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西营有黄鹿泉,章丘也有黄露泉,还有桑黄里的明代龙泉庵(上集)
桑黄是一个坐落于大山中的大山中的大山中的高山上的小村子,因紧挨着桑黄峪,故而名为桑黄村,归属黄露泉村管辖。有意思的是,村里只有一户人家,且一直居住在这里。村里还有一处知名的地方就是有座几百年历史的龙泉庵。
就凭这,我也得去亲眼目睹一番!
在黄露泉村里游赏时,跟百年老院的大爷曾打听过桑黄的路线,大爷指着我们停车的岔路口说走上面那条小路过去就行,开车能直接到龙泉庵跟前,也有地方掉头。
转头看向大爷所指的方向,不就是刚才我们喂大狗子吃烤鸭的位置嘛。古朴的小院实际位于Y字路口的枝叉里面。在我们用餐时,倒是见过一辆银色小轿车从上面的水泥小路快速开了出来。
取车准备往桑黄方向进发,刚沿着狭窄水泥小路开出去100米,不敢走了。。。
因为前面是个直角拐弯,这倒没啥,只是看着拐过去又是条窄窄的大上坡,总感觉不够车宽,而建于直角处的人家,在门口停放了一辆大摩托,我的车稍稍有点长,既怕顶了人家摩托车,又担心车轮掉到斜坡下面卡住。就这么前后前后地蹭悠半天,没辙,挂P档拉手刹下来看看,呵!弄半天大上坡旁边还有一条小下坡通往山里的水泥路,刚刚坐在车里,视野被阻挡了。
一琢磨,去往桑黄肯定是走下坡的山路。
但是,我的车终究还是过不去,怕硌了底盘,怕蹭了车漆,还怕顶了人家摩托,总之在这极其尴尬的直角境地,最终做出决定:原路倒车回去,毕竟不知道前方蜿蜒看不到情况的山路究竟如何,咱得安全第一。
唉。。。倒车也是很费劲,此时万分怀念我的小红,换作是它的话,早就嗖嗖嗖绝尘而去。
小心翼翼地终是将大白安然无恙倒了回去,还是停放在大树下的老位置。
不远处一户院门口坐着位大叔,一直在盯着我倒车,而我也信步走向大叔,“大叔您好,请问去桑黄如果走过去要多久啊?”
这时和大叔聊天的一位大娘回答说得一个多小时、俩小时。
“啊?一个多小时?这么远?”惊呆了我,这天儿多热,去一个多小时回来再一个多小时,不累瘫也得晒成人肉干。
一直泰然坐着的大叔又说道,“走过去四十多分钟吧,或者半个来小时。”
“嗯,那行,走快点半个来小时应该可以。”我琢磨的是老妈坐在车里等我们,这样来回一个多小时,在桑黄驻留顶多二十分钟,老妈不会等待得太久。
“他们都是开车进去。”大叔又道。
“我刚也想开车,但在那个拐弯的地方卡住了,费了老半天倒出来了。。。”我讪讪地回道。
大叔笑了笑,“那个弯是不好拐。”
留老妈在车上,我则背了六瓶饮用水开启了向桑黄前进的脚步。
其实如果车子小,路况熟悉,黄露泉村至桑黄这段高山上的盘山水泥路,三五分钟就到。当然有辆电动车,或者三个轮的电蹦子也行,只是我们啥都没有,唯有靠腿。
顺着弯弯的山路大步流星一路向前进,身后的黄露泉村也离我们越来越远,红色的房顶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积木,一排排地嵌在青翠大山的脚下,山顶的白色大风车迎着风呼呼地转动着,蓝色天空里的大云团也像是被风车都吹到了一个角落,乱七八糟地挤在天边。太阳则藏在层层的云团后面,时不时露个脸出来看看我们娘儿俩走到了哪里,但俺建议您还是躺在云床上睡觉吧,您一出来,我俩暴露在外面的皮肤就被晒得火辣辣的。
走着走着,那些长方形的红色积木逐渐消失在山野之中,只有大风车还在冲着我们招手。
山路随着山势的增高越来越接近天空,感觉我们已经和对面高山上的大风车在同一海拔高度了。这时太阳终于冲破云层毫无遮拦地罩在头顶,好晒啊。
