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沅江风光带
出县城往东沿沅水北岸溯流骑行半个小时左右,浓雾竟然在我们脚下的江面上突然消散了许多,沅江像裹了一层薄纱。这时,远近闻名的木洲如一艘巨舰隐隐约约停泊在宽阔的江面上。这就是辰溪古八景之一的“木洲春涨”景点了。
据同行的骑友老陈介绍:传说这木州春季常被水淹,当年在辰阳镇南面丹山炼丹的张果老心存怜悯忽发奇想,铸打了一条巨大的铁链,把上游这沙州像栓一只木船一样拴在了九角山下。此后,这沙洲就如一只“木舟”,无论多大的洪水都会漂浮在江面上,既不会被冲走,也不会被淹没。因此,民间就有了“沅江水涨洲也长”的说法,这也成了“木洲”之名的来历。
其实,木洲自身地势就较高,再加上沅江流经至此,江面倏然宽阔,洲居江中,将沅江一分为二,两江分流,即使沅江水高涨,也很难淹到木洲了。“木洲春涨”出自清道光版《辰溪县志》修撰时廪生张良城写下的《木州春涨》一诗:“木洲春涨似瀛洲,高在辰阳最上头。云树光连天隐彴,烟村势洪水沉浮。双江雪浪翻红日,一带人家傍白鸥。遥望波心帆影转,客船都向海边游。”可见“木洲春涨”之景色的壮观了!
驶过大洑潭电站大坝,我们登上这沅江“巨舰”,前去一睹它闻名遐迩的真容。
堤柳荡漾。木洲长约二公里,平均宽五百米,面积约五点六平方公里,属于辰溪县修溪镇的一个行政村。
《辰溪县地名录》载:“昔日洲上树木成荫,故称木洲”。据洲上老辈人传说,这成荫的树木,其实就是橘树。当年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被流放到五溪,“乘舲船余上沅兮”写下《涉江》名篇,“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后,继续沿江上行至木州,泊舟登洲,目睹这遍地绿叶分披,素荣飘香的橘树,感触于斯,又挥笔写下了惊世骇俗的《橘颂》。今天,洲上仍有人继承前辈守护着家修的屈原小专祠,以表达对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的怀念之情。
我们穿行在橘林中的水泥小道上,周围大小高低的橘树,绿烟匝地,茂密葱茏,枝叶牵衣。“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湿润的晨风里,黄澄澄的“辰溪橙”的香甜扑面而来。
木州人种橘历史悠久。因其土质好,日照时间长,气候温暖湿润,木州所产的柑橘个大汁多,酸甜脆软适度,且耐储存,不但在当地有名,历史上曾远销常德、岳阳乃至汉口等地,晚清时期还以“辰溪甜橙”之名进贡朝廷。一九五八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曾来洲上拍摄过记录片。
今天的木州人发展经济致富的模式虽多种多样,但继承传统经营柑橘树的初心不变,洲上红色小楼别墅前后满是绿色成荫的橘林。这秋实时节,满目金黄。
离开木州,我们继续沿江上行。大洑潭电站建成蓄水以后,沅江江面在此再次倏然开阔,大有“高峡出平湖”的震撼,呈现了另一片迷人风光——一半青山,一半绿水。此时,晨雾又似乎与我们开起了玩笑,一下子聚拢浓了起来,我们暂时无法尽赏眼前的山湖美景,只好先直奔修溪口。
修溪口,其实就是一条叫“修溪”的溪注入沅江之处。修溪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沅江边的这修溪口而得名。二〇〇九年大洑潭电站建成蓄水,修溪镇人民政府搬迁到了下游新址,原来的老修溪口镇已默默地沉入了江底,只留下一条拥抱龚家湾古村的修长而美丽的溪。
龚家湾村位于修溪镇的东北部。崇山峻岭之间,豁出一片狭长的开阔地,修溪就在这片开阔地沿着东边的山脚由南向北蜿蜒。溪的左边是一马平川的肥沃田野,右边是高耸入云的绵延群山。两岸杨柳成行,溪水清澈碧绿,水草招摇,鱼戏浅底。我们“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其实,大概一公里左右,就是著名的龚家湾古村落了。
龚家湾村依山傍水,自然风光得天独厚。自二〇一〇年以来,龚家湾村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国家级生态村。龚家湾村始建于明末清初,现存完整的古民居十多栋。二〇一九年,龚家湾村古建筑群被授予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进得村来,只见巷陌纵横,回环曲折,窨子屋深墙大院,气势恢弘。龚氏家族人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经商发家,使该村素有“富有四县钱粮,贵拥文人五十”之称。龚氏族人非常注重文化教育,全村历代共出举人十余名,仅“万朝老屋”这一家就曾出过五个贡生、四十余位秀才。
龚家湾村后龙形山脉绵延数里,玉带修溪绕村前而过,不仅自然环境优美,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尤其还是湘西剿匪期间人民解放军一场经典战例“龚家湾保卫战”的发生地。
在溪边的一栋木吊脚楼前,一位脊背挺直精神矍铄的八十多岁龚姓老大爷给我们讲述了当年龚家湾保卫战的故事:一九五〇年三月五日清晨,乘我湘西剿匪部队外出剿匪之机,国民党川、黔、鄂边区绥靖公署暂编第二军七师三团团长、“辰、溆、怀、麻东区指挥官”柴保成率千余穷凶极恶的匪徒疯狂突袭解放军一三九师担架连驻地、龚家湾左侧只有二十几个战士的军事哨所和修溪人民政府驻地龚家湾区公所。战斗紧张而激烈。区长王怀珠带领驻区干部九人,临危不惧,沉着应战,凭借深墙大院和阡陌街巷,成功击溃土匪六百余人的围剿,誓死保卫区公所。直至下午三时,整场激战持续了八个多小时,我军击退敌人几十次冲锋,最后以机枪手郝班长、副班长和区干部胡自成等三人壮烈牺牲,四人负伤、六人失踪的血腥代价,击毙团长柴保成等匪徒百余人,一直坚持到解放军支援部队赶到,残匪才仓惶逃窜。这真是一场罕见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红色政权保卫战!
