好要了一个队员的钥匙开了他的车去的。
一天中午在边坝一个小镇上吃午饭,镇上店铺大都关门,街上几乎看不到人。只有一家面馆在营业,我和老板兼厨师的女主人攀谈,问她街上店铺何以都关门了,她说:都去挖虫草了。我问:这里的藏民收入都有哪些?她说就是种植青稞和挖虫草两项。
到了那曲,更是时时处处能感受到虫草的存在。车行路上,在高山之间的峡谷、山坡上,会看到很多帐篷,领队说那都是挖虫草的藏民的帐篷。到了市区,则有很多卖虫草的店铺。在瓦拉山垭口,我们下车拍照的时候,经过一辆小卡车,有人从车窗探出头来问我们:要虫草吗?新鲜的虫草。
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000到5000米的高山草地上,采收季节为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底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刚刚挖出的新鲜虫草,好的能卖到一两百元一根,次的也能卖到七八十元,收入非常可观。所以每年这个季节,藏民几乎全民上山去挖虫草,因为虫草长在草丛里,很不容易被发现,孩子比大人能容易找到,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学校里几乎没有学生了,都被家长叫去挖虫草了。听说有的学校每年这个时候会放一个月的虫草假。
一直我都不认可虫草、海参等保健品,认为天价虫草就是智商税。但现在看到虫草能为藏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心想价格高点也不错,就算是有条件的人对藏区人民的支援吧。
关于缺水
不到西藏,不知道高海拔地区缺水的严重。
27号中午,我们经过那曲市比如县达塘乡,在乡驻地吃午饭。街上开门的店铺不多,我们进了一家饺子馆。
进了店才知道,只有饺子,没有炒菜,没有别的吃的。我们点了饺子,同时要了饺子汤。等端上来,发现饺子是用两个大盘盛的,汤用的是一次性杯子。李哥说能不能再拿两个盘子来,我们四个人分开一人一盘。
谁知店家说没有盘子了,我们的人就有点想急:饭店里怎么可能没有盘子?再说这饺子汤竟然用的一次性纸杯!
这店是一对小夫妻开的,女的赶紧过来解释:我们用水太难了,都是尽量减少用水的地方,一次性餐具用过就扔了,不用洗刷,盘子也尽量少用,因为没有水洗刷。这里缺水严重,请理解一下。她告诉我们,他们用水要去很远的山下去拉。所以他们只煮简单的饺子,不炒菜,炒菜的话洗菜用水太多。
我问:没有自来水吗?她说:自来水?想也不敢想!她说这个镇子上用水,不管吃的用的都要去下边拉,很不方便,平时最舍不得用的就是水。
原来是这种情况啊,我们都不好意思做声了。等我们吃完准走的时候,我看到店主小两口在吃饭,他们吃的是煮的白面条,没有菜。
这地方海拔四千多米,没想到用水这么困难,想想我们平时毫不在意的用水,真该再强化一下节约用水的意识了。
关于信仰
在藏区,会缺氧、缺水、缺蔬菜、缺好吃的,但就是不会缺信仰。
此行,几次震撼:
第一次是在四川甘孜,见到了G317国道旁的著名网红“转经老头”。在国道旁雅砻江边一个高高的山包上,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不停的转动着手里硕大的转经筒。据介绍他每天来此转经祈福,已经坚持了20多年,不论寒暑、风雨无阻。
很多人跑下路再爬上高高的山头,去和他合照,我怕高反没过去,就站在观景台上看。老头面色黝黑,白发飘飘,一副仙风道骨,看上去得有七八十岁了,但领队说其实只有六十多岁,他是从四十岁开始在此转经,从青丝转成了白发。此地海拔3800多,我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风很大,吹得人瑟瑟发抖。我很难想象,这老人是如何在冬季的寒风里、在夏天的骄阳下,坐在这里巍然不动,坚持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现在老人红了,很多游客过去看他,会给他留一些钱物。但红只是近两年的事,那之前呢?一个人,孤、苦、寂寞,这一切,可以坚持十几、二十几年,这信仰的力量着实让人感佩。