幸运的是沿途走一段路就能有几棵大树给我们挡住部分阳光,山势增高,迎面吹过来的山风也很舒服,像是在按摩你的肌肤,帮着消散走路产生的疲乏,也把汗透的衣衫吹干了好些。
山路看着平坦,但身侧就是深深的山沟,如果驾驶技术不过关,危险系数还是很大的。
蜿蜒曲折的山路,使得头顶的太阳一会儿在我们正前方,一会儿又被我们甩到了身后,但你是在山顶啊,无论太阳在哪个方位,对我们而言都是晒啊,我的两条大白腿被热情的阳光,全方位无死角地紧紧拥抱着。
咚咚咚,拧开瓶盖又往嘴里灌了好些水。
咦,前方有人家!房子建在这里还真是美,太阳能可以产生电,但水源如何解决呢。房子外观很干净,窗户上镶的玻璃都是透亮的,屋内还拉着窗帘,猜测这里应是常有人来居住。
又走了几分钟,回头看看,刚才那座红瓦小房子已跑到了山的那边,而最远处的大风车正是我们来时的黄露泉村。
哦哦!快看!对面出现了一面高高飘扬的红旗,还有房子!----一定是桑黄了!加油,快到了!
但是。。。看着在对面,依然还要绕着山路走老远。。。
还好,十分钟后我们终于成功抵达桑黄。
虽然是只有一户人家居住的深山里的小村子,但没有看到破旧的房屋,林间自由漫步的黑花鸡两口子,嗡嗡嗡飞舞着无数蜜蜂的蜂箱,住满了羊羊们的大棚子,看着我娘儿俩的闯入,每只羊羊都一脸懵地瞧过来。
“看什么看?没看过美女吗!!”
桑泉村里住着一位李姓大爷,二十多年前哥哥去世后,帮着照顾哥哥的三个子女,现在老人有八十岁了,几个侄子也隔三岔五地回来住几天,以照顾老人。----在现代,这样孝道的家庭着实不太多了,让人称赞。
以前这里用电不方便,2019年才架上了水泥电线杆,李老爷子和侄子的生活也便利了许多。
在山边一处活动板房外挂的空调机,一直在轰轰地发出响声,想必李老爷子的侄子也在家里。
龙泉庵呢?没寻到呢?
环视四周,除了山就是山,在哪里呢?
看到一面大方块石砖垒砌的屋子,来到屋子正面,这不就是嘛!龙泉庵就在我们跟前呢!
顶子换了新瓦,但这圆圆的石柱础,挺直的四方石柱,还有花格的石窗,石质门框上根本不用红漆写上“龙泉庵”,也能一眼看出这是明清风格的建筑。
门前两根石柱上面雕刻的文字,像篆书,但又不像,隐约能辨出来,其实还是都不认识。
查的资料如下:
2012年春天,文祖镇邀请章丘原博物馆馆长宁荫棠等人对镇辖区内古迹、遗址等进行全面考察,龙泉庵的奇怪楹联的破译成为一个主题。宁荫棠先生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研究,终使怪字脱去神秘的面纱,原来楹联为金文、大篆的复合体。明朝古文各地使用混乱,加上书丹者故弄玄虚,才被人们将楹联称为天书。楹联上联是“航渡津崖登万□于寿域”,下联为“位列金上集群圣之大成”。
----本段文字完全复制粘贴于“爱看章丘”先生的文章,再次感谢“爱看章丘”先生为我们解答了两方石柱上的楹联内容。
石柱上方的横梁上也有刻字,刷了深灰色涂料,刻字还是很清晰的:河岸树下篮中“窧”定,实际上“窧”没有宝盖上的点,反正这字我不认识。“爱看章丘”先生说是“罩”字,因为古人习惯把罩字的上半部写成没有点的穴字头,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我认可。
随着吱嘎一声,推门进到庵堂之内,里面光线昏暗,就两扇花格石窗的小孔洞根本透不进几缕明光,即使我们将两扇老旧破损的门板全推开,堂内依然是黑乎乎,不怕!咱随身带着手电呢。
顶子是拱券型的,突然想起了在博山西沙井村里的那套徐家老宅,也是如此修建风格----龙泉庵是明代遗留建筑?
