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是大同市下辖的一个县,浑源这名字给我一种错觉,就是这里是个水很浑的地方,浑浊的源头嘛,但其实不是,是因为有一条河叫做浑河,发源于此地,于是这里叫浑源。
来浑源主要为了游览恒山脚下的悬空寺,和浑源古城里的永安禅寺,谁知一进古城,目光就被一座古朴的砖塔给吸引住了,放下行李后就直奔砖塔而去。
原来这座塔,在一座寺庙里,叫做圆觉寺。
圆觉寺最初是由一个叫做玄真的僧人,于1158年(金代正隆三年)主持修建的,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寺庙内原有大殿,配殿,山门等等,已毁于战火,不复存在,仅有这座砖塔一直留存至今。
这座塔在明代,清代,都有过多次修复的经历。
如今寺院里的大殿,配殿和山门已被重新整修一新,我们进去时,里面正在布置绿化。
这座塔全称为“释迦舍利塔”。据乾隆《浑源州志》记载:“......凡九级,磨砖为之,近见无过百尺,数十里外望之,俨在霄汉,州人传为灵迹焉。”
这座塔在周边建筑里显得十分突出,不仅因为它高,更因为它的造型独特。
这是一座实心塔,通体由砖砌成,水平面呈等边八角形,总高30米,塔基高4米,塔基四周有浮雕石刻,有舞乐人像40个。
塔基之上的第一层,是塔的主要部分。四个正面均有拱形门,门头上有小佛龛,龛内有佛像。四面门中,唯有南门是可以打开的,以供人进入到塔心室。塔心室内原有佛像和壁画,佛像早已损毁,壁画在明清时期重新补绘过,现在不开放进入。
从第二层开始,到第八层,塔内均为实心,层层内缩,上下间隔变得很短,塔檐密集排列共有九层。
到了第九层,塔身再次升高,与第一层形成对应之美。
塔顶的塔刹部分,是圆觉寺砖塔的最特殊的地方。
铁质的塔刹是一只造型优雅的凤鸟,这种造型的塔刹在全国只有这一个了。
手机拍照没办法拉得太近,这只凤鸟尾翼向上,翅膀微张,伸长了脖子仰望天空,似乎正欲展翅高飞。鸟身之下是两个圆盘,由一根铁杆相连。若是有风,则圆盘与凤鸟会以铁杆为轴心顺风向而转动,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用来观测风向的一种仪器,叫做候风仪,也叫相乌。
中国人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观测风向,最早的时候就是用一块布绑在长竿子上,后改为用五两或八两重的羽毛或布料做的风向旗。
两汉时期,发明了立在屋顶之上的铜质候风仪,形似凤凰,下有可转动的杆子,有风时则转动如飞。
古代楼阁,宫殿,佛塔等高层建筑的顶上,会设有凤鸟型的候风仪。
而随着佛教在国内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寺庙的塔刹之上,凤鸟型的候风仪都渐渐地改成了佛教里常见的莲花,宝珠,相轮等形象。
凤鸟这种形式的古代候风仪,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被使用得越来越少了,稀少到全国范围内只剩下圆觉寺砖塔上仅有的这一只,这只看似寻常的凤鸟型候风仪,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非常珍贵。
我们去的那天,天气特别晴朗,天空蓝得仿佛到了藏区,大片的白云悬垂在空中,如果不打遮阳伞,强烈的光线下眼睛都睁不开。
这座塔最佳的拍摄角度,并不在寺院内,因为间隔太近只能仰拍。
在古城四周转悠一下,反而能找到远眺古塔的好视角,比如永安禅寺前面,州府衙门前面,都可以以恒山为背景拍到这座古塔。
塔的檐角上挂着风铃,风吹过时,铃声清脆,十分悦耳。
圆觉寺面积不大,院内蜀葵花开得正好,寺院不收门票。
- 图文原创,手机摄影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