第二次在德格印经院。到达德格的时候是下午,到房间放下行李后,我一个人去街上逛,走着走着就到了印经院。时值下午五点多,印经院已经关门了,但有一个宏大的人流,就像一条河,在围着印经院转圈。是很多人,有穿藏服的藏民,也有穿普通服装不知道是藏人还是汉人,因为是高原,太阳特别强,我跟着转了一圈,就晒的转不动了。
参观印经院是团队第二天早晨的统一安排,于是第二天我又来到这个地方。这次更让我震撼,那个转经的队伍更庞大了,流动的更快了。这些转经的人有的拿着转经筒,有的双手合十,心无旁骛,一意向前,一圈又一圈。我看到有两个人搬了两箱橘子,走到转经的队伍前,给每个经过的转经人递上两个橘子,这是布施的好心人。
第三次是在拉萨。在布达拉宫,在大昭寺,在八廓街,在色拉寺,无处不见虔诚的藏民,转经的,磕长头的,布施的,求佛的。正值藏族萨噶达瓦节期间,与藏传佛教相关的活动很多,来拉萨朝拜的人们更多。
大昭寺外边的广场,被磕长头的人占满了,一人铺一个长垫子,就像大通铺一样一个个排过去,排的的满满,每个人都不停地一次一次扑倒在地,双手合十举过头等,就这样五体投地,起来,倒下,一次又一次,从早晨到晚上。这叫就地磕长头,另外还有短途和长途磕长头之分。
在围着大昭寺的八廓街上,则是更加汹涌的转经的人流,这人流里,有的是快步行走,有的则是磕长头转经,还有妈妈或者爸爸带着孩子磕长头的,孩子被用绳子拴着系大人腰间,大人磕长头,孩子则一步一步跟着。
在大昭寺里,场面更是震撼,来朝拜的人沾满了所有的通道,大家排着队向前挪动,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沓一沓的零钱,提着一桶一桶的酥油,神情肃穆,口颂六字箴言,走到每个佛像前都要拜一拜、放一张零钱,给油灯添一点酥油。
我在大昭寺转了一圈,看着这些虔诚的人们,看着一尊尊的菩萨佛像,想到普罗大众,芸芸众生。突然一阵心酸,热泪滚滚而下……
关于天葬
在那曲市比如县,我们参观了骷髅墙和天葬台。比如是在藏区唯一骷髅墙和天葬台合二为一的地方。
天葬台位于高高的山坡上,可能因为害怕或者忌讳,很多人都选择在停车场等待,整个团队就我们三个人上去参观。对我来说,爬上高高山坡颇有难度,但千里迢迢都来了,岂能错过了解藏族文化的机会?
藏族推崇天葬,这与藏族人民所信仰的佛教完美吻合,有佛的慈悲、爱心、利众、施舍的观念在里面,他们认为死后把尸体献给秃鹫是最高的布施,死亡是每个人必经的环节,没有什么可怕,更加不用执着于肉身,死即使生的开始。天葬的过程,并不像网上说的尸体被分解,而是由天葬师在背部划一刀,秃鹫闻到血腥味就会下来争食,因为藏人认为尸体被吃的越干净越好,越吉祥。所以剩下的尸骨,会在石臼里捣碎,拌上酥油再喂给秃鹫。
藏族除了天葬,还有塔葬、火葬、水葬、土葬。塔葬和火葬是达赖喇嘛和活佛的专利,普通人是没有资格的。水葬一般是夭折的小孩或者意外死亡的人采用的方法,土葬则是对做过坏事的人采用电机方法,藏族认为被土掩埋的人没有办法转世。
这是藏族人的信仰,参观的过程中,我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所以并不害怕。在举手可触的蓝天白云下,在秃鹫的盘旋中和乌鸦嘎嘎叫声中,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神圣肃穆,震撼心灵,真的是印象太深刻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