屋里除了农具和杂物,早没有了古庵香堂的影子,“喵---”一只小猫不知从哪里突然跳出来,钻入墙角那堆板框堆里不见了。
自打我们接近龙泉庵,就有一个小狗窜出来嗷嗷直叫,但它的声音稚嫩,也就是吓唬吓唬我们,看我们朝它过来,立即又后退欲躲开;等到我们继续欣赏古庵时,它又嗷嗷叫,而此时小家伙的奶声报警把它的靠山“摇”来了:又一只个头大点的黑狗子也跑了出来,俩狗子齐声冲着我们汪汪汪。
终于,在两只小狗尽忠职守的报警声中,李老爷子从屋里闻声出来。
看到我俩是来访的游客后,倒也没在意,只是摆摆手说,“看吧,看吧。”说着又返身回屋。
在活动板房后面的果园边,有几方歪倒的古碑,遗憾的是字面朝下----能死我也没办法把它们翻过来。只好欣赏欣赏旁边的半截龙纹碑头了。
没关系的啦,有网络的啦----
龙泉庵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初建时由黄露泉、双龙、郭家庄、东张庄、朱公泉、水龙洞、鹁鸽崖村出资联建后,大修时又添蒲皇村、陇子村、峦宫村等达13村出资及各地各村施财善人捐资,分别于嘉庆、道光、光绪年间重修缮过。
龙泉庵,自然有一处“龙泉”,但我没去找,因为压根没想到。不过资料上说,李老爷子家世代以此泉为水源,在2019年通电后,泉水也通过管子引到屋子附近,使用时也更方便了。
以前一直很疑惑这么高的山,哪里来的水呢?三月份去牛记庵时,那些用老民居改建的民宿,以及遗弃的老宅院,门前都有水龙头,拧开后,清澈冰凉的自来水哗哗哗由管子里流出-----后来才知晓“山有多高,水有深”,高山的好些水源实际都是山泉水。
我们正待离开村子时,李老爷子也从屋子里出来了,说是要去放羊,脚边的小狗子吐着舌头哈哈的,老爷子说它才一个月,是个小小狗子-----难怪刚才冲我嗷嗷叫,我一吓它,它先开溜。
小狗子虽然丑,但萌得很,今日也见识了什么叫“丑萌”。
走啦,原路返回,老妈还在山那边的山那边山那边的黄露泉村等着我俩呐。
感谢朋友们今晚又跟着我重游了一次桑黄,一个大大的深鞠躬送给各位。
顺带给朋友们显摆显摆我今天刚收到的在淘宝里买的小玩意儿:明青花
后天如正常,我会去朱棣的长陵转转,朱元章的众多子孙,我还是最中意永乐皇帝的,能文能武。
白玉斋这片应该是个笔洗底子,因为查了查,白玉斋是那位脖子挂了树干的崇祯年间的文房四宝的牌子。
报报价:永乐28元,大明成化30,邮费10元,本来老板说新顾客满五十包邮,我说那10块钱您也不用退了,把8块钱的状元及第给我吧,没料到今天拆快递发现老板又免费赠送了三片----虽然全是破瓷片,但架不住喜欢啊。
老唐看到我摆弄这些个东东,又训我一通,说我的工资发的都是美刀,我说根本不是美刀,是欧元!现实情况是因为经济大环境不好,我们的薪资发放也出现了点问题。即便如此,也不能断了我的精神食粮!!!
明青花的瓷片,看着就讨喜,那片状元及第还是冰裂纹的哟,越看越喜欢,要不是怕拉破手,都想搂着它们睡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