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汉卿
又见野猴伤人。
据报道,近日,刘女士在眉山洪雅瓦屋山参加徒步打卡比赛,在某打卡点一个人往上走时,十余只猴子突然往身上冲,对其又抓又咬。刘女士表示,整个过程持续了3分多钟,现场没有工作人员,后来才有游客帮忙把猴子赶开。事发后,景区对游客伤口进行了应急处理,同时承诺承担全额医疗费,且目前也已支付了所产生的医疗费。
十几只猴子袭击路人,景区失职无疑。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谴责景区管理不力,对解决问题并不会产生实质价值。野猴伤人暴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进步,野生动物繁衍速度加快,我们该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近年来,多个自然风景区内都发生了野猴伤人事件,这凸显了一种尴尬:自然风景区既是游客游玩的场所,同时也承担着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功能。既要供人游览,也要确保野生动物生存,双方的利益如何找到一个符合中道的平衡?
有人指出,景区可以划出专门区域,将野猴的活动空间限定在一定范围。且不说这种做法是否符合野生动物的生存规律,对于游客来说,这也会影响他们的观赏体验。游客游览风景,还是想获得一种接近大自然本质的旅游体验,如果将野生动物圈养起来,这可能跟在城市动物园观看动物表演没有什么区别。
网络视频中刘女士被猴子抓伤的腿
野生动物要生存,游客要观赏,还要避免前者对后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何解?
总结多起野猴伤人事件,一个重要原因是野猴迅速繁衍,数量快速增加,超出了景区的承载力。比如前两年的贵州黔灵山人猴大战,一个深层次背景是,当地景区承载力与野猴数量存在了很大落差。比如在2020年,黔灵山公园就已经有猕猴1200只左右,远超公园四五百只的承载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野猴必然很难得到高效管理,“人猴大战”难以避免。
再比如今年4月份海南万宁的野猴伤人事件,猴子不仅袭击村民,还试图抓走婴儿,给村民造成极大恐慌。这同样是因为当地的猕猴种群密度太高,早在2007年这一种群就超过了1300只,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善,这个数量只会多不会少。
那么,问题就成了:如何在野猴数量不断增加的基本面下,达成人与野猴的利益平衡?
这就要求,景区要兼顾好管理和保护的责任。管理分为两个层面。就管理野猴本身而言,要做好野猴的分流,使其尽量不要大面积集中,过多侵占游客游览的场所;同时,要采取好隔离措施,增加专职员工巡逻,一旦发现野猴袭击游客,及时出击阻止。
从游客引导维度而言,要倡导游客文明观猴,严禁游客投喂、近距离接触野猴,以免对野猴造成刺激,进而伤害到自己。游客当然也要对自己负责,严格遵从景区的文明游览规则,不要引起野猴的过激反应。
瓦屋山猴子。图源:瓦屋山景区
野生动物伤人,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除了自然风景区加强精细化管理,也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共同求解,比如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建立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能力、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等。这既可以在宏观层面有效避免野猴伤人事件的发生,又能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不论是野猪进城、人象之争还是野猴伤人,野生动物保护与人类安全都是一个需要人类面对的严肃课题,但两者并不是一组对立的关系,完全可以通过理性科学的认知与引导,实现相互支持、共同生存,构建一个健康、和谐、可持续的生存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