我们告别龚大爷,慕名前去参观“龚家湾村区公所保卫战旧址”。骑车穿过纵横交错的巷陌,来到一条三岔路口的一栋古窨子屋前。然而,一条黄色的大田园犬伏在宽敞的石大门中,对着我们狂吠几声后就不动声色地瞪着我们。我们正犹豫着,背后小巷里传来一位大妈的声音:“没得事,它不咬人。”可同行的小刘很是胆怯,说是不进去算了,看看建筑外观也一样的。我们只好作罢。凝视挂着“龚家湾村区公所保卫战旧址”牌子的外墙和青石岩大门门楣上散布的依稀尚在的弹孔,我的眼前便浮现出当年那场不可思议的难忘激战,同时吟起开国伟人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诗句:“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我们把山地车停放在村委会前的坪场上,在村里几个孩子的指引下,前去拜谒无名烈士墓。
无名烈士墓就在村边,墓中埋葬的就是机枪手郝班长和副班长。整个墓规模不大,由三部分构成的墓碑成方塔状,顶端是一颗红五星,中间部分是碑文“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和简介那场战斗的几行小字及落款,下端则是当年龚家湾区公所区长、后任辰溪县人民政府县长的王怀珠一九八七年七月给龚家湾区公所保卫战牺牲烈士墓碑的题词诗一首。
肃立墓前,我思绪万千,眼前的英雄烈士,不知道是哪里人,一个有姓无名,一个无名无姓,为了保卫红色政权,年纪轻轻就埋骨青山!王怀珠区长题词诗中有“无名英雄本有名,只留丹心未留名”一句正是对英烈最好的颂词。
背后山里传来杜鹃的鸣叫和隐约的松涛声。我随口吟出:“杜鹃嘀血母呼子,风撼松林报讯来。”老陈和小刘都说给我点赞。
我们还要去寻访芦坡古道。
芦坡古道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通公路前,这条古道曾是当地山里十多个村子村民外出县城的必经之路。一九三五年冬,贺龙、任弼时、王震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三千余人从芦坡经过,与驻溆浦的肖克会合后,为建立红色人民政权,走上万里征途。
至今这条“红军路”仍然保留完好,我们走了一段从龚家湾村到上宋家村的芦坡古道。四面青山聚首,古道铺满黄叶,我们在长着苔痕的青石岩板上反复寻觅当年寒冷的冬天里年轻的红军战士穿着草鞋留下的足迹 ……
从龚家湾村出来,已经中午十一点了,这时,大雾尽散,日色璀璨,红光漫天。
红色是中华儿女血脉里永不褪色的赤诚。沅江美丽缤纷的风光中,浓重的一抹红色是多么珍贵!
我们继续向本次骑行的终点——溪口村行进。
这是一条有三点八公里的醉美迷人的沿江公路。烟波浩渺的库区,清澈碧绿的沅江水几乎是吻到了公路边沿,我们的骑行好像是漂浮在湖面上。右边,透过樟柳枝叶的缝隙,只见湖对面远处临水村庄的红瓦砖房在水天一色中荡漾;左边,黛黑色的山崖如削,仰头不见山顶。在这水光山色叠映的水墨画般的美景里,我们不知自己是身处大山之中还是在飘渺的湖区,只觉形体漂移,心神遥飞……
二〇二三年八月,湖南省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暨全国选拔赛在辰溪县孝坪镇爱国村举行,来自全省的十五支参赛队伍中,有不少球员,他们不顾赛事的紧张和身体的疲惫,在离开赛地前,都迫不及待地来到这条沿江公路等沅江风光带打卡。
脚下江水里的游鱼像是在追逐我们的骑行,我们停下车来观赏,它们也不怕人。曾在水产局工作过的老陈饶有兴趣地介绍说:“这是一种鲌类黄颡鱼,小型、体长无鳞,体侧至尾部呈黄色,就是我们本地人所说的黄子古。这种鱼肉质细嫩爽甜,汤汁奶白鲜美。”说得小刘已迫不及待:“我们去溪口村农家乐尝尝去吧!”老陈却说:“这鱼可是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沅江辰溪段是这种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严禁炸鱼、电鱼、毒鱼。”“但应该还有人钓唦!”小刘说罢,跨上山地车一甩头就上路了。
溪口村位于大洑潭电站库区上游内,是沅水扇形环绕的水上小岛。沅江在这里甩出一条大湾,有如巨人伸出的臂膀,将溪口紧紧地搂在怀里。被后入誉为“七绝圣手”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路过辰溪时,在溪口写下了《送吴十九往沅陵》:“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在环境烘托下诗人流露的惊喜与感伤、同情和期望交织的复杂情感溢于言表。
但今日的溪口远非“诗家天子王江宁”当年笔下的溪口所能相比。在当地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自二〇一一年以来,溪口分别荣获“市级生态村”“省级美丽乡村”和“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及“湖南省历史名村”等称号。近年来,溪口已成为沅江流域风光秀美的网红村之一。
半岛形胜依旧,沅江流水仍然。很快,我们就融入到了溪口这巨幅山水画卷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