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随着暑期的到来,计划出行的年轻人在目的地的选择上,又陷入了“City不City”的两难中。其中,“不City”的新中式旅行赢得了不少年轻人的青睐。什么是新中式旅行呢?据记者观察,这类旅行普遍以古城古镇打卡、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博物馆展览和传统服饰打卡等新型文旅体验为特征。新中式旅行将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现代旅游休闲方式相结合,为旅途增加了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因而受到年轻游客的关注和欢迎。
今年以来,新中式旅行的这股热潮还蔓延到了“小城市”,不少看似平平无奇的小城镇正变得越来越热闹。打卡博物馆观赏文物新展,漫步古城镇探究历史建筑,逛非遗集市体验传统工艺……年轻人纷纷来到这些小众旅行地,通过沉浸式深度游来为自己打造一次更独特更chill的旅行。
// “课本游”与“文博游”火热 //
而暑期成为了新中式旅行的热门时段,尤其是喜欢带孩子进行研学之旅的年轻父母,希望趁着假期体验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旅行方式,通过“新中式”的视角,在文化和风景的结合中,度过一个充实的暑期。
记者在线上旅行平台看到,出现了专为学生暑期档设计的“跳进课本的旅行”定制玩法。据了解,该玩法6月环比5月份的意向订单增长了103%。其中,六年级课文《草原》、四年级课文《五彩池》最受欢迎,游客可以通过定制旅行,体验课文中描述的内蒙古奶豆腐、九寨沟的清凉等等。
前不久,小学生淼淼就跟着父母打卡了人教版语文书四年级上册中的《观潮》,他们来到浙江海宁盐官,观潮钱塘江,看着课本中的知识变成了眼前的真实美景。当天虽然恰逢大雨,但淼淼却有幸赶上了六月最好的观潮日,一线潮、交叉潮、龙头潮都尽收眼底,让他亲身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地理的奇妙。在家长们看来,通过“跟着课本去旅行”能亲身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会让孩子觉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在旅行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探索,这样的旅行方式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除了通过“课本游”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文博游”也是新中式旅行中的主力军。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游客博物馆门票的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104%,近乎达到每十个订景区门票的人里,就有一人是订博物馆票的情况。随着年轻人对国潮的不断追捧,以及越来越多博物馆借助AI科技、3D复原技术持续更新玩法增强互动,越来越多人愿意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很多人看来,要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逛博物馆。在“啥都看不懂”的时候,夏豆妈妈就喜欢带儿子逛一些互动性强的博物馆,等儿子稍大一点后,她则会提前做一点功课,给孩子讲一些文物的小故事。现在,小学四年级的夏豆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小博物馆迷,每次去博物馆,能逛一整天,还常常会参加博物馆研学等。
带着孩子去旅行,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夏豆妈妈就会尽量将博物馆的行程排入旅行计划中,他们已完成打卡浙江省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院、洛阳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待,这对母子还给自己立了一个小小的flag ,小学阶段要带着孩子逛完计划中的近20家博物馆。“感谢儿子,要不是他,我大概也体会不到逛博物馆而获得知识的乐趣。”夏豆妈妈说。
随着低线城市、小机场城市、县城和中心城镇成为国内旅游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游客也将眼光放在小众宝藏博物馆上。数据显示,今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博物馆订单占比达到三成,占比高出去年7个百分点。在携程门票平台的热门博物馆排名中,今年荆州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等知名度不高的博物馆赫然在列。其中,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订单同比增长208%,潍坊风筝博物馆同比超6倍增长。
// 成为打工人前的最后一次长假 //
暑期也是“毕业游”高峰,00后们一边“旅行宣誓”,一边开启人生第一次长途旅行。对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这次毕业旅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远行,更多的是一种仪式感的寻找和个人情感的释放,而当下流行的新中式旅行恰好击中了他们的心。
从一线城市经1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去一个三线城市下属的村子里草原“撒野”、森林漫步、竹筏漂流……年轻人正在以自在、随性的方式进行反向旅游。有数据显示,伊犁州、大理州、呼伦贝尔市、西双版纳州、阿勒泰地区等兼具良好生态、气候和少数民族风情的地区,是避暑旅游的大热门。
身着一袭粉衣白裙的汉服漫步大理古镇,手捧在路边花店邂逅的一束漂亮鲜花,姑娘脸上笑容灿烂……今年,热爱旅行的小元酱常常会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新中式”的旅行照,不论是在亭台楼阁前展现国风古韵,在青苔石阶上诠释诗意婉约,还是在历史建筑间演绎中式浪漫……拥有多套新中式服饰的小元酱表示,这类服装让她越穿越喜欢,“总是会反复爱上中式美”。和小元酱一样,许多爱美的女孩也都会为新中式旅行悉心搭配上新中式服饰,再拍上一组美美的照片,才算不虚此行。不过,对年轻人而言,其实拍照不是目的,体验才是核心。这些小心思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愉悦的心情,也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旅行,沉浸式体验地方民族文化和特色街区等。
美团数据显示,自4月以来,“汉服妆造”的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136%,西安、洛阳、苏州位居搜索热度前三。比如,在洛阳街头,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游客,在洛邑古城、隋唐洛阳城等热门景区打卡拍照,摩肩接踵间皆是“贵妃”,景区附近商铺以汉服妆造店为主。“汉服妆造+古城”的“沉浸式体验”,还带动了当地各类消费的增长,引流效应显现尤为突出。
寂静自然的喀吾图,偏远灵性的彩虹布拉克,水草丰美、牛羊点点的深山夏牧场……“这个夏天总要去一次阿勒泰吧。”热播剧带来的长尾效应还在持续发酵,也影响着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落落,她正在为自己制定一份前往阿勒泰的旅行计划。
落落了解到,暑期是新疆全域在一年中最适合出游的时节,独库公路也已结束一年中长达8月的封闭期,可以更好地感受新疆独特的美景。“在成为‘打工人’前的最后一次长假,我想好好放松一下,和朋友一起出趟远门,回来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落落表示,周围抱着类似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因此,这类“不City”的大自然避暑地成为了年轻人的心头好。不仅可以在自然风光中消暑纳凉,也可体验少数民族特色服装、美食和民俗文化等,对这群喜欢在旅途中探索历史故事、文化底蕴的年轻人来说,一举多得。
// “新中式”点亮当地特色文化 //
除了为远离城市的压力与焦虑,来到三线城市和乡村的自然氛围中,为精神充电体验成为“新村民”的年轻人,还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也在往“小城市”和乡村跑。他们成为了新中式旅行的推动者和建设者。不再“往外跑”的当地年轻人,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助力当地的文旅体验愈发丰富多元,也让来到这里的人能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独特魅力。
“就像电视剧里演的,年轻人都喜欢往外跑,我也一样,那是因为本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00后哈萨克族小伙阿克居力·教德别克在阿勒泰市拉斯特乡诺改特村的度假农庄找到了新工作,除了在餐厅做服务员,还要牵马带游客打卡周边景点、去牧民家中“家访”。这些“家访”线路,可以深入当地牧民家庭体验生活、饮食、音乐舞蹈等乐趣,为游客带来深度旅居体验的同时,也能带动周边牧民家庭收入。“每月工资4500元左右,吃住不花钱,又能留在父母身边,我挺知足的。”阿克笑着说,农庄的员工,以本村农牧民和周边村民为主,全部是少数民族,如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农庄可以至少带动周边30多户家庭的经济收入,月增收3000元至5000元不等。
在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90后苗族姑娘杨云秋曾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十几年,如今,随着村里开设的民宿产业越来越火,杨云秋也得以从外返乡,回到家门口的度假农庄工作。凭借吃苦耐劳和不断钻研,杨云秋不仅熟悉了民宿的日常运营方法,也学会了用苗家姑娘的才艺留住顾客,比如用“苗鼓”“山歌”和“拦门酒”等进行表演,以苗绣、服装等形象展示。她的工资也从最初的2000元涨到了现在的近5000元。为推动当地的文旅产业,她还热衷于拍摄视频。杨云秋说,她有一个梦想,是将拥有悬崖峭壁与绝美观景台的度假农庄打造成一个网红打卡点,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村庄,感受这里独特的苗家文化和幸福生活。
== 专家观点 ==
真正的旅游价值在于发掘自身特色
对于新中式旅行为何会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旅游学系教授顾晓鸣认为,真正有旅游价值的东西在于独特,与不一样的地域人群、族类的景观,人事,手工艺装饰等相联系的旅游吸引物,这些才符合旅游的追求。年轻人要寻找的“不一样”,存在于接地气又与自己的审美深刻吻合的事物中。
“现代人寻找丢失的草帽,其中包括怎样吃饭,怎样穿衣,怎样交际,怎样购物,怎样欢庆,怎样度过节日,怎样观赏风景等等,这些东西是无法通过策划来营造的,只能存在于传统的、本色的特点。新中式旅游就是在开掘这些潜力,主客互动层出不穷,超越简单的跟风和策划。”顾晓鸣表示,要把旅游的开发和景点的热门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整个环境、交通、网络、舆论种种变化的互动。这在国内其实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淄博等,“只有抓住这种瞬息万变的机遇,激活自己的潜力,并且制定出长远发展的规划,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打造新的景点和新的旅游吸引物。”
如何让新中式旅行不仅仅是昙花一现,让流量变为“留量”,顾晓鸣也提醒各地文旅,要防止盲目自信,认为自己有充分的资源,一定会吸引人来。其次,不能进行简单地跟风和模仿已有的成功形式,切忌仓